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教材
失的程度的大小。
4
5、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 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注1:可容许的风险是指经过组织的努力将原来危害程度较大的风 险变成危害程度较小、可以被接受的风险。
6、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
注1:风险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确定其大小或严重程度;二是将风险与安全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其 是否可接受。
注2:风险分析评估主要针对危险情况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 注3:安全要求,即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依据,需要根据法律法 规要求、组织方针目标等要求和社会、大众的普遍要求综合确定。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学 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释放理论,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
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每 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 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12
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 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 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 (故障),则发生事故。导致能量释放或危险物约束或限 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物的故障
上这些非预期的结果的性质是负面的、不良的,甚至是 恶性的。 注3:对于人员来说,这种不良结果可能是死亡、疾病和伤害。 对于物质财产来说,事故造成损毁、破坏或其他形式的 价值损失。
3
3、事件(incident)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注1:事件是引发事故或可能引发事故的情况,主要是指活动、过程 本身的情况,其结果尚不确定。如果造成不良结果则形成事故。
(5)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编制计划以处 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
题。组织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
险是否可容许。
9
第二节 业务活动分类
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首先 要准备一份业务活动分类表。业务活动的分类要考虑危险 源的易于控制和必要信息的收集,既要包括日常的生产活 动,又要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等。
注2:其结果没有产生疾病、伤害、损害或其他损失的事件是事件和 事故的一种临界状态。
4、风险(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注1:危险情况的描述和控制主要通过两个主要特性来实现,即可能 性和严重性。
注2: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难易程度,通常使用概率来描述。 注3: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
6
第二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
第一节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如下: 业务活动分类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
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7
(1)业务活动分类: 编制一分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 程序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注1:危险源的识别就是从组织的活动中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 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的过程。 注2:危险源的识别是安全管理活动的最基本的活动。
8、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2)危险源辨识: 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 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3)风险评价: 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
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作出主观评价。评 价人员还要考 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8
(4)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
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安全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控制 住并符合法律要求和组织的要求。
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注1:参考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 码〉,可将危险源分为6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 有害因素、心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他 危险和有害因素。
注2:从造成伤害、损失和破坏的本质上分析,可归结为能量、有 害物质的存在和能量、有害物质的失控这两 大方面。
业务活动的可能分类方法包括: 1、组织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 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 3、计划的工作和被动性的工作; 4、确定的任务(如驾驶)。
在业务活动分类的基础上,全面地、有针对性地进行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组织应设计一种
简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格式,一般
培训的主要内容
▪ 有关安全的术语 ▪ 危险源的分类 ▪ 危险源辨识方法 ▪ 危险源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 ▪ 我国的安全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
1
第一章 基本概念术语
1、安全(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注1:安全是不发生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一种状态。当风险的程度是 合理的,在经济、身体、心理上是可接受的,即可认为处在安 全状态。当风险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时,则形成不安全状态。
内容 如下:
10
1、业务活动; 2、危险源; 3、现行控制措施; 4、暴露于风险中的人员 5、伤害的可能性; 6、伤害的严重程度; 7、风险水平; 8、根据评价结果而采取的行动; 9、管理细节,如评价者姓名、日期等。
11
第三节 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源分类
组织建立与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目的是事故预防。危 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所以危险源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 的核心问题。
注2: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是指:超出了法律法规要求,超出了方 针目标和企业规定的其他要求;超出了人们普遍接受程度(通 常是隐含的)要求等。
注3:安全与否要对照风险的接受程度来判定。 注4:安全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
2
2、事故(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 的意外情况。
注1:事故是造成不良结果的非预期的情况。 注2:在主观上关注的是活动、过程的非预期的结果,在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