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光的波动性

第十二章 光的波动性


在一均匀透明介质n1中
放入上下表面平行,厚度
s
为d 的均匀介质 n2(>n1),
用扩展光源照射薄膜,其
反射和透射光如图所示
ab
a1
b1
光线b与光线 a的光程差为:
s n2 (AB BC) (n1 AD / 2)
半波损失
由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可得出:
a
s
n1
i
D C
n2
A
i'
n1 B
b
d
a1 b1
满足n1>n2>n3(或n1 <n2 <n3) 不存在额外程差
a a1
n1
a2
n2 薄膜
n3
对同样的入射光来说,当反 射方向干涉加强时,在透射 方向就干涉减弱。
增透膜和增反膜
在光学器件上镀膜,使某种的反射光或透射
光因干涉而减弱或加强,以提高光学器件的透 射率或反射率。
增透膜-----
利用薄膜上、下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符合相消 干涉条件来减少反射,从而使透射增强。
它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传播速度为c。当它在折射率 为 n 的 介 质 中 传 播 时 , 传 播 速 度 为 u=c/n, 波 长
=u/=c/n .这说明,一定频率的光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
中传播时,其波长为真空中波长的1/n。
19
故当光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为L,则
他所包含的完整波的个数为传播速度为L/,而光在真
源,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称为相干光。
9
• 波面分割法
从同一波阵面上取出 两部分作为相干光源
S
S1
S2
• 振幅分割法 利用光在两种介质分 界面上的反射光和透 射光作为相干光
10
二、杨氏双缝实验
11
12
13
二、杨氏双缝实验
路程差:
r2
r1
d D
x
当r2
r1
k或x
k
D d
,k
0,1,2...
P点光强极大,亮条纹。
当光沿不均匀介质传播时:
光程s ni ri
i
例:空气中插入一厚为x, 折射率为 n的介质
s nx r x r (n 1)x
光程差对应的相位差:
s (n1r1 n2r2 )
S1
2
(n1r1
n2r2 )
S2
x n r
r1
n1
r2 P n2
2 s
s (n2r2 n1r1 )
AB面分成偶数个半波带,出现暗纹
AC a sin 4
2
A. A1.
.
.
.
.C
a A 2.
A 3.θ
x
.
B
P
f
结论:分成偶数半波带为暗纹。 分成奇数半波带为明纹。
k a sin (2k 1) 2
0
(k 1,2, ) 暗纹 (k 1,2, ) 明纹
中央明纹
正、负号表示衍射条纹对称分布于中央明纹的两侧
对于任意衍射角,单缝不能分成整数个半波带, 在屏幕上光强介于最明与最暗之间。
讨论
I
1. 光强分布
当 增加时,为什么光强的 极大值迅速衰减?
5 3
0
3 5 sin
2a 2a
2a 2a
当 角增加时,半波带数增加, k增加,抵消
部分多,条纹强度下降。
k a sin (2k 1) 2
0
(k 1,2, ) 暗纹 (k 1,2, ) 明纹
中央明纹
我们由公式可以看出缝越窄( a 越小),衍射角越
大,条纹分散的越开,衍射现象越明显;反之,条纹 向中央靠拢。
玻璃
n1=1.00 n2=1.22 d
n3=1.50
解 反射光相长干涉即
透射相干光
干涉加强的条件
= 2n2d = k 2n2d
k
k=1时,1=21.22300=732 (nm)——红光;
k=2时,2=1.22300=366
(nm),——不可见光 33
(2)哪些波长的可见光在透射光中产生相长干涉? 解 透射光的相长干涉条件即反射光干涉相消
x
1cm
d
24
四、薄膜干涉
半波损失 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实验表明: 当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界面反
射时,反射光较入射光有的相位突变,或 者说产生半波损失。
25
薄膜干涉
利用透明薄膜上、下两个表面对入射光的反射和折 射,可在反射方向(或透射方向)获得相干光束
一、薄膜干涉
(1) 如果太阳正位于海域上空,一直升飞机的驾驶员
从机上向下观察,他所正对的油层厚度为460nm,则他
将观察到油层呈什么颜色?
(2) 如果一潜水员潜入该区域水下,又将看到油层呈
什么颜色?
