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林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12.11.21
林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12.11.21
19.根据林内的光照特点,林业上应该注意什么?
答:
林内的光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变弱,光质也发生了变化:
绿光、蓝紫光较多,红光偏少。林业上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林内间作物以耐荫植物为主;
(2)主伐更新时,应根据林种和更新树种的特性采用适当主伐方式。
20.温度对树木的影响有哪些?
答:
温度对树木生理活动的影响、温度对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对树种分布的影响
培植物)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13、生物技术:
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14、基因工程:
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经过体外DNA重组和转移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物种在较短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新种质的过程。
答:
皆伐更新、择伐更新、渐伐更新
13.xx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
(1)植物检疫、
(2)林业技术措施防治病害、
(3)选育抗病品种、
(4)生物防治、
(5)化学防治。
14.xx虫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
(1)植物检疫、
(2)林业技术措施防治虫害、
(3)物理防治、
(4)化学防治、
(5)生物防治。
15.结合所学专业或将来工作,学习林学概论有什么意义?发挥
28.种群数量动态参数有哪些?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
(1)出生率和死亡率
(2)迁入和迁出
(3)年龄结构和性比。
指导作用:
(1)对有益生物
(2பைடு நூலகம்对有害生物
(3)对xx扩大化与农村人口的数量减少
(4)对我国人口老龄化
xx
2012.11.21
林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种群:
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集合体)。
2、种群密度:
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
3、种间竞争:
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
4、生态位:
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
改地适树;改树适地。
10.大树移栽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
大树移栽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大树的水分平衡,而树木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部的细根,失水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及枝条和主杆。
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根盘(或土球)直径是主杆迷径的7-8倍;
(2)随挖随运随载;
(3)运输必须覆盖树体,防止强风引起树体的严重失水;
18.光的性质,光对树木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答:
光是太阳辐射能以电磁波形式,投射到地面的辐射线,是地球上基本能量的来源,植物生活的必需条件。光照强度,一般在低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反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也就增强。
树木的光合作用、光对树木生长和形态结构的影响、光周期与林木生长发育。
答:
位置:
(1)苗圃应设在造林地区的中心或靠近造林地为原则
(2)xx应尽量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3)苗圃最好靠近居民点,离水源、及电力供应较方便的地方
自然条件:
(1)地势及坡向:
一般地势1°~3°~5°的缓坡为佳;
(2)土壤:
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轻粘质壤土为上;
(3)水源及地下水位:
近水源;地下水位不能过高;
(3)综合xx途径
植被因子途径:
主要侧重于植被的组成和树种的特性,已经有森林的地方,
能够顺利地分类;
环境因子途径:
主要侧重于立地条件分析,能够对荒山荒地进行分类;综合多因子途径:
综合以上两种途径的优点划分立地类型。
9.适地适树的途径有哪些?
答:
(1)选择和
(2)改造。
选择:
选树适地;选地适树。
改造:
二、问答题
1.树木的形态学特征主要指哪些?掌握后有什么作用?
答:
形态学特征是指树种的根、茎、叶、花、果等多方面的独特个性。
掌握后有利于:
(1)识别不同的树种,为合理利用树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林种,选择具有相关特征的树种,满足人类的需要。
2.树木的生态学特性主要指哪些?掌握后有什么作用?
答:
各种树木在其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对特定生态因素的适应性要求,这就是树木的生态学特性。
营养繁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扦插繁殖
(2)嫁接繁殖
(3)埋条育苗
(4)根蘖育苗
(5)压条育苗
(6)分生繁殖
7.人工林的种类有哪些?
答:
(1)用材林、
(2)经济林、
(3)防护林、
(4)薪炭林、
(5)特种用途林
8.立地分类有哪三种途径?各有什么特点?
答:
立地分类有三种途径:
(1)植被因子途径
(2)环境因子途径
16.森林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在大尺度上怎样影响森林的分布?
答:
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火因子、人为因子。
17.我国林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有哪些?
答:
林业的性质和定位发生变化、国家对林业投入大幅度增加、森林生态效益开始从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变、林业重点工程的整合和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木材供给格局发生变化。
掌握后有利于:
(1)不同生态学特性的树种,为适地适树利用树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具有相关特性的树种,满足人类的需要;
3.分别举例耐荫、耐水的木本植物各五种。
答:
xx木本植物:
红豆杉、海桐、八角金盘、洒金桃叶珊瑚、棕榈等。
耐水的木本植物:
柳树类、枫杨、池杉、落羽杉、木芙蓉、乌桕。
4.苗圃地选择应注意哪些事项?(位置、自然条件)
24.种群的增长模型适用条件及参数含义?
答:
不受资源空间限制的指数增长型dN/dt=rN。式中:
dN/dt为种群大小的变化率;N。为t时种群大小;t为时间;r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蒂增长型dN/dt=rN(1-N/K)=rN(K-N/K)式中:
N、t、r含义同指数增长型;K为环境容纳量。
21.水分对森林有什么影响?
答:
水分构成树体的重要成分,并参与各种生理活动、水分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水分条件影响森林分布。
22.土壤因子在林学中应该注意哪些性状?
答:
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水分与空气、土壤温度。23.举例说明地形因子对森林的影响?
答:
(1)同纬度山体海拔的变化对温度的影响
(2)同纬度大的水体(我国在太平洋西岸)
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相互作用构成的功能单位。
6、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食与被食的关系,能量依次传递
的关系。
7、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大多是多种生物之间的网状
关系。
8、营养级:
是指在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2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答:
(1)非生物成分、
(2)生产者、
(3)消费者、
(4)分解者。
26.森林的特性有哪些?
答: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林地死地被物层的水分和水土保持功能、影响死地被物层持水量的因素、林地土壤的渗水、蓄水作用。
27.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三个?
答:
(1)空间特征
(2)数量特征
(3)遗传特征。
(4)病虫害:
必须对圃地土壤进行杀菌杀虫处理。5.容器育苗有哪些优点?
答:
(1)根系发达、
(2)分化小、
(3)对圃地土壤无要求、
(4)造林季节性不明显、
(5)生产机动灵活
6.营养繁殖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答:
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以单个亲本营养器官的一小部分,如植物根、茎、叶的一部分作为繁殖材料。
15、细胞工程:
是指人们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根据预先的科学设计,改变细胞遗传基础,以及通过无菌操作,大量培养细胞、组织乃至完整植株的技术。
16、抚育采伐:
是指从幼林郁闭起到主伐以前,为保留木的良好生长,在林内定
期伐除部分xx的一系列措施。
17、主伐更新:
对成熟林木进行采伐,同时在采伐过的林地上迅速恢复新一代森林的过程。
(4)适当去叶、修枝、必要时截杆,减少水分的散失;
(5)树杆和粗枝用保湿材料包卷。
11.抚育采伐有哪三种?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
(1)透光伐、
(2)疏伐、
(3)卫生伐
透光伐:
主要消除其他树种对目的树种的抑制;
疏伐:
主要调节目的树种之间的关系,使保留木更好地生长;
卫生伐:
森林受灾后,及时清理损毁的林木,改善森林的卫生状况,提高森林抗病虫害能力。12.主伐更新有哪三种?
9、生态xx:
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10、森林演替:
在一定的地段上,一个森林群落依次被另一个森林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11、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也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是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
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
12、引种驯化:
是指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