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池莉小说中的市民情结

论池莉小说中的市民情结

论池莉小说中的市民情结湖北省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王健[内容摘要]池莉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生活的本真状态。

纵观池莉小说,可以感觉到她总是站在市民的立场上看待一切和评价一切,有着浓厚的市民情结。

其市民情结从小说的选材上表现出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中反映出来;从知识分子与市民的对比描写过程中突现出来;从叙写人生的烦恼中展示出来。

池莉的市民情结与她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细腻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她面对生活、面对平凡的民众,讲述自己心中的市井琐事,感动着许许多多普通市民。

池莉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市民作家!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池莉的许多优点,也将是其局限性所在。

作为普通大众的一员,我爱戴池莉,也衷心期盼她能超越自我、推陈出新,创作出更有力更大气的作品。

[关键词]池莉市民情结选材人物对比烦恼池莉是从凡人生活走出来的一位普通的作家,主要作品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等。

池莉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生活的本真状态,从题材选择到艺术风格,都显示了她创作的不同寻常之处,因而成为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

纵观池莉小说,可以感觉到她总是站在市民的立场上看待一切和评价一切,有着浓厚的市民情结。

.她一反其他作家由上而下的目光,将自己置身于市民的立场上,描绘凡人俗事,尽力讴歌“活着就好”,①宣扬一种存在哲学。

她所展示的人生观、价值观比较贴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流露出浓郁的世俗温情,充满了人间烟火味,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和赞扬。

这也是我喜欢读池莉小说的主要原因。

池莉的市民情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从选材上表现出的市民情结。

池莉小说的题材大都取材于现世的人生,其目光全部投向真实的生活,这是池莉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特色。

家庭、婚姻、亲情、爱情和生活琐事是池莉小说中的基本故事内容。

《烦恼人生》、《太阳出世》、《预谋杀人》等一系列小说描写,总离不开吃饭、睡觉、吸烟、打牌甚至上厕所,离不开恋爱、结婚、怀孕、生孩子、洗尿布之类的日常小事。

她将审美的眼光与艺术追求融铸于这些日常琐事中,并从这些凡人俗事中直觉到生活的某种内在结构。

《烦恼人生》描写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生活:吃饭,赶车,带孩子,上班,干家务,睡觉,做梦乃至刷牙、上厕所。

这些都只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状态。

小说主人公的一天被这些平淡无奇的琐事全部占据了,不可能再有远大的理想、豪迈的誓言及壮烈的英雄作为。

由此看来,池莉小说塑造的并不是英雄化、理想化的人物,而是深入到日常生活中,注目凡人小事,从中表达自己对生活感受,这是她作为新写实主义作家的匠心所在。

在池莉眼中,生活就是一张网,每个人都固定在一个个小小的网眼内活动,无论圣贤伟人,还是凡夫俗子,概莫能外;也无论什么人,都面临着生活的烦恼,都具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于“烦恼人生”中,升华生命意识,确认“真人生”即“大人生”,这是池莉从俗常事务着笔对人生的一种解读。

《太阳出世》明写赵胜天与李小兰夫妇的女儿朝阳的出生和成长过程,实则表达了赵、李夫妇二人的成熟过程,即一种新的灵魂生长的过程。

夫妇的生活真实而琐碎:婚礼过程中打架、婚后争吵甚至咒骂、怀孕后的犹豫、做流产时的不安以及思想的突然转变、孕期夫妇之间的关爱、生女儿时的叫喊、生女后的换尿布、买奶粉等等生活细节一一写来,完全来自于平凡的生活,使人感到温情十足,没有冷漠的旁观者剖析。

主人公从婚礼上的粗俗不堪到后来的爱与宽容以及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伴随着新生命的诞生,构成了一支生命的赞歌。