解 (1) Δs 2dn1 k
2n1d , k 1,2,
k
k 1, 2n1d 1104nm
k 2, k 3,
37
衍射现象出现要符合一定条件:
• D 光的直线传播
•D
衍射
38
衍射系统由光源、衍射屏、接收屏组成。
衍射的分类
菲涅耳衍射系统
光源—障碍物
S
—接收屏
光源
距离为有限远。
夫琅禾费衍射系统
光源—障碍物 S —接收屏
距离为无限远。光源
A
B
障碍物
A
B
障碍物
E
接收屏
E
接收屏
一 单缝夫琅禾费衍射
单缝衍射实验装置
xk 1
xk
D
d
x ——条纹变稀疏
d
x ——条纹变密集
D
x ——条纹变密集
实验计算单色光的波长 x k D
d
x 已知 D和 d,测出 k 级条纹对应的距离 即可
16
白光照射
x k D
d
k 3 k 2 k 1 k 1 k 2 k 3
中央明纹为白色,其它各级为彩色,内紫外红 (Why?)
1
2
P
同一原子同一次发出的光在空间相遇时是相干光 ——相干光源
8
2)相干光的产生
只有把光源的同一点发出的光分成两束, 这两束光才是相干光,再通过一定途径让它 们相遇
同一光源获得相干波
分割波阵面法和分割振幅法。来自同一光
源的两束相干波,相当于来自两个频率相
同、振动方向相同、初相位相同或相位差
保持恒定的光源,这样的光源称为相干光
透镜不会引起附加的光程差
23
例题:已知:S2缝上覆盖的介质厚度为 h ,折射率为
n ,设入射光的波长为.求中央明纹位置。
1、r
r2
r1
d D
x
S1
r1
O
S2
r2
O
x 0,k 0,中央亮纹
h
2、 s [nh (r2 h)]r1 h(n1)(r2 r1)
h(n 1) d x D
中央亮纹: s 0
h(n 1) D
L1
K
L2
S
*
E屏幕
用菲涅耳半波带法解释单缝衍射现象
将衍射光束分成一组一组的平行光,每组平行光的 衍射角(与原入射方向的夹角)相同
最大光程差
AC a sin
衍射角不同,
最大光程差也 a
不同,P点位置 不同,光的强 度分布取决于 最大光程差
A
(1)
C
(2)
(1)
(2)
(1)
B (2)
P0 x
P
k
k 1,2,
(2k
1)
2
k 0,1,2,
当i=0一定时,(即垂直入射)
加强(明) 减弱(暗)
干涉条件
s 2dn2 2
k
(2k
1)
2
k 1,2, k 0,1,2,
加强(明) 减弱(暗)
附加光程差的确定
不论入射光的入射角如何
满足n1<n2>n3(或n1 >n2 <n3) 产生额外程差
D d
3
d x14 500nm
D3
(2)
x
D d
3.0 mm
18
三、光程
在对杨氏双缝实验中我们发现,光干涉的结果取决于 两束光在空气中所经过的几何路程之差,但是,许多 光干涉问题并不简单,会涉及到两束光在不同介质的 传播,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我们引入光程的概念。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不同设有一频率为 的单色光,
17
例1 以单色光照射到相距为0.2mm的双缝上,双缝与 屏幕的垂直距离为1m.
(1) 从第一级明 纹 到同侧 的第四级明 纹的距离为 7.5mm,求单色光的波长;
(2) 若入射光的波长为600nm,求相邻两明纹间的距离.
解 (1)
xk
D d
k
,
k 0,
1,
2,
x14
x4
x1
D d
4 1
当 = ±2k , 干涉相长,光强极大
sk k 0,1,2,.
当 2k 1 , k 1,2... , 干涉相消,光强极小
s (k 1 ) k 1,2
2 22
透镜的等光程性
AF和CF在空气中传 A
播距离长,在透镜中 传播的距离短
B
F
BF则相反
C
AF、CF和BF的光程相等,它们会聚 在F点,形成亮点
4n2d ,k 0,1, 2,
2k 1
k=0,1=4n2d=41.22300=1464 (nm)——不可见光 k=1,2=1/3=488 nm——青色光 k=2,3=1/5=293 nm——不可见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