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精)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精)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14
15 16 17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08
09 10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18
19 20
其它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它伤害
第五检修分公司
危险源风险分级 根据直接判定法直接判定出不可接受的危险源,风险等级为Ⅰ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D值大小,将危险源风险由高到低 分为Ⅰ、Ⅱ、Ⅲ、Ⅳ、Ⅴ级,其中Ⅰ、Ⅱ级危险源为不可接受的风险,D值小于1 的危险源为可忽略的风险 D=L×E×C
第五检修分公司
物的不安全状态
序 号 1. 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2. 2.1 2.2 2.3 2.4 2.5 2.6 2.7 不安全状态分类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陷 无防护罩 无安全保险装置 无报警装置 无安全标志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电气未接地 绝缘不良 危房内作业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电气装置带电部位裸露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制动装置缺陷 安全距离不够 拦网有缺陷 工件有锋利倒棱 绝缘强度不够 机械强度不够 序 号 2.8 2.9 2.10 2.11 2.12 2.13 3. 3.1 3.2 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不安全状态分类 起吊绳索不符要求 设备带病运行 设备超负荷运转 设备失修 地面不平 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 个人防护用品等缺少或缺陷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防护用品不符安全要求 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照明不足 烟尘弥漫视线不清 光线过强、过弱 通风不良 作业场地狭窄 作业场地杂乱 地面滑 操作工序设计和配置不合理 环境潮湿 高温、低温
可能结果 大灾难(10人及以上死亡) 灾难(3人及以上死亡) 非常严重(群伤或1人及以上死亡) 重伤 职业病 轻伤 微伤 分数值 100 40 15 7 5 3 1
第五检修分公司
序号
事故类别名称
序号
事故类别名称
01
02 03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11
12 13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04
05 06 07
8、异常温度作业(高、低温)
第五检修分公司
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D=L×E×C
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是简便,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危险点的危险情况,
第五检修分公司
能力不足 (不会) 不 安 全 行 为 会且有能力 但不去做
这项工作太难了 技术不成熟
只是这会儿不会 看错了,听错了 人的失误 (不注意) 暂时忘了 无意识的动作 不留神、精神恍惚 麻烦 不负责任的 行为 应该没事吧 只是一点点 大家都这么做
第五检修分公司
人的不安全行为
序号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2. 2.1 2.2 3. 3.1 3.2 不安全行为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等 忘记关闭设备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机器超速运转 酒后作业 冲压机作业,手伸进冲压模 工件固定不牢 用压缩空气吹扫铁屑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安全装置 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灵 使用不安全设备 临时不固定设备 无安全装置设备 序号 4. 4.1 4.2 4.3 5. 6. 6.1 6.2 6.3 7. 8. 9. 10. 11. 12. 12.1 12.2 13. 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手动操作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用手清除切屑 不用夹紧固件,手拿工件进行加工 物件存放不规范 进入危险场所 进入吊装危险区 易燃易爆场所明火 冒险信号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 机器运转加油、检修、焊接、清扫等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忽视使用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不规范 旋转设备附近穿肥大衣服 操作旋转零部件戴手套 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
第五检修分公司
表1 发生危险可能性分数(L值)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可能性 极可能 较可能 设备、环境及管理的因素 无安全控制设施,无管理控制措施, 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 人的因素 经常发生习惯性违章作业 或无证作业、酒后作业
