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布什与奥巴马交接,对美国来说,这应该是历史新的一页。
“Changing is coming to America”,这是奥巴马胜选演说的题目,“求变”成为了这次美国大选中从上到下的一致呼声。
正如当年罗斯福、肯尼迪上任时美国所面对的历史境遇一样,美国内政和外交的根本性变化已经启动,而且是不得不变。
而中美关系被认为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在美国经济衰退的格局下,观察美国新总统上台对国际形势的影响,对我们有着现实的意义。
奥巴马时代的变与不变,都将直接影响到美国和中国的未来中美两国将迎来建交30周年。
30年来,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几度波折,但最终都克服困难,拨云见日,总体上保持了积极、稳步发展的态势。
目前中美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
鉴于国际关系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在未来的10年中,中美关系会如何发展,准确预测是不可能的。
美国总统布什曾多次用“错综复杂”来描述中美关系,这既是他在对华事务上复杂心态的写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现实。
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影响中美关系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有如下几个:中美尚存在政治体制和价值观上的差异,意识形态以及人权、宗教问题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困扰两国关系;中美均为大国,既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也客观上存在着分歧甚至潜在的利益冲突,其中包括经贸领域;台湾问题;在美方看来,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未来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不明朗。
这些因素,决定了中美关系不会一帆风顺,更大的可能是继续在动态中维持平衡,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当然,也存在一些对中美关系下一步发展有利的因素。
布什政府执政8年,中美关系在磨合中整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两件事值得注意。
一是今年台湾大选后,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改善和良性发展的势头、,这有助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稳定台海局势,也对中美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稳步健康发展有利。
二是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对华关系没有成为有争议的热点议题,这在两国关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当选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主张中美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享全球发展机遇。
当前波及全球的金融动荡、反恐和防扩散等安全问题,人类在能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都使中美合作显得比以往更为迫切和重要。
正如美国著名智库卡托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詹姆斯·多恩所说,“全面发展的美中关系对于世界和平与繁荣已变得如此重要,不能让它偏离互利交往的长期轨道”。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以过去30年的两国关系历程作为背景或参考,应该说,中美关系有望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
所谓成熟,并不是说两国关系从此一帆风顺,而是指中美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和磨合之后,对彼此的核心利益和关切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共同利益在不断扩大,互信在增加,已具备了理智打交道、进一步加强建设性合作的条件。
除非出现重大变故,中美关系大幅度倒退的可能性在减少。
所谓关键,是说如果处置得当,中美有望建立更为坚实的战略合作基础,使两国关系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
如果今后10年中美之间能够成功地避免对抗或军事冲突,将来再发生对抗或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30年得出六大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美在增进互信、经贸关系、防扩散、地区安全、能源、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既存在合作机遇,也面临挑战,在人权、台湾、西藏等问题上可能还会有龃龉与麻烦。
笔者认为,未来要处理好中美关系,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美关系显得十分必要。
中美建交以来30年的两国关系发展表明:1.中美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人类的和平与未来。
这是中美关系的大局,需要牢牢把握。
2.中美两国都是大国,必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但两国不是必然的对手和敌人。
要把两国在各个领域正常的竞争或分歧与真正的敌对行动区分开来,既不要夸大中美之间的矛盾,也不要低估存在的分歧和问题。
中美应在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关系。
3.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一个中国”原则不容动摇。
事实表明,当美国方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中美关系发展就相对比较顺利;当“一个中国”原则受到威胁时,中美关系就遭遇困难。
4.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不能一厢情愿,也不会一劳永逸。
美国是多元社会,利益诉求多,对外政策起伏大,因此对中美关系的反复性、复杂性应有充分认识,并作好必要准备。
5.经贸合作对于稳定中美关系至关重要,也有利于两国人民和世界经济。
因此,要精心维护两国经贸合作大局,妥善处理经贸分歧和摩擦。
从另一个角度说, 美国要削弱一个国家,经常先从经济入手。
美国是否系统地对中国进行经济和资源遏制,是判断中美关系是否发生质变的试金石。
6.美国信奉实力,善用规则。
