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衰竭课件

呼吸衰竭课件


2020/10/11
10
分类
➢ 三、按病理生理分 泵衰竭:由神经肌肉病变引起。 肺衰竭:是由气道、肺或胸膜病变引起
2020/10/11
11
呼吸衰竭病因及发病机制
2020/10/11
Hale Waihona Puke 12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2020/10/11
13
发病机制
肺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 吸入高浓度的氧可以纠正弥散障碍引起 的低氧血症。
2020/10/11
18
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 肺泡通气量与其周围毛细血管血流量的比例 必须协调,才能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通气/ 血流比例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 肺毛细血管总血流量(Q)之比,正常成年人安 静时约为4/5=0.8。
2020/10/11
20
➢ ②氧解离曲线呈S形,正常肺泡毛细血管 血氧饱和度已处于曲线的平台,无法携 带更多的氧以代偿低PaO2区的血氧含量 下降。而C02解离曲线在生理范围内呈直 线,有利于通气良好区对通气不足区的 代偿,排出足够的C02,不至出现C02潴 留。
➢ 然而,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稠 亦可导致C02潴留。
病因
➢ 胸壁及胸膜疾病(chest wall and pleural disorders):
严重的胸廓畸形、气胸、肺结核术后等
➢ 肺血管疾病(pulmonary vascular disorders):
肺血管炎、肺栓塞等
➢ 神经-肌肉疾病(neuromuscular disorders):
重症肌无力、肥胖通气不良综合症、格林-巴利综合症等
呼吸衰竭
2020/10/11
1
定义
➢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 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 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 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 乱的临床综合征。
2020/10/11
2
呼吸衰竭的流行病学资料
➢ COPD患者晚期常死于呼吸衰竭 ➢ 7%肺炎患者死于呼衰 ➢ ARF愈合好,治愈率可达85% ➢ 合并MOF者死亡率高,年长者9%生存率,年
轻者36%生存率
定义
➢ 动脉血气分析可作为诊断的依据,即 在海平面正常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 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02)低于 60mmHg,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 (PaC02)高于50mmHg,无心内解剖分流 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因素,即为呼吸 衰竭。
2020/10/11
4
病因
➢ 以气道阻塞为主的疾病(airway disorders):
➢ 导致肺水肿的疾病:心源性肺水肿、
非心源性肺水肿-ARDS
➢ 睡眠呼吸暂停( sleep apnea syndrome): ➢ 其它:空气氧含量降低,如高原性低氧血症等
分类
一、按发病急缓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种突发因 素的发生或迅速发展,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 在短时间内导致呼衰。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 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原有慢性疾病,包括呼吸和神经肌 肉系统疾病等,导致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 时间才发展为呼衰。由于缺O2和CO2潴留系逐渐加重, 机体可代偿适应,多能胜任轻工作或从事日常活动,此 为代偿性慢性呼衰。
肺动-静脉样分流增加 弥散障碍 氧耗量增加
2020/10/11
14
1. 肺通气功能障碍
➢ 肺泡通气不足 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下呼吸 空气时,总肺泡通气(VA)约为4L/min,可维持 正常肺泡氧(PA0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02)与 肺泡毛细血管之间的分压差,使气体交换能有 效进行。
2020/10/11
2020/10/11
8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 若在慢性呼吸衰竭基础上并发呼吸系统 感染或气道痉挛等,出现急性加重,在 短时间内Pa CO2明显上升和PaO2明显下 降,则称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
2020/10/11
9
分类
二、按动脉血气分类 I型:仅有缺O2(PaO2<60mmHg),无CO2 潴留,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 障碍。 Ⅱ型:既有缺02,又有CO2潴留 (Pa02<60mmHg,PaCO2>50mmHg),系肺 泡通气不足所致。
➢ 若VA/Q>0.8,表明通气过剩,血流不足, 部分肺泡气未能与血液气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致使肺泡无效腔增大,即无效腔效应。反之 VA/Q<O.8则表明通气不足,血流过剩,部分 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未能充分氧合,形 成肺动-静脉样分流。
2020/10/11
19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常仅产生缺02, 而无C02潴留。其原因主要是: ①动、静脉血液之间O2分压差(59mmHg) 比CO2分压差(5.9mmHg)大10倍,所以 动-静脉短路时,动脉血PaO2下降的程度 大于PaCO2升高的程度。
16
肺通气不足 PACO2(mmHg)
PAO2(mmHg)
肺泡通气量(L/min)
肺通气不足引起PAO2降低和 PACO2升高
2020/10/11
17
2.弥散障碍
➢ 肺内气体交换是通过弥散过程实现的。
➢ 弥散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弥散面积、 肺泡膜的厚度和通透性、气体和血液接 触的时间、气体分压差等。氧弥散能力 仅为C02的1/20,故在弥散障碍时,通常 以低氧为主。
15
➢ 呼吸空气条件下,肺泡C02分压与肺泡通气 量(VA)和肺泡C02产生量(VC02)的关系亦可用 下列公式反映:PAC02=0.863×VC02/VA。可 见肺泡通气不足时,PAC02升高,而PAC02直 接影响PaC02。
➢ 气道阻力增加、呼吸驱动力弱、无效腔气 量增加均可导致通气不足。
2020/1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慢性哮喘(asthma)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上呼吸道阻塞 异物或肿瘤阻塞 物理或化学导致粘膜水肿
病因
➢ 以肺实质浸润为主的疾病
(parenchymal lung disorders) 各种感染、炎症、弥漫性致纤维性肺泡炎、结节病、尘肺、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农民肺等)、全身性疾病或结缔组 织病的肺部病变。类风湿病、血液病等引起弥散性肺间质 纤维化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