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班子考核意见与村级班子运行情况报告汇编
村级班子考核意见
一、组织领导。
为做今年考核工作,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其它党政班子成员。
下设四个考核组:
第一考核组组长:
第二考核组组长:
第三考核组组长:
第四考核组组长:
二、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全镇各村、场、所班子和村、场、所干部
三、考核时间
XX年1月19日—XX年1月24日共5天,具体安排由各考核小组自行安排。
四、考核内容
村级班子考核内容主要围绕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目标要求和村委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村干部的考核内容主要结合各自所负责的工作。
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
五、考核程序和方法
1、考核准备。
提前2天向被考核村发布考核预告。
村干部撰写述职报告,总结一年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集中述职测评。
按照市组织部要求,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要实行“双述双评”(向乡镇述职,接受党委委员评议;向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党员和群众评议)。
镇党委决定,1月19日组织安排各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向镇党委委员进行述职评议。
3、召开考核会议。
镇考核组到村进行考核,召开考核会议,会议由村党组织负责人或驻村领导召集。
参会人员包括驻村干部、村班子成员、村民小组组长、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在本村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
到会人数一般在应参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4、公开述职。
每位村干部进行公开述职,时间不超过10分钟,内容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先由村党组织书记就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等工作进行述职,再由村委会主任总结本年度工作情况和下年度工作打算,然后由村干部依次就履职情况进行述职。
5、民主测评。
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由参加测评人员填写村级班子民主测评表和村干部民主测评表。
6、个别谈话。
考评组分层次分别另找参加测评会的镇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进行个别谈话。
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应进一步进行核实和定性。
7、实地察看和查阅资料。
对村取得的工作成绩进行实地察看,看在关项目的具体落实情况,查阅村工作计划、会议记录和村干部工作总结等有关资料。
8、绩效评分。
对村班子在本年度内推进本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实绩进行绩效评分。
对村干部按照在本年度内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绩效评评分。
9、量化计分。
由考核组对照具体考核事项,以百分制进行量化计分。
10、确定考核等次。
考核组根据考核情况及量化计分情况,集中讨论,综合分析,向镇党委提出考核结果建议。
镇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村班子及村干部年度考核结果,公示后报送市委组织部备案。
五、考核结果的运用
1、建立实绩档案。
考核结果要在党务村务公开栏上公示。
对考核过程中形成的考核材料、工作实绩依据和考核结果,在考核工作结束后进行汇总整理,统一归入村干部个人档案,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
2、村干部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养老保险挂钩,依据绩效评分确定村干部绩效工资,根据考核等次确定是否列为参加养老保险对象。
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当年不能享受绩效工资和村干部养老保险有关待遇。
3、对考核为优秀的村干部,优先推荐参加各类先进的评选;对考核不称职的村干部,由乡镇主要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村干部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且经诫勉无明显改正,群众反响强烈的,由乡镇党委、政府劝其自行辞职或依照有关法律和组织程序处理。
六、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
本次考核是市第七届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第一次年度考核,也是市全面推行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后的第一次年度考核,必须引起各村级单位的高度重视。
2、严格考核纪律。
坚持“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权责统一、民主公开”原则,严格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突出考核重点,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重要评判标准,考核工作人员应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严禁弄虚作假、拉票等非组织活动干扰和妨碍考核工作。
对违反上述纪律的人员,经查实后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或党纪政纪处分。
3、注重激励引导。
考核要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以强化责任意识、完善考核机制为重点,将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工作实际考核紧密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奖惩、培训的重要依据并严格兑现,激发村级班子及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备案考核结果。
1月25日前各考核组将本组考核报告、村级班子考核汇总表,村干部考核汇总表、村干部年度考核登记表报洪岩镇组工办备案。
村级班子运行情况报告
根据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为做好明年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乡认真开展了村级班子运行情况调查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如下:
一、村两委班子结构调查分析
乡下辖12个行政村,村党组织15个,其中:村级党支部14个,党总支1个。
党组织班子成员数36名,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6名,两委交叉任职数17名,两委班子中女性17名,女性人数占总比例的30.9%。
从年龄结构看,35岁及以下8名,35岁至60岁以下46名,60岁及以上1名,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30名,高中学历19名,大专及以上学历6名。
根据以上统计,乡村两委班子成员“老中青”比例较为合理,但年轻干部居少,文化素质偏低。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村级班子要具备领导群众驾驭市场,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只能是力不从心,不具备年富力强的体魄,必然会导致精力不足,暮气沉沉,难于担当起繁重的基层工作。
因此,提高村级班子文化素质,进一步改善年龄结构,关系着村级班子工作水平能力的提升。
二、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分析
20**年,乡以余家村为试点,探索建立“1+3+n”基层治理模式,即:一个党支部、三个自治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多个社会组织(包括: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老年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共同发挥作用的基层治理机制。
20**年以来在全乡12村推广实施,有效提升了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
理和民主监督水平。
目前,“1+3+n”模式发展总体平稳,行之有效,体现了基层民主事务民主管理的核心理念,
在灾后重建中,乡村级班子普遍能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积极组织群众,充分发挥灾后重建群众的主体作用,号召群众积极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之中。
二是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把国家、省、市、区、乡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广泛宣传,把党和政府灾后重建的补助政策、标准、对象宣传到位,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三是村两委会普遍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担负起加固维修、农房重建组织领导责任,要把重建工作与生产结合起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又快又好地完成灾后重建工作。
三、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决策水平不高,缺乏多谋善断能力。
部分村两委班子在重要事务的决策上,调研不深入,规划不科学。
一方面,用“支部会代替党员会,村民组长会代替群众会”,把群众始终放在被支配地位,决策失去了群众基础,因而,群众心理上处于“心不平,气不顺”状态,实施时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只能是推不动,展不开。
另一面,出于个别人头脑发热,不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权衡利弊,科学论证,而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使决策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根据,萧规曹随,生搬硬套,常常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
(二)方法点子不多,缺乏综合协调能力。
村级班子处在农村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和夹缝中。
在协调处理各方面的矛盾是村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些班子成员针对目前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不深,研究不透,点子不多。
处境左右掣肘,上下为难,陷在日常事务
圈子内纠缠不清。
一是,在调处各类矛盾中,分不清矛盾的主次,找不准产生矛盾的实质,辨不明是非曲直。
(三)不讲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
有时掺杂私人恩怨、个人喜好,重彼轻此,或者是重亲轻疏。
遇事凭经验,想当然,主观臆断,自以为是,随意批评指责。
因此,对群众一时不理解的问题或存在的矛盾,不是认真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互相推诿消极应付。
久之,在群众中降低了威信,在班子内部产生了隔阂,班子的信誉程度也就大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