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店一年四季进货技巧经验2012-08-09 10:45:59 来源:品牌服装网一年之中夏季的销售是最长的。
夏季衣服从4月份开始就进入旺销,一直会到7月底,所以早期进夏季衣服不妨可以多进一些,不大会出现压货现象,这段时间主要销售背心、短袖、短裤、小裙子、肚兜、肩扣内衣等。
服装加盟店四季应该如何进货要特记好哟春季的服饰销售是很短的,基本是一批卖完后就开始进夏季的衣服,对于新开店的客户,这一阶段进货的原则是:勤进快销。
8月份是淡季,处在季节转换中,怎么进都不是,所以这个时间开业的客户要比较小心。
9月至11月中旬是内衣的销售旺季,这个时间段应该全力以赴做好内衣的销售,其中以半高领内衣特别畅销。
11月份中旬至年前,这段时间主要是销售外套、外出服、棉衣、睡袋、披风、帽子、棉鞋。
在内衣的销售中,偏开衫是一年四季都能销的;对襟的穿得时间相对比较短,马夹销售主要是从8月到10月。
而8月份和12月份开业的客户在首期进货上就要更小心,特别容易造成积压辩证看待服装品牌的库存2012-08-01 17:58:45 来源:品牌服装网服装品牌即使再畅销的款式都会自然生成30%左右的库存,在很多人看来那或许会成为一种企业的资金压力,但采访了业内人士后发现,对很多品牌而言,30%的库存对品牌来说是一种企业正常运转的心理保障。
尤其对于资金实力不是很雄厚的中小企业而言,只要不是滞销形成的库存,自然生成的库存实际是保证明年正常运作的基础。
因为当品牌因为某种原因,新款推出不够及时时,至少还有去年的库存可以顶上,这样品牌运作就不会出现断档,为自己的新款推出争取了时间。
即使是在新款推出后,老款仍旧可以打折促销,这样还带来了客流,也会带动新款的销售。
现在正在兴起的品牌折扣连锁店新业态,也为品牌处理库存开辟了新的渠道。
品牌对于进入这种大型折扣连锁店大都销售业绩一种欣喜而积极的态度,他们不会认为进入大型连锁折扣店会掉身价,而且在折扣店里他们的销售业绩有时会超过百货商场,因为销售额和扣点的不同,让品牌赢利更容易,因此现在很多服装企业已经不再为适当的库存而烦恼,尤其对于那些正在努力上升的品牌更是如此,库存有时是一种保障。
服装产业的零库存现象基本上只是一种理想,真正做到不仅是不容易而且也不太现实。
因此对于品牌服装而言怎样利用好库存为自己品牌服务才是最主要的。
品牌“贵族”的行销策略2012-08-01 17:58:08 来源:品牌服装网品牌“贵族”的行销策略国外对于品牌管理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我国的品牌管理理论的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
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了解到高档产品要角逐全球市场,必须要集中资源、合力出击、建立品牌形象。
高档品牌是市场竞争下的产物,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企业无形的资产也是竞争的法宝。
当品牌赢得社会认可时,我们不仅仅是重复购买,也会推荐其他朋友,这也就是品牌的重要性。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数不胜数,可供消费者购买的渠道也比比皆是。
因特网的发展,在缩短消费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的资讯;对消费者来说,如果没有值得信赖的品牌做标准,购物几乎无从下手,顾客会被过多的信息所淹没,唯有注重提高创建品牌形象的信息数据、强化品牌价值,才是高档品牌创建的新趋势。
品牌通常不会放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但是品牌通常比一个新工厂或是技术上的突破更能进一步的对某一公司的成功定义,也就是说,越高档的品牌,品牌价值越高。
这是因为培养一个高档名牌,在大环境差的条件下,仍可以让公司比普通品牌掌握较优的价格。
名牌产品并不会随便屈服于强烈促销环境下的价格压力,在这些环境下,名牌产品都会持续稳定成长。
此外,高档名牌在打入新市场方面也会有如虎添翼的效果,同时在转让上也会有极佳的转让价值。
高档品牌的内涵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类在未被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会去驱使人们行动的动因,而人类的需要是依据其追求满足的急迫程度来区分等级排列。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首先努力满足其最重要的需要,当他的最重要的需要被满足时,这一需要就停止对他发生作用,人们将受到另一个最重要的需要激励而采取行动。
这也就是说,对营销者而言,要了解目标顾客是处于哪一个需要层次,才会知道需要提供怎样相应的产品或广告去吸引他们。
而高档产品,显然地是属于较高阶层的需求需要。
所谓的高档品牌可以视为强势品牌或领导品牌,即品牌具有高的知名度、高的质量认同性、强有力的品牌联想力、单一执着的忠诚度,同时,具有如专利、注册商标、销售渠道网络、产品技术等竞争优势。
高档品牌通常具有销售额和利润额占该类产品市场的首位或优势地位并且经营状况良好、品牌拥有客户资产且顾客是满意并具有持续发展的良好前景、品牌具有高的转让价值与延伸等特点。
要了解高档品牌,除了要先对国内外的高档品牌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并且还要对高档品牌有一番深层的思考。
知名品牌是否等同于有价值的品牌?一个品牌的真正价值,首先应体现在其中的经济利益获取量值的多少,之后才是社会公众与消费者的认知度。
虽然说,品牌知名度的高低与花在品牌宣传上的广告花费高低成正比,但这个事实并不代表品牌价值与品牌知名度之间成正比。
例如现阶段的高额广告费堆积起来的知名品牌,经过时间、销售成熟期的考验,最后泡沫化,只留下空名。
