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应该是()
A、腺嘌呤与鸟嘌呤之间的氢键
B、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的氢键
C、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的化学键
D、脱氧核糖与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
2、在植物的杂交育种中,选种工作应()
A、从F
1中选 B、只从F
2
中选 C、从F
2
中选 D、
从F
2
开始选
3、六倍体的普通小麦(6n=42)作母体与二倍体的黑麦(2n=14)作父本,杂交后产生的种子中,其种皮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胞的染色体
数目依次是()
A、42,28,49
B、24,42,36
C、42,35,49
D、35,42,49
4、果蝇的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在其细胞分裂过程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但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应是图6-1所示的哪一阶段()
A、ab段
B、bc
C、de 段
D、fg段
D
N
b c
A
含
a d e
量
f g
时期
图6-1
5、纯黄粒玉米与一株纯白粒玉米相互授粉,比较这两个植株结出的种子,其胚和胚乳的基因型情况是()
A、胚的基因型不相同,胚乳的相同
B、胚的基因型相同,胚乳的不相同
C、胚和胚乳的基因型都相同
D、胚和胚乳的基因型都
6、捕捉到一只罕见的白毛雄性猕猴,为了尽快地利用这只白猴繁殖更多的白毛猕猴,按
照遗传规律的最佳繁育方案是()
A、白毛雄猴与多只杂合棕毛雌猴交配
B、白毛雄猴与多只纯合
棕毛雌猴交配
C、白毛雄猴与棕毛雌猴交配,F1近亲交配
D、F1代棕毛雌猴与白毛
雄猴回交
7、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
合的。
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种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
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8、一雄蜂和一蜂王交配后产生F中,雄蜂的基因型有AB、Ab、aB和ab四种,雌蜂的基
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Bb ×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
9、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个疾病的等
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的。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
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多指正常的孩子。
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
分别是()
A、3/4、1/4
B、3/8 、1/8
C、1/4、1/4
D、
1/4、1/8
10、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卵细
胞的基因型为Ab,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
A.AB,ab,ab
B. Ab,aB ,aB
C.AB,aB,ab
D.ab,AB,ab
11、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
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N/4
B、N/8
C、N/6
D、0
12、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养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
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养无籽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
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13、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列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
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
14、现在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三十年前效果差一些,其原因是 ( )
A、环境污染严重 B、人体产生了抗
药性
C、青霉素的生产方法与以前不同 D、病原体产生了
抗药性的基因突变
15、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豌豆与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F1自交,将F2中全部绿色圆粒豌豆再种植自交,则F3中纯合的绿色圆粒是F3的
( )
A 、1/2 B、1/4 C、7/12 D、2/16
16、下列为两种不同的m RNA分子和两种以它们为摸板合成的蛋白质分子。
mRNA 蛋白质
……AG
AGAGAGAGAGAGAGAGAGAGAG P
……AA
UGAAUGAAUGAAUGAAUGAAUG Q
在每一种蛋白质分子中可能存在氨基酸的种数P和Q分别为 ( )
A、1和4 B、1和3 C、2和4 D、2和3
17、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 ( )
A、只有胰岛素基因 B、比人受精卵的
基因要少
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D、有胰岛素基因
和其他基因,但是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18、约在70个表型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病基因杂合子。
一个表型正常、其双方父母
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弟弟的女人,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问他们所生的
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
A、1/9 B、1/4 C、1/420 D、1/560
二、填空题
1、 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
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
15
N——DNA(亲代)。
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14
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
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6-2所示。
请分析:
(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Ⅰ)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另一条链是。
中
(2)将第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
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有得到细菌的
DNA用同样方法分离。
重
请参考图6-2,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6-2中标出。
6-2
2、某科学家在研究甲、乙、丙三只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发现其基因组成是:甲为Eff,乙为EeFF,丙为eFf。
请分析回答:
(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是。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3)减数分裂时,甲、乙形成的配子种数分别是种和种。
(4)减数分裂时,丙形成的配子是。
(5)雄性个体是。
3、下图是四种不同生物的基因型,请回答
AaBBDd BBbb AAa aBCd
甲乙丙丁
(1)图中二倍体的生物是,单倍体的生物是。
(2)图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染色体组。
4、(1)假设某植物种群中,Aa占36℅,aa占22℅,并且这个种群进行自花传粉,请推测它们的下一代中,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是。
(2)如果上题所叙述的是人类的一个隐性常染色体遗传病,两个正常男女婚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可能性是。
如果正常表兄妹婚配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由此可知,表兄妹婚配子代患病是非表兄妹婚配子代患病的倍。
参考答
案
一、1、B 2、D 3、A 4、C 5、B 6、D 7、
D 8、B 9、B 10、B 11、D 12、B
13、C 14、D 15、A 16、D 17、C 18、C
二、1、(1)15N 母链14N新链
(2)
2、(1)F与f (2)E与e (3)4、2
(4)FX e 、fx e、FY 、fY
(5)甲和丙
3、(1)甲丁(2)丙乙
4、(1)AA51℅,Aa 18℅,aa31℅
(2)0.0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