中国应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集中精力利用战略机遇期发展经济,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美关系注定要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拥有广泛共同利益,肩负着重要责任。
早在几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就双方“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深互信,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曾达成重要共识。
去年在德国海利根达姆,胡锦涛主席与布什会晤时又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提出继续培育战略互信、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精心维护经贸合作大局、拓展能源等领域合作、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磋商和协调等5点建议。
这些应当是未来指导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政策。
中美2个世界最大的国家之间发生的事情不光是吸引全球目光这么简单,世界更多关注中美之间的交往要把全球经济引领何方?中国经济尤其近10年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开始从简单的制衣帖牌到今日进入美国除美国认为高技术的国防军备安全领域外。
几乎都成了可以合作的对象,中美有今日的结果是中国经济腾飞后的必然。
中国从一个经济少年已经长大,可以和昔日的仰视的经济巨人坐在一个高度平等对话。
“公平只有在实力相当时才能提出”这句名言在此时体现的更有价值。
实力能说明一切,国家间的实力也和家庭关系一样以资本占有的多少来决定。
历来每个国家都在拼命发展经济,以至于付出战争。
武器装备的最后斗争都是为国家集团的经济利益的最终归属权而付出,所以在这里大家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武器装备和经济利益的关系。
我们的地球很富饶足以养活所有的人,但在贪婪面前地球变的资源短缺。
国家间不能和平相处,资本利益分配不能得到共享。
虽然人类有共存的共视,但在原始利益的驱使下照样以发动战争的形式来掠夺属于别人资本。
从古到今文明和暴力一直在共存和发展,发展带来的困惑也一直伴随各种社会问题而生。
从历史的长河发展来看中外各时代的文明都体现了一个又一个波次。
每个起伏都从毁灭中从头再来,发展至文明再毁灭。
人类一直没有走出这个怪圈。
今天的西方在同一时间站在我们前面,但并不意味他们站在文明前沿。
西方所标榜的文明只是能为自己国家利益所服务的狭隘价值文明,这种以牺牲别人利益而文明自己的行为并没有走出祖辈们最原始的野蛮圈。
走进西方我们的年轻一代曾经为西方资本神话创造的都市痴迷,西方价值充斥了头脑。
以西方文明标准看世界,即使美国等西方为了掠夺中东石油而发动武装侵略也为之不见。
我们未来不惧怕外来战争,但国人尤其年轻未来一代的心里埋伏的“战争”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大家利益之上的人叫本位主义思想,今日中国年轻一代被…星“所冲击带来的后果是开始圆梦。
韩寒现象代表了一部分中国低级趣味年轻一代的现象,但作为能代表未来的中国年轻一代更能体现的是深度思考问题,务实社会,而不是去追捧和模仿。
也可以说韩寒现象是世界文明化乃至在中国阻碍文明进步的一大陋习缩影。
几次中美对话给世界放射了一个强烈信号,那就是对话代替对抗。
文明可以取代暴力,中美对话不但是经济领域,也给世界上国家之间利益之争开辟了文明先河,创造了很好的范例。
中美对话进行了4次,虽然有美国本界政府提出。
但在该政府初始选择对中国政策时可不是对话而是对抗。
对中国一系列强硬政策几乎把发展30年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开倒车。
俗话说智者顺势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中美关系平稳发展中国做出了不朽功绩。
让美国明白只有和平对话,对等发展,才能走上双赢道路。
军事是中美最大障碍,展望未来在经济的带动下已经开始从对抗逐步走进相互愿意对话最终走向互信的道路。
中美今日平等对话,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一升和美国的一降造成。
中国一直保持几十年稳定发展,埋头苦干,才在今日硕果累累。
但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并没有在失去对手后改变耗费巨大的军事战略。
迫使美国挖掘更大的财富来养活庞大军队开支,为此美国恨不能把地球挖空。
俗话说物极必反,今日美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满足了美国石油和军工2大体系产业利益的需要。
但却损害了美国整个的国家利益。
虽然强迫伊拉克政府签定了前期70%以上的石油分成利润。
但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和继续产生的战争经济黑洞何时能填平美国人心里也没有底。
美国自2战以来建立的世界信任关系也在逐步丧失,这个代价是无形的,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衰退的多米诺骨牌催化剂。
和平崛起不是空话:中美成功对话,朝核会谈等中国都给世界在和谐相处的世界里树立了文明的标石。
中国的和谐理论不但给未来解决中国对外关系奠定基础,也夯实了将来对外关系的道路四、美国新总统上台以后可能的对华政策奥巴马登上总统宝座后,几乎所有关注大选结果的目光都迅速投向了布什的身后,在大选过程中曾对中国时而强硬时而温和的奥巴马在接任总统后,究竟会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我们不妨首先在此罗列一下今后中美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冲突点。
首先是经贸方面。
奥巴马曾做出过限制自由贸易的相关表态,应用在中国身上无非是想方设法限制中国某些产品的进口,试图以此来为美国的相关行业挣得就业岗位。
可能找到的理由包括:中国的产品安全问题、产品制造中的环保问题、涉及到企业劳动条件的人权问题、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等。
由于奥巴马本人对于环保和人权的重视,他可能在国内工会和环保组织的联合压力下在经贸方面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压中国对人民币升值。
这会是比较明显的一个变化。
而在安全方面,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无非还是那些所谓“能源竞争”、“污染扩散”、“军事透明度不够”、“工业间谍”、“持有美国国债威胁其金融安全”等等老生常谈的问题。
此外,民主党政府可能在人权问题上也会提高对中国的压力。
之所以可能发生冲突的主要还是那些老议题,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老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而美国又确实关心;二是中美之间当前的这种相互态势可能要稳定维持一段时间,只要双方的相对实力和地位没有出现质变,双方关注的议题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三是中美之间不像中日之间那样存在领土和资源争端,剩下的无非就是那些可以想象的观念分歧和利益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