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资料

最新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资料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共12分)即事【1】文天祥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2】少有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注:【1】1276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

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

【2】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行访海门”中的“访”字写出诗人谨慎打听道路的情态。

B.“新有虱堪扪”中的“虱堪扪”写出了诗人狼狈的逃亡生活。

C.“苍头少有存”中的“少有存”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存亡之险。

D.“但令身未死”中的“但”突出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意愿。

15.“白发应多长”一句通过描写诗人形象,间接抒发内心悲苦之情。

下列诗句不属于...间接抒情的一项是(3分)A.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C.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D.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书愤》(其二))16.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

阅读杜甫《宿江边阁》,结合具体词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

(6分)宿江边阁【注】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年近花甲的杜甫在漂泊夔州时遭逢蜀中大乱,彻夜无眠,遂作此诗。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古人非常重视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快乐也各有不同。

陶渊明的快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的田园之乐;欧阳修的快乐是《醉翁亭记》中“,”,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的山水之乐;刘禹锡的快乐是陋室之中的“,”,可谓高雅充实;苏轼的快乐则是赤壁之下月夜泛舟的“,”,一派自由洒脱。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C 15.(3分)D16.(6分)答案示例:异:《即事》“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写诗人处在逃亡危难之中,处境窘困(1分)。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则表达诗人于国家危亡之时犹思舍身奉献的崇高爱国精神(1分)。

而杜诗“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写互相追逐的鹳鹤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喧嚣,以此表现战乱中人民的疾苦(1分)。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写自己虽然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但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1分)。

同:两首诗都用在潦倒艰难的处境下仍然关心国事来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2分)17.(8分)①狗吠深巷中②鸡鸣桑树颠③野芳发而幽香④佳木秀而繁阴⑤谈笑有鸿儒⑥往来无白丁(或: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⑦纵一苇之所如⑧凌万顷之茫然(或: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或: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海淀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

(共13分)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释】这首词根据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改写而成。

14.本词上阕所写音乐变化倏忽、千回百转。

请用四字词语概括音乐变化的特点,并依次填写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

(3分)乐声初发, ;转而骤然突变, ;继而由刚转柔, 。

15.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中评价本词描写的音乐“可以目听”。

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这特色。

(6分)16.听琵琶曲,苏轼在本词中言“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两位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分别加以概括。

(4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7分)(1)“崇清尚洁”自古就是贤者的精神守望。

陶渊明不适俗韵,于山水田园间觅精神之“桃花源”;刘禹锡喜爱“① ,草色入帘青”的清幽绿意,于一方“陋室”内求“无丝竹之乱耳, ②”的清雅心境;周敦颐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的一池清逸芳姿,更渴慕品格似莲之高洁。

(2)“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生命应是一场潇洒而壮美的舞蹈:纵使不能像刘裕“④ ,气吞万里如虎”般驰骋沙场;不能像周瑜“⑤ ,谈笑间 , ⑥”般儒雅风流;但却可以像“⑦ ,鱼翔浅底”,以最美的生命姿态,在追梦路上,绽放精彩的人生。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示例:轻柔哀怨高亢激昂缥缈悠远(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5.(6分)评分要点:理解“目听”的意思(2分),结合、理解诗句合理(2分),分析表达效果(2分)。

16.(4分)苏轼被变化多端、起伏抑扬的琵琶曲触动(1分),心生对人世沉浮的慨叹(1分);白居易为婉转动人的琵琶曲所打动(1分),感伤于琵琶女天涯沦落的遭际,心生同情与共鸣,自伤贬谪之痛(1分)。

(意思对即可)17.(7分)(1)①苔痕上阶绿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濯清涟而不妖(2)④金戈铁马⑤羽扇纶巾⑥樯橹灰飞烟灭⑦鹰击长空(每句1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丰台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14—16题。

咏菊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1],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2],千古高风说到今。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注释: 【1】无赖:纠缠不舍。

诗魔:指诗人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

【2】平章:品评,赞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两句,写作者从早到晚一直沉浸在创作冲动里,着魔一般或绕着篱笆或倚着石头独自沉吟。

B.颔联两句,写作者笔端蕴藏着灵秀,描写着菊花傲立风霜的姿态;嘴含着芳香面对明月反复吟唱。

C.颈联两句,写作者满纸书写的都是平素的满腹哀怨,谁又能通过片言只语来向自己倾诉衷肠呢?D.尾联两句,写自从得到了陶渊明的品评赞赏以后,菊花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

15.一般咏物诗皆以物为主,而本诗不落俗套,以人为主,以菊花为宾。

下列描写菊花的诗句,与本诗的写法差别最大的一项是(3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C.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韦庄《庭前菊》)D.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16.本诗与下面这首诗都写到了“陶令”,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

(6分)菊花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1]。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2]。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3]。

注释:【1】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2】罗含:东晋人,有德行,年老辞官还家时,阶庭忽然兰菊丛生。

【3】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反映隐逸情趣的诗文。

如《归去来兮辞》中,“怀良辰以孤往,。

,”四句写自己归隐后的生活状态,是诗人理想生活的集中描写。

②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类型,这类诗多借写古人古事抒发自身情感。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三句赞美周瑜的儒雅镇定、举重若轻、年轻有为,暗含自己坎坷不遇、功业难成的伤感。

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以廉颇自况,表达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 (3分)C【“素”不宜简单地解作“平素”,颈联表达的是无人理解之意】15. (3分)D【此项有对菊花的具体描写】16.(6分)答案示例:两首诗虽然都用了“陶令”的典故,但表意有异。

○1林黛玉用在尾联,也就是在总结全诗并点明主旨的时候用到的,借陶令礼赞菊花的高风亮节,以抒发自己不畏风霜、不慕功名、孤标自傲的高洁志趣。

○2而李商隐则是在颔联中用到的,点到为止,表意平淡。

再联系尾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来看,虽然诗中提及甘于田园的陶令,但落脚点不是田园,而是借菊花寄托自己入朝升官的热望。

【评分标准:每一个方面3分(点明用典意图1分,结合诗歌内容作合理分析2分);两个方面,共6分。

言之成理即可】。

17.(8分)①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评分标准:写对一句得1分。

句中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之一,不得分】。

昌平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题。

(12分)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15.下列对张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无”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C.下阙“尽吸”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

D.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

16.下列与张词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扁舟”多承载着诗人漂泊思乡的意绪,张词中的扁舟却充溢着天人合一的自由精神。

B.诗词中的“月”意蕴丰富,或幽美、或凄凉。

本词中“素月”即皓月,写出月色澄澈之美。

C.“北斗”指的是北斗星,不仅是方向的指引,还常被喻为理想,本词包含了这两种含义。

D.“沧浪”常常指青苍色的水,词人借助它写出了洞庭茫茫、烟波浩渺,给人以空旷之感。

17.张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

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

(6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苏轼《赤壁赋》)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古人常常从这些自然、人文景观中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