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八:参考范文(理)(正文用A4纸、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采用系统默认方式)试论证券结算信用风险控制之法律构建摘要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证券结算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完善,保障了市场的安全、高效和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但是,在我国证券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殊环境下,证券结算体系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最为突出的是由于我国的结算体制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我国结算体系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信用风险隐患。
近几年个别证券公司的风险集中爆发,并向结算系统转移,就暴露了我国证券结算法律制度的缺陷。
在此情况下,证券结算信用风险控制法律体系的规范,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
本文以证券结算体系中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的相关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结合法学和金融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法解释学等方法,在对我国证券结算中的信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吸收了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于证券结算信用风险的控制制度和相关建议,重点探讨了构建完善的证券结算信用风险控制法律体系所需的各主要制度,并对我国目前的证券结算信用风险控制法律制度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
本文拟从以下五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讨论证券结算信用风险的背景,本部分旨在为本文提供一个知识背景和技术平台,通过对证券的登记、持有、结算体制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进而对我国的证券持有和结算体制进行分析和定位,为本文以后展开论述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讨论证券结算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体制,本部分阐述了我国证券结算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其控制体系的现状,对发达国家的证券结算信用风险控制方法及其法律体系进行了介绍,并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次,对我国的证券结算信用风险的法律体系进行构建。
……[关键词] 证券结算信用风险法律控制(注:中文摘要单独分页)The Legal Control Institution on the Credit Risks ofSecurities SettlementAbstractSince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is established, the securities settlement system has developed greatl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security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order to operate smoothly and efficiently.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Part One generally discusses the back ground of the credit risk in securities settl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rt is to provide a technical background . According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ecurities register, holding and settlement system,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ecurities holding and settlement system of China.Part Two of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redit risk in securities settlement and its controlling system. This part expatiates on the cause and the presence of credit risk in securities settlement in China,and introduces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n the credit risk controlling. At last, the paper sets up the legal system on the credit risk controlling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Part Three of the paper generally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ettlement members according to the admitt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This part of paper claims that the improv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settlement member is good for the credit risk evaluating, forecasting and controlling of the settlement system.……Key words: Securities Settlement Credit Risks Legal Control(注:英文摘要单独分页)目录第1章引言 (1)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2 现有文献综述1.2.1中文文献综述1.2.2外文文献综述(也可将中文和外文文献综述合并阐述,而不单列)1. 3 研究方法描述(鼓励采用,但非强制性要求)第2章证券结算信用风险的背景:证券的持有与结算体制2. 1证券的登记、托管与持有2.1.1 证券登记及登记机构……第n章结语参考文献附录:其他写作说明谢辞(注:目录部分不计入正文页码)试论证券结算信用风险控制之法律构建第1章引言1. 1选题背景和意义据有关媒体报导,由于前些年来中国股市的大幅下跌,使许多证券公司都面临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并不得不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以下简称“中登公司”)透支。
证券公司欠中登公司的巨额债务已经导致中登公司面临破产危机,其未经证实的亏空已经高达人民币1000亿元以上。
中国央行已经数次动用再贷款,用于解决中登公司的流动性问题①。
于是,我国证券结算体系中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便这样进入笔者的视野。
……1. 2 现有文献综述1.2.1中文文献综述笔者查阅CNKI等国内网站,探讨证券结算方面的文章为数不多,共计45篇,相关论著更少,并且其中绝大多数属于金融学领域内的研究,单独从法律角度对证券结算进行探讨的文章非常少见。
罗培新、卢文道等著的《最新证券法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在研究证券客户风险的同时,对我国证券结算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且提出了若干法律建议,对本文选题有借鉴意义。
乔雄兵、王邦武著的《证券间接持有体制及托管证券权利性质探析》(《武汉金融》2004年第4期)一文,对证券间接持有体制的发展所引发的一些法律问题,如间接持有下的托管证券的权利性质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①参见/05/0718/10/1OUHCU03001217LP.html,2007年1月10日访问。
罗培新撰写的《证券市场和谐生态环境之法制构建》(《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一文,对结算信用、流动性、操作性和系统性四个方面的风险的法律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银货对付、结算保证金、抵押品、证券借贷等在中国目前背景下具有相当现实意义的措施进行了论证。
文中对结算风险分析时采用了直观的图表形式,这对笔者对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1.2.2 外文文献综述(也可将中文和外文文献综述合并,而不单列)国外方面,由于相关国际组织对各国证券结算风险控制体系所起到的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关注证券结算领域内国际组织的相关文献。
Group of Thirty 发布的Global Clearing and Settlement---A plan of action,是2003年国际清算银行30人专家小组(G30)在充分借鉴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证监会联合会(IOSCO)以及国地证券服务业协会(ISSA)等机构相关建议后发布的新版的G30建议,从原来的9条建议扩充为20条,以适应全球结算业的发展。
G30作为对国际结算业有重要影响的组织,其建议对笔者的写作有指导意义。
Thomas J.Perna著的The Changing Settlement Infrastructure in Europ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详细介绍了欧洲众多证券结算机构从原来的分散到现在统一的过程,并对统一的证券结算机构对整个结算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认为结算机构的集中有利于提高结算效率、安全性和风险管理水平,并降低成本;但同时也减少了参与者对结算系统的选择范围,也降低了与其他提供同样服务的CSD的竞争性,从而降低整个交易链中的价格透明度。
本文对笔者分析我国结算机构统一后的风险变化有启发意义;文中关于证券结算机构安全性的探讨,对笔者理解证券结算机构风险防范的具体技术设计很有帮助。
……1. 3研究方法描述(鼓励采用,但非强制性要求)1.3.1比较研究的方法本文对美国、以及欧洲主要国家、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比较研究过程中,笔者避免孤立考察某项制度或规则,而是同时关注相关的配套规则和制度背景,以便更准确和深入地理解其意义和功能。
1.3.2历史分析的方法一切法律规则和制度体系都有其自身生长的背景和轨迹,研究者的任务不仅在于揭示现有规则制度中的问题,描述“是什么”,更在于解释为何出现或形成这样的问题,探讨“为什么”,要此基础上才可能提出符合实际的、有建设性的改进方案,说明“做什么”。
对中国证券法律问题的研究,不可能脱离政府推动型证券市场十余年集中发展的历史背景,也不可能回避新兴加转轨市场条件下的“过渡时期法制”这一命题。
因此,笔者尽量注意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现有的制度进行观察和剖析,透过表面形式看到实质意图和功能,力图使问题的探讨有基础,使提出的解决方案有意义。
1.3.3规范阐释的方法法律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法律的研究最终都要回来现行的法律上来,探讨现行法合不合理,是否有不足和不明晰之处,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或做出解释。
本文在研究我国的证券结算体系的过程中,对现行法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和阐述,包括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等等。
第2章证券结算信用风险的背景:证券的持有与结算体制证券的持有方式和结算体制直接影响到证券结算体系的具体运作方式,结算体系的具体运作方式则是决定证券结算风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