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外国文学史知识点10-15章

自考外国文学史知识点10-15章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思想特征:艺术特征:一、多种文学流派的发展与主要特征:(一)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 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象征;象征、暗示、隐喻、联想手法;3 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奥地利里尔克:成名作《祈祷书》;最著名短诗《豹》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的宠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意象派诗歌的特点: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戏剧创作: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青鸟》(二)表现主义1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

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 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3 表现主义的特征:反对……倡导……。

4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尤金.奥尼尔的主要作品:《琼斯皇》: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

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毛猿》: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

主人公:扬克还有捷克斯洛伐克的恰佩克:捷克,戏剧《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万能机器人》《白色病》《母亲》(三)超现实主义脱胎于达达主义。

法国安德烈.布勒东:是超现实注意的创始人,代表作《娜佳》《娜佳》艺术特色:1. 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法……而是情感和思想的逻辑;2.小说不是以故事性、趣味性吸引读者……以意蕴无穷富有力度的情感思想力量征服读者;3.小说采用“自动写作”法写作,集中体现出超现实主义的语言特色;4.小说思绪的随意跳跃……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阿拉贡:《巴黎的农民》(四)未来主义未来主义: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里内蒂,作品《他们来了》文学艺术的主题: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等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

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代表作《穿裤子的云》。

此外还有《被杀的和平鸽》,诗集《酿酒集》(五)意识流小说: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序倒置;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他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尤利西斯》是其成名作。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海浪》是他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

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

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乔伊斯:《尤利西斯》(六)存在主义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代表作家萨特、加缪和波伏娃加缪:《局外人》《鼠疫》(七)荒诞派戏剧:(1)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3)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1荒诞、抽象的主题。

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

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4)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

(八)黑色幽默: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

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

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

4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

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其它作家: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品钦:《万有引力之虹》(九)魔幻现实主义: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

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

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莫拉》。

4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代表作家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百年孤独》(十)新小说派(名词解释)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蜚声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

它既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

其出现以罗伯-格里耶1953年发表的小说《橡皮》为标志,随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

新小说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虚无的和不真实的……这个以反对传统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代表作家及作品:克洛德.西蒙:新小说派之父,《弗兰德公路》;阿兰.罗布-格里耶《窥视者》第二节艾略特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

1 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作者在继承前期象征手法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发展。

作品中的许多典故、意象本身就有象征意义。

在《荒原》中不仅长诗的题目、各章的标题以及题词中的西比尔有一定的象征性,作品的神话学框架、中心意象“荒原”以及”水”与“火”的意象、雷霆的意象,都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如同但丁的《神曲》一样,象征就是《荒原》的血脉和生命。

2 独特的意象系列。

作者极力倡导以“客观对应物”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在《荒原》中,作者以大量的鲜明、新颖、奇特的意象组成意象系列,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情绪。

题目“荒原”就是一个具有整合性与直喻性的意象,它把全诗博杂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直喻西方社会荒芜衰败的情态。

在作品的五章内容中,作者采用大量的意象表现枯萎、死亡,对“荒原”意象加以展开。

如用“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枯死的树不能给人遮阴”等写出这片荒原的枯萎荒芜。

第二章和第三章用“水”和“火”的意象,表现“情欲”。

最后,作者以雷霆作为主要意象来表现宗教“拯救”。

通过这一完整的意象系统,作者把作品置于一个严密的理性框架之内。

3广征博引,大量用典。

诗作共使用了7种不同的文字,并且至少引用了35个作家、56部古今作品的典故。

作者大量借用他人作品中的诗行、诗句,或引用、套用前人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故事,然后独出机杼、巧加剪裁,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作者用典,将其植入新的语境中,使之与现代生活体验相叠加、融合,既不脱原意,又超乎原意,而生成一种富有新意的意象,即“典象”。

以此与作品所描述的现实或相互对应或加以反衬,从而使读者在一个宏阔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对作品所描写的现代的人、物、事件的意义,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加以体味、咀嚼。

比如,作品第一章对伦敦桥的描写,现代都市人们为物欲和个人利益所驱,行色匆匆、川流不息涌出=过伦敦桥,与但丁地狱篇中对鬼魂涌向地狱的景色相叠加,表现了现代人虽生犹死,如行尸走肉的现象。

4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作品中具有一定戏剧性的人物“我”饿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以及时空错位的场景拼接在作品中随处可见,这些意识流手法的大量运用,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意识流特色。

作品将诗作中“我”的思绪在现实、过去、未来之间流连、徜徉,在追忆、想象与联想之间不断转换。

如在《火诫》开头第一诗节中“我的意识活动,由泰晤士河的今昔,到老鼠从草地爬过而追忆一个冬日傍晚“我”在河边钓鱼时的沉思,以及不时响起的汽车的喇叭、马达的声音和月光下的波特夫人。

种种画面拼贴在一起,看似凌乱无章,实则有一定的规律所循。

5 语言上创新,大量采用悖论的修辞手法,以造成强烈而独特的艺术效果。

如四月本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出现在诗作中的却是“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水一方面给人们带来生命,一方面又可以导致人们死亡;还有用死尸发芽把死与生并置。

第三节卡夫卡卡夫卡(奥地利)作品:1.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判决》《变形记》《司炉》(后改为《美国》第一章)《在流放营》《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骑桶者》2.生前未曾发表的短篇小说:《一场斗争的描述》《乡村教师》《地洞》3.未曾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卡夫卡式:1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

“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具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融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为小说创作中现实与虚幻的有机结合、总体荒诞与细节真实的有机结合,采用漫画夸张式的手法写人状物,叙述故事。

3 卡夫卡的《城堡》被认为是最具“卡夫卡式”特色的一部小说。

简述《城堡》的寓意。

《城堡》是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创作的。

1《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

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第四节萨特1936年短篇小说《墙》,就是叙述西班牙内战,这是萨特得到好评的第一篇文学作品,但让萨特得到普遍认可的还是《恶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