在这部作品中,既没有《围城》般对婚姻的失望,也没有《天仙配》般对爱情的理想勾勒,只是讲述了普通婚姻让人成长的故事,展现着生活的原汁原味。

从池莉小说的小说选材上看,俗事凡人已成为她的审美对象,反英雄、反主角是她作品的一个明显特征。

她所注目和展示的社会“群相”,是最普通的市民生存状态。

我们不会在她的作品中寻找英雄人物作为自己人生的榜样,倒可以从中进入到“自我观照”过程之中,对自己的人生发出相应的感叹与思索。

(我就实实在在地经历过赵胜天般的生活!) 二.从人物形象反映出的市民情结首先是写男人,这池莉小说题材中一个独特的方面——写女人眼中的男人、现世的男人,而且写得十分深邃。

在写男人的同时,将爱情婚姻交融其中,以生活的内涵告诉男人们:家庭是一个烦恼的寓所,更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还是一个磨练人、成就人的所在。

她希望通过女人的温情和抗争使男人的心变得美好起来,让男人过好现实的生活,而不是轰轰烈烈地去做“舍小家,为大家”的时代英雄。

《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是个精明英俊、富有才华、性格宽厚的优秀的男人,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但由于生活的严峻,使他不得不在住房窘迫、妻子蛮横、环境冷漠、经济拮据和爱情困惑中徘徊人生,他在生活巨网的束缚下,变得怯懦、孤独。

同时,他也能正视这种现实,没有就此完全沉沦,而是安慰老婆,并决心要让老婆“吃一次西餐”。

这便是池莉眼中的男人!她虽不愿意看到“忧郁平庸”的印家厚,却以同情的笔调去抒写他,因为“现实是无情的,它不允许一个人带着过多的幻想色彩。

……那现实琐碎,浩繁,无边无际的,差不多能够淹没销蚀一切。

在他面前,你几乎不能说你想干这,或者想干那;你很难和它讲清道理。

”------多么浓厚的市民情结呵!《太阳出世》中的男主人公赵胜天原来是一个混混式的人物,大大咧咧,玩世不恭,但在家庭环境改造下,逐渐变成一个温和、能干、有责任感和上进心的成熟男人。

作家以委婉细腻的笔触阐述了“婚姻是人生课堂”,“家庭是夫妻学校”②深刻道理,与市民的理想水乳交融。

印家厚、赵胜天,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过种种抗争,但最终在社会的重压和个人的渺小下,放弃了虚无的人生设计,重新调整目标,承担起普通市民应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因而,池莉把男人从英雄的光环中解脱出来,置放在普通生活中,在她的理想模式内运行,以突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结,维持大众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切身体验。

池莉还在《你以为你是谁》中塑造的一个市民偶像——陆武桥。

在汉口洞庭里的街坊们眼中陆武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工厂效益不好,他辞职承包餐馆并发了财,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他敢教训不务正业的弟弟;他摆平了“有钱就变坏”的姐夫,使自以为是领导阶级的父母亲在他面前也不能不唯唯诺诺;他敢爱敢恨,有情有义,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以至于女博士宜欣在陆武桥或高谈阔论、或娓娓动人的倾诉前,感动得浑身颤抖泣不成声,直到以身相许,用进入家庭主妇的角色来取悦他。

其次是写女人。

池莉不似其他诸多女作家,凭借表现爱情或是个人情感的作品登上文坛。

她一直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艰难生活状况里的爱情的湮没,表现活着的艰难和生命的卑微,她只高唱“活着”而极少谈爱情,她淡化爱的诗意而强调生活的真实,回避着极其个人化的内心情感流露,特别关注社会化的人生理想,似乎没有文学女性的那种梦幻与期待。

《不眠夜》中的孤儿杨唯敏,努力追求的理想是把爱情当礼物谦让与人,自己却以报恩之心认同了与并不相爱的养父之子的婚姻。

《看着我的眼睛》中的米淑君感慨:“原来竟还有明文规定抚养娃娃是女性的责任。

”并向传统惯性妥协,倾全力做了一个好母亲。

《锦乡沙滩》里的少妇立雪走出家庭,想在婚姻之外的世界寻找一种更理想的情感寄托,结果掉进了两个男人设下的陷阱。

《不谈爱情》里的吉玲成功地编演一出浪漫的爱情戏赢得了她为自己选定的男人,以完成传统的女性角色,并最终回到世俗婚姻的社会约束当中。

《你以为你是谁》中才貌双全的女博士宜欣不在乎学历上的差距投入小老板陆武桥的怀中,“超凡脱俗”地过了“世俗的吃喝拉撒”的24小时,然后逃离了与她的人生理想不相容的“爱情”,远嫁“环境舒适的异国他乡”。