知名品牌的价值要有较高的美誉度加上较高的购买率,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高档品牌是否等同于高档价格?本人认为,高档品牌必须等同于同类、同性质产品中的偏高价位。
例如:汽车产业中,劳斯莱斯、奔驰、宝马、保时捷就算是同类产品中的高档品牌,其价格也是同类产品中偏高的;化妆品产业中,迪奥、香奈儿算是同类产品中的高档品牌,其价格也是同类产品中偏高的。
再者,如果高档品牌廉价促销或是品牌滥用,会有很高的风险造成品牌价值下降,产品不再具有高档地位。
韩国三星电子就是最佳的案例,韩国“三星”已经连续两年为品牌增值最多的企业,它的成功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但为了彻底摆脱廉价形象,虽然说固有的销售渠道是稳定的,但是“三星”还是忍痛撤出沃尔玛等低价卖场,进入百货公司等中高价位店面。
毕竟,三星有足够的理由担心如何保护及加强其品牌的完整性,如果产品放在大众市场的折扣店内就会对“三星”高雅形象的努力造成不利的影响。
很多人往往将企业和品牌划上等号,事实上,企业与品牌虽有交叉,但本质上是不同的,企业主要处理公共关系、资金运作和企业文化等问题,而品牌主要处理市场营销的问题。
例如,万宝路香烟,但比较少的人知道它的企业母体是PhilipMorris公司;大家也都知道百威啤酒,但都不知道其企业母体是Anheuser-Busch公司,因为烟、酒会危害身体健康,将产品特质与品牌形象相结合,但跟企业形象区隔开来,对企业而言会是比较佳的策略。
因为品牌战略、品牌识别系统和企业CIS的战略目的会有所不同,所以品牌和企业也不一定会是相等的。
例如宝马,但是绝对很少人知道这是BayerischeMotorenWerke公司的缩写。
此外,具有众多产品的企业、或是有并购子公司的企业,其企业可能也不等同于品牌。
例如合并没多久的康柏计算机,其品牌保留下来,但母公司却已经是惠普。
相同地,HERTZ汽车租赁公司其公司母体是福特汽车,而海飞丝、飘柔、潘婷等品牌的母体企业是宝洁公司,我们都无法从产品品牌中去观察得知企业品牌是否相同。
而最强企业是否等同于最有价值的品牌?在此,本人提出一些数据做为比较。
由企业价值来看,《财富》杂志的“财富全球500强”。
是国外市场最著名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排行榜,财富杂志自1955年就对美国进行500强大企业排名,1976年推出国际500强大企业排名,陆续改善结合,自1995年至今变成一个单一的排行榜,它超越了国家、民族、文化而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标准。
单由品牌价值的角度来看,英国国际品牌咨询公司英特品牌集团(Interbrand’sGroup)依据类似品牌价值评估方法所提出的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排行表则是另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其评选的理论是强大的品牌必须具有增加销售额和营利的力量。
列入这个统计的公司,本质上必须是全球性的公司,同时总销售额中有超过20%的销售是在母国之外的地区,并且,这些公司必须有可以获得且可以评估的公开市场营销及财务数据。
依据2002年两项排行榜的第一名,一个是沃尔玛,另一个是可口可乐。
从中可以明显看到最强企业并不一定等同于最有价值的品牌,可以说这两者之间有极高的正相关性,但不能说是绝对的。
创建高档品牌的策略(一)质量保证一流的质量是高档品牌的生命,没有质量的保证是无法立足于高档品牌之列。
因此,创建高档品牌,要以优质稳定的质量为基础;营销高档品牌,要以优质稳定的质量为后盾。
简而言之,合理有效的质量管理是企业创造名牌产品的前提与可靠保证。
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已经由卖方立场转化为买方立场,企业要在市场站稳脚步,就必须要有实力和物质的基础,而高品质、高信誉的象征就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反映,也是高档产品必备的要素之一。
在质量的战争中,顾客在这场战争里,是得利而不是受害。
质量既是高档品牌赖以生存的物化指标,又是高档品牌满足社会对使用价值需要的程度。
(二)广告宣传“好酒也怕巷子深,好货还得勤吆喝,名不响则行不远”,一语道破了广告对品牌的重要性。
广告的功能,如其字面所显示的,就是广而告之。
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程度,会影响他们的购物行为。
购物者在货架上通常先注意他们熟悉的品牌,然后才考虑是否购买。
例如:购物单上写的是“柯达”,而不是“底片”;写的是“可口可乐”,而不是“饮料”。
可以说,商品的牌子是影响消费者做出购物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而,为了加深消费者对其品牌的熟悉程度,很多企业会在广告宣传上做出巨大的投入。
广告的目的除了要加深消费者的印象,另外,也是要争取市场开拓的主动权,光有广告而没有市场占有率是没有用的,因此广告还要能诱发顾客的采购欲望。
广告的另一个目的是建立品牌形象。
品牌对于加深人们印象及增加购买欲望上有很大的功用。
如果我国企业建立品牌又能兼顾国际化,对高档品牌的行销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资生堂化妆品近40年来的发展历史给人一种土产的印象,所以为了避免把资生堂视为相当本土化的产品,因此资生堂便逐渐将花椿标识及“资生堂”三字拿掉,全力推行“SHISEIDO”,以建立国际品牌形象。
又例如:万象集团的恒源祥在国内相当知名,但其国际品牌对外国人而言是相当无意义且难以产生联想,因而在国际行销上会有很大的阻力。
高档产品的另一个广告行销重点,就是由于大多数的高档产品不是大众必需品而是奢侈品,因此在运用广告策略时,要特别注意是要针对特定消费者进行广告宣传而非对普遍大众进行广告宣传;再者,高档产品进行广告的对象错误,会让客户的心理受到伤害,并还会造成产品价值降低、顾客的购买欲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