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型号、引脚及工作参数模块图:用HN911L热释电传感器模块及NE555制作的人体感应继电器开关电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型号主要有P228、LHl958、LHI954、RE200B、KDS209、PIS209、LHI878、PD632等。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通常采用3引脚金属封装,各引脚分别为电源供电端(内部开关管D极,DRAIN)、信号输出端(内部开关管S极,SOURCE)、接地端(GROUND)。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参数有工作电压(常用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工作电压范围为3~15V)、工作波长(通常为7.5~14 μm)、源极电压(通常为0.4~1.1V,R=47kΩ)、输出信号电压(通常大于2.0V)等2015/4/15 23:04:34太阳风暴2015/4/15 23:04:34应用电路图1三、《热释电传感器检测电路》电路工作正常在你已经装好的《热释电传感器检测电路》,应能实现电路工作正常。
1.接上12V电源后,电容器C8两端电压为6V,LED2电源指示灯亮,电源电路工作正常。
2.手靠近远红外传感器PIR时,经一段时间后,报警发光二极管LED1由微亮转光亮,LS1慢慢变大声。
延时及检测电路工作正常。
3.手离开远红外传感器PIR时,发光二极管LED1延时亮1分钟,LS1也延时响1分钟。
延时电路工作正常。
4.手离开远红外传感器PIR时再开机或结束停电后来电时不应出现LED1亮和LS1响。
太阳风暴2015/4/15 23:04:49应用电路图2热释电人体感应开关电路(热释电红外探头选用LN074B型)应用电路图3人体感应电子自动门及报警两用电路本装置可自动控制单位大门的开与关,有人进出时门自动打开,进出过后门自动关闭。
夜晚大门停用后,本装置可转作报警器,一旦有人走近大门即产生报警,以告知门卫开小门放人进出。
图1是人体感应信号产生及放大电路。
其中RS是热释电远红外被动式传感器,A1、A2是两级放大器。
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红外线后产生的感应信号很微弱,电路中设置了诸多旁路电容都是为了抑制干扰,避免误动作。
A3、A4是上、下限电压比较器,平时A2的输出电平比A3⑥脚电平低,而比A4③脚电平高,A3、A4输出皆为低电平。
只有传感器感应产生的交变信号经放大达到足够电平才能使A3或A4输出为高电平,以控制后续电路工作。
图2、图3是自动门电机控制电路及报警变换电路。
由图1的CZ插座②脚来的高电平使BG1导通、J1动作,触点J1-1闭合使C1短路,IC3的③脚输出高电平使J2得电,J2-1闭合接通市电,J2-2动触头转换到“a”位置,电机M正转开门。
同时BG2饱和导通,IC4的③脚为低电平。
经过一定时间,门位移到终点碰触轨道上的限位开关K1,J2释放,电机停转。
当人们进出门结束后,BG1基极无信号而截止,J1释放,再经过一定时间(此时间由R3、C1的值决定),IC3的③脚输出低电平,BG2截止,IC4的③脚受由低到高的脉冲触发,其①脚输出高电平,一方面使BG3导通,J3得电,J3-1使电机接通市电,此时因J2不工作,J2-2动触头已回到“b”位,故电机反转,门开始关。
门到达“关”的终点即碰触轨道上的限位开关K2,电机停转。
另一方面IC4的①脚上电压通过R8对C3充电,当④脚为高电平时①脚翻转为低电平,BG3截止,J3释放。
若在关门过程中又有人要进出门,则BG1又接到信号,J2又工作,J2-2又转换到“a”位置,门便立即由“关”转为“开”。
因此,只要有人进出门,无论原来门处于何种状态,总会作开门运行。
当夜晚不需要自动门工作时,可将K3由“1”扳至“2”,这时本系统即构成报警器。
一旦有人走到门附近,J2-1与J3-1便相继接通市电,使声、光报警器发出警报。
在RS传感器上加装菲涅尔透镜可增大作用距离。
另外,为了使人进门与出门都能自动开门,须在门的两侧都装有图1所示的人体感应信号产生及放大电路,分别安装于门内门外的上方,将其输出端并联后接在图2电路的输入端即可。
实验点评:笔者对图1的人体感应信号产生及放大电路部分作了实验,当人进入红外探头的探测区域时,插座CZ的②脚有预期的高电平输出,说明红外探头信号能对后续控制电路进行控制,进而控制自动门和报警器。
太阳风暴2015/4/15 23:05:57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新型传感器件。
现在,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一些书刊只简要介绍了被动式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基本应用。
本文就主动式和被动式两方面的基本应用原理作一大致介绍。
一、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主要有上海产的SD02、PH5324,德国产的LH1954、LH1958,美国HAMAMATSU公司产P2288,日本NIPPON CERAMIC 公司的SCA02-1、RS02D等。
虽然它们的型号不一样,但其结构、外型和电参数大致相同,大部分可以彼此互换使用。
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由敏感单元、阻抗变换器和滤光窗等三大部分组成。
图1为P2288、SD02、SCA02-1的外形图。
图1a为它们的顶视图,其中较大的矩形部分为滤光窗,两个虚线框矩形为敏感单元,面积约2x1mm2 ,间距1mm。
图1b为侧视图;图1c为底视图;它们的监视、探测角度如图1a、d,其中参数为SCA02-1的数据,其它两种的参数大致相同。
1.敏感单元其内部结构见图1a及图2。
对不同的传感器来说,敏感单元的制造材料有所不同。
如,SD02的敏感单元由锆钛酸铅制成;P2288由LiTaO3 制成。
这些材料再做成很薄的薄片,每一片薄片相对的两面各引出一根电极,在电极两端则形成一个等效的小电容,如图2中的P1、P2。
因为这两个小电容是做在同一硅晶片上的,而它们形成的等效小电容能自身产生极化,极化的结果是,在电容的两端产生极性相反的正、负电荷。
但这两个电容的极性是相反串联的。
