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1801年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举世闻名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名。
这是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课文可以分两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单地介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这段的最后一句“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段(2——10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这段是教学的重点段,训练重点就体现在这一段;抓住环境特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本段可分为三层,其中第二层(3——9段),写贝多芬走进茅屋里,为盲姑娘弹了两首曲子,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同时也有一些使学生难理解的句子。
首先介绍了当时的环境。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突出了月光的明亮。
“月光照进窗子来”,驱走了茅屋里昏暗陈旧的景象。
“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寄予深深的同情。
周围的环境是那么静,那么美;穷兄妹俩又是多么纯朴,多么可爱。
贝多芬触景生情,激发了创作的*。
“借着清幽的月光”,贝多芬“按起琴键”,创作了《月光曲》。
关于《月光曲》的内容是借皮鞋匠的联系表达出来的。
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海面上的景象发生了变化。
“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浪涛汹涌的大海”,说明了音乐的节奏有了明显的转换,贝多芬此时想到的是穷兄妹俩的处境,心里十分不满,他要用自己的音乐表达出这种心情。
二、教学目标1.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2.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昨天,我们了解课文讲述的是贝多芬先生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谁能回忆一下贝多芬先生是在哪里怎样创作《月光曲》的吗?生:贝多芬先生是在莱茵河边的穷兄妹俩的家里即兴创作的。
…… 师:我们都知道贝多芬先生是一位的大音乐家。
那么,你知道贝多芬先生为什么会在一所茅屋里即兴创作了这首《月光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是因为什么吧。
(二)、学习课文1.师:请大家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找:课文哪一句话写贝多芬开始创作《月光曲》?生1:“……我再给你弹一首吧!”师:这已经开始弹《月光曲》了吗?生2:没有。
是这里“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师:这是刚开始弹吗?生3:不是,这里说明贝多芬先生已经弹了,应该是这里:“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2.师:说得真好!你读书真仔细!(出示小黑板:“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 那么,我们从这个句子当中一起来找一找看贝多芬先生创作《月光曲》的原因来。
(我们先来找找这个句子中表示贝多芬先生动作的词来看看,你能找到什么原因吗?生:望、借、按师:“按”字说明他开始弹琴了,那么,“按”之前贝多芬先生有“望、借”的动作,说明贝多芬先生创作与什么有关系呢?)生1:与“兄妹俩和月光”有关系。
(板书:穷兄妹俩清幽的月光)师:他说的对吗? 生(一起):对!师:我们先来看看兄妹俩吧。
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贝多芬创作前描写兄妹俩的地方,有几处对话?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生1:有三处……生2:应该是两处,“是谁?”应该不是对话。
师:你读书真有见解!我们先来看第一处吧:(谁来读一读)第一处: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师: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想一想,从兄妹俩的谈话中,贝多芬听出了什么?生1:听出了姑娘的琴弹得不太好。
(很想听贝多芬弹琴)师:你从哪里发现(知道)的?(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师:对啊,我们看出虽然姑娘弹的不太好,但是很想听贝多芬自己弹,说明她多爱音乐啊!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个句子吗?(生读得很好的情况下,师:你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老师,如果你读得再轻一点,效果会更好。
)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都读的不错,老师也都给予了积极的赞扬和鼓励)师:从兄妹俩的谈话中,贝多芬还听出了什么?生2:听出了兄妹俩很穷。
师:从哪里知道的?(请学生说说)生3:还听出了,哥哥还爱妹妹,妹妹也很体贴哥哥。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啊?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读来展示吗?(请生读。
)生4:可以,我是跟我的同桌一起分角色读的,我们一起来吧? 师:当然可以啊!师:姑娘真得“随便”说说吗?(生说)师:是呀,妹妹体贴哥哥,哥哥爱护妹妹,这真是人世间真挚的亲情啊!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读他俩的对话。
师:你发现了这么多,贝多芬发现了吗?如果说,贝多芬一开始走近茅屋是出于好奇,那么现在走进了茅屋,是出于什么呢?正是因为他也发现了这些,所以贝多芬很同情他们。
(板书——走近、走进)生:贝多芬很感动,决定为他们弹琴。
生:贝多芬很同情他们,……师:是呀,兄妹俩虽然贫穷但对音乐的热爱感动了贝多芬。
(板书:同情)师:贝多芬很同情他们所以弹奏了一首曲子,为什么他还要弹一首呢?跟这两兄妹有关系吗?文中还有描写关于兄妹俩语言吗,谁来读?第二处: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请多个学生读,问:你认为谁读得好,他的朗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再请人读。
师:从这一处盲姑娘的话中,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1:从盲姑娘的话中,我听出了她很激动。
生2:还听出了盲姑娘从音乐当中听出了弹琴的是贝多芬先生本人。
师:知道什么是纯熟吗?(生答:纯熟——就是技巧非常熟练。
) 师:一个稍稍懂音乐的听出琴弹得熟练不熟练这没有难度吧!但要听出感情很深,这难吗?贝多芬是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仅仅是技巧,更是有感情。
盲姑娘不但听出了这曲子弹得纯熟,还深深地感受到了乐曲中的感情。
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这么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用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时的心情一定——生:很激动。
(板书)师:盲姑娘简直成了贝多芬的知音。
同学们,此时,你明白兄妹俩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的创作*吗?(生说:兄妹俩的贫穷、兄妹俩的爱音乐、盲姑娘的懂音乐)小结:师:是啊,这一对兄妹俩虽然贫穷,但是他们那种真挚的人间亲情,那种对音乐衷心喜爱让贝多芬同情,而盲姑娘对音乐的内行更使贝多芬感动,引之为知音,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
3.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呢?生:还有当时的“清幽的月光”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师:课文中怎么描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教师有感情朗读:一阵风拂起,把屋里的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屋子,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同学们,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词语形容一下。
生1:很幽静。
生2:很漂亮。
(三)、理解课文联想部分1.师:这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和*呢?贝多芬就是在此情此景下,即兴创作了的钢琴曲——《月光曲》。
师:你能想象一下贝多芬先生在这种场景下创作的《月光曲》是怎样的曲调或是节奏吗?生1:很缓慢,幽静的。
生2:有时很轻柔,有时很激烈的。
生3:有时很缓慢,有时很快的。
…………师:你能从书中找出验证你想法的句子吗?(指名几个学生读句子)为什么呢?(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舒缓的,轻柔的,表现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
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增强,有了曲折,表现微云开始破坏幽静。
忽然风起浪涌,宁静被完全破坏了,这时的音乐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现整个世界充满了风浪。
)1.师:说了这么久,大家想不想听一听贝多芬先生的《月光曲》到底是怎样的旋律吗?生(一起):想!师:请大家一起再次闭上眼睛来聆听吧!(播放音乐《月光曲》) 生一起听得很认真。
师开始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更加陶醉。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 师:大家想不想也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这优美的旋律呢?(再次播放音乐《月光曲》)生有感情朗读。
(背诵)(四)、总结1.师:同学们的朗读都很让我陶醉,从中可以看出我们都被《月光曲》优美的旋律打动了。
贝多芬先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创作出这么优美的音乐,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什么?生:他很有才华。
……(板书:才华)2.总结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
师: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自己卓越的才华、幽静的月光使得贝多芬先生创作了这首优美的《月光曲》。
3. 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位的音乐家,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让我们把最想对这个伟大音乐家说的话写下来吧!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
"(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二、自学课文。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朗读。
"(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课文原文",当第一遍录音朗读完后点击课件右下角的按钮,关闭录音,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三、读后提问。
(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