《绿水长流》的“我”始终保持着一份高度的警惕以防自己坠入情网,最终成功地逃离了爱情。

《你以为你是谁》中的陆掌珠,在被抛弃的状况下勇敢地“斗争”,最终在强大的经济实力面前与丈夫妥协,维持着惟有物质的名存实亡的婚姻。

《来来往往》中高傲的段莉娜不惜用蛮横的手段干涉丈夫的事业和生活,维持着她与康伟业之间的关系。

《小姐,你早!》中的女研究员戚润物,努力改造着过去那个书生气十足、自我感觉良好的旧我,连同另外两个受过男人伤害的女人(李开玲和艾月)一直精心策划,使男人人财两空。

无独有偶,池莉还在《生活秀》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女“市井英雄”来双扬,她是一个卖鸭颈的女人,从小在吉庆街小小的商海中漫游,艰难地打出了一片江山,也练就了机智练达的处事本领,形成了倔强而又泼辣的独特个性。

她能在吉庆街顺顺当当做生意,无人敢与她竞争;她既有小商小贩对商业利益追求的睿智与聪明,又并非唯利是图、六亲不认。

她还特别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事业,死活不肯离开吉庆街,充分体现了平民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和肯定.池莉笔下的这些女人们,艰难地在现实人生与理想人生之间跋涉,经历着成长的磨难。

她凭借这些形象,表达着普通市民的愿望:自立自主是所有女性获得自身价值的基本前提。

三.通过与知识分子的对比突现市民情结池莉描写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却不多,在她的多篇小说中,知识分子常常是作为普通市民的对立面存在的,但凡有知识分子出场,她多半都要给以一些“贬低”,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对市井人物的偏爱和对知识分子的嘲讽。

《不谈爱情》中,知识分子庄建非嫌市民妻子吉玲粗俗,可离开妻子后,自己连饭都吃不上,他的高雅不得不让位于填饱肚子的需求,因此不得不对吉玲屈服。

《你以为你是谁》中的大学教师李老师,不仅没有他的妻子尤汉荣“心明眼亮通情达理”,而且还要妻子处处替他卖面子、打圆场;女博士宜欣爱上了严厉教训弟弟和“勇猛”吃水果的小餐馆老板陆武桥。

《你是一条河》中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教师王贤良对牛弹琴,给不懂诗的嫂子(强悍泼辣的辣辣)读爱情诗,使嫂子觉得“小叔子这书呆子挺有趣。

”《白云苍狗谣》中的黄头为表示对领导的尊重,竟在大冬天里穿西服。

《霍乱之乱》里的防疫站主任闻达脚上总是穿着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

《小姐你早》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戚润物,古板迂腐,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不知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最终在文化层次比她低一大截的李开玲的诱导下,才渐渐恢复女性的自觉意识,重新找到自信,“不知不觉地对社会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对生活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接受了一些新的观念。

”并能像个地道的“小市民”那样聪明起来,对丈夫实行盯梢并寻机给以致命的报复。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知识分子启蒙了市民,而是市民改造了知识分子。

吉玲、陆武桥、李开玲,他们都有一种不屈不挠活下去的精神,他们或是顽强坚韧或是工于心计,充满生存智慧,具有实实在在的生活能力。

而这一点恰恰是池莉衡量人物生存价值的标准。

与之相对照的是那些知识分子,由于缺乏生活能力,个个迂腐可笑,自然受到了池莉的嘲讽。

庄建非与吉玲、李老师与尤汉荣、李老师与陆武桥、戚润物与李开玲,甚至《不谈爱情》中的珞珈山文化与花楼街文化,前者在对比过程中显出了暗色,后者在对比中显出了市民文化的优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