这正是传感器的独特设计之处,因而使得它具有独特的抗干扰性。
当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时,由于P1、P2自身产生极化,在电容的两端产生极性相反、电量相等的正、负电荷,而这两个电容的极性是相反串联的,所以,正、负电荷相互抵消,回路中无电流,传感器无输出。
当人体静止在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时,照射到P1、P2上的红外线光能能量相等,且达到平衡,极性相反、能量相等的光电流在回路中相互抵消。
传感器仍然没有信号输出。
同理,在灯光或阳光下,因阳光移动的速度非常缓慢,P1、P2上的红外线光能能量仍然可以看作是相等的,且在回路中相互抵消;再加上传感器的响应频率很低(一般为0.1~10Hz),即传感器对红外光的波长的敏感范围很窄(一般为5~15um),因此,传感器对它们不敏感。
当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传感器本身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因P1、P2做在同一硅晶片上的,它所产生的极性相反、能量相等的光电流在回路中仍然相互抵消,传感器无输出。
从原理上讲,任何发热体都会产生红外线,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对红外线的敏感程度主要表现在传感器敏感单元的温度所发生的变化,而温度的变化导致电信号的产生。
环境与自身的温度变化由其内部结构决定了它不向外输出信号;而传感器的低频响应(一般为0.1~10Hz)和对特定波长红外线(一般为5~15um)的响应决定了传感器只对外界的红外线的辐射而引起传感器的温度的变化而敏感,而这种变化对人体而言就是移动。
所以,传感器对人体的移动或运动敏感,对静止或移动很缓慢的人体不敏感;它可以抗可见光和大部分红外线的干扰。
2.滤光窗它是由一块薄玻璃片镀上多层滤光层薄膜而成的,如图2中的M,滤光窗能有效地滤除7.0~14um波长以外的红外线。
例如,SCA02-1对7.5~14um波长的红外线的穿透量为70%,在6.5um处时下降为65%,而在5.0um处时陡降为0.1%;P2288的响应波长为6~14um,中心波长为10um。
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辐射能,最强波长和温度的关系满足λm*T=2989(um.k)(其中λm为最大波长,T为绝对温度)。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6~37.5。
C ,即309~310.5K,其辐射的最强的红外线的波长为λm=2989/(309~310.5)=9.67~9.64um,中心波长为9.65um。
因此,人体辐射的最强的红外线的波长正好落在滤光窗的响应波长(7~14um)的中心。
所以,滤光窗能有效地让人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而最大限度地阻止阳光、灯光等可见光中的红外线的通过,以免引起干扰。
综上所述,传感器只对移动或运动的人体和体温近似人体的物体起作用。
菲涅尔透镜不使用菲涅尔透镜时传感器的探测半径不足2米,只有配合菲涅尔透镜使用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配上菲涅尔透镜时传感器的探测半径可达到10米。
例如,一些传感器对远在20米处快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体也能可靠地检测到。
菲涅尔透镜采用塑料片制作而成。
图3为它的平面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透镜在水平方向上分寸成3个部分,每一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又等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
最上面部分的每一等份为一个透镜单元,它们由一个个同心圆构成,同心圆圆心在透镜单元内。
中间和下半部分的每一等份也为分别一个透镜单元,同样由同心圆构成,但同心圆圆心不在透镜单元内。
当光线通过这些透镜单元后,就会形成明暗相间的可见区和盲区。
由于每一个透镜单元只有一个很小的视角,视角内为可见区,视角外为盲区。
任何两个相邻透镜单元之间均以一个盲区和可见区相间隔,它们断续而不重叠和交叉,如图3b。
这样,当把透镜放在传感器正前方的适当位置时,运动的人体一旦出现在透镜的前方,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通过透镜后在传感器上形成不断交替变化的阴影区(盲区)和明亮区(可见区),使传感器表面的温度不断发生变化,从而输出电信号。
也可以这样理解,人体在检测区内活动时,一离开一个透镜单元的视场,又会立即进入另一个透镜单元的视场,(因为相邻透镜单元之间相隔很近),传感器上就出现随人体移动的盲区和可见区,导致传感器的温度变化,而输出电信号。
菲涅尔透镜不仅可以形成可见区和盲区,还有聚焦作用,其焦点一般为5厘米左右,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或资料提供的说明调整菲涅尔透镜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一般把透镜固定在传感器正前方1~5厘米的地方。
菲涅尔透镜一般采用聚乙烯塑料片制成,颜色为乳白色或黑色,呈半透明状,但对波长为10um左右的红外线来说却是透明的。
表1为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SCA02-1的主要电参数。
``二、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基本应用图4是由P2288或SCA02-1构成的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检测与放大电路。
表1项目参数条件电源电压 2.2~10.0V源极电压0.3~2.0V 25.C源极阻抗47KΩId=6~43uA电平衡10%Max)频率响应0.3~30Hz 12db(Max)响应波长7.5~14um 平均大于70%工作温度-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