分数值
10 6
无安全控制设施,但有管理控制措施 或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多起事故,无法有 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提示表(观察范围)
1、滑倒、跌倒或坠落
2、工具、物料掉落
3、物料搬运及工具使用 4、头上空间不恰当 5、机械的组装、安装、操作、维 护、改装、修理及报废 6、运输危害(厂内、外) 7、火灾及爆炸
9、皮肤接触、伤害眼睛、呼吸进入或食 入化学品 10、能量伤害,如电力、辐射、噪音及震 动 11、照明 12、护栏或扶手不足 13、外包作业 14、密闭空间进入 15、人为因素,如工作压力等
危险性等级 危险性程度 推荐危险性分级标准 修正后的 分级标准 备注
Ⅰ 级
极其危险
>320
≥ 260
总数的 1 ‰
Ⅱ 级
高度危险
320 ~ 160
259 ~ 125
总数的 1%
Ⅲ 级
很危险
159 ~ 70
124 ~ 62
Ⅳ 级
可能危险
69 ~ 20
61 ~ 20
Ⅴ 级
稍有危险
<20
1~ 20
忽略
<1
临时用电
搭设脚手架 起重吊装
触电
坍塌 机械伤害
电击、灼烫
人、物堕落 人身伤害
作业人员穿戴好劳防用品 、持有效证件,断电、验电、严格电工 操作规程、落实用电机具检查确认、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保护, 作业人员、持特殊工种有效证件,方案编写按安全技术规范、脚手 架搭设完毕进行自查确认后、报安全监理部门确认、方可使用; 持有效证件,正确指挥、吊索具检查确认,吊物下严禁站人、大件 吊装、确认吊点、设平衡揽绳、落实监护,6级风以上禁止作业; 办理动火手续、持有效证件、严格“十不烧”作业,穿戴好劳防品、 配置灭火器、清理易燃物、工器具检查确认、落实旁站监护; 正确系挂安全带,高挂低用、设置安全生命绳、安全网,规范脚手 架搭设、工具放入周转箱,交叉作业相互避让,落实旁站监护; 做好土方坍塌钢板桩保护、落实排降水、禁止高处落物、抛物,上 下基坑爬梯捆扎牢固,清理基坑碍阻物,2米以上临边挂安全带; 正确系挂安全带,工器具检查确认,除尘器内增设低压照明,工机 具生根、零散件入周转箱、作业人员正确站位,设旁站监护 ; 设备操作人员持有效证件、吊装作业严格岗位规程、严格遵守不锈 钢道路交通相关规定,进厂设备严格执行报验手续。
第五检修分公司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第五检修分公司
风 险 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或暴露发生的可能性和随之引发的疾病 或伤害的严重性的结合。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估由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以 及确定是否风险为可接受的过程。 可接受风险 acceptable risk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 容许程度的风险。
2.针对划定的区域、工序,针对每个操作步骤,团队成员充分开拓思路,畅所欲言, 从头到尾提出假定推测性问题,如:“假如……,会发生什么情况”,在这期间对提 出的问题只作记录,不作置疑;
3.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并评估其影响及现有控制措施,团队达成一致,并结合专 业安全检查表进一步补充识别。
第五检修分公司
第五检如下:
机械、电气、仪表施工项目
第五检修分公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表
单位(部门):中冶宝钢技术第五检修分公司
项目名称:不锈钢热轧厂RM电除尘技改项目 序号 活动 危险源 可能发生的事故或 职业病
QG/MBT TX112-R01
现有控制措施
1
2 3
第五检修分公司
1、危险源辩识 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2、风险评 价
评价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情况下的风险(考虑在特定 危险源中的暴露、控 制措施失败的可能性、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潜在后果)。
判断现有的控制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编制控制措施、控制计划,降低评价发现的需要重视的危险源风险。 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接受。 4、风险控制和检查 实施拟定的控制预防措施,确保新的和原有的控制措施执行有效。 对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确保安全措施执行有效。
有利于促进整改措施的实施。问题是三种因素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定性概念,没 有定量标准。评价实施时很可能在取值上因人而异,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第五检修分公司
发生危险可能性分数(L值)
1、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用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的 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 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 况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之间的情况 取中间值。
第五检修分公司
危险源辨识流程(第一步) 在工作活动分类基础上,各生产单位以作业区为单元组织生产工艺技术人员、设备 技术人员、操作岗位人员等,针对所在工作场所的工作活动内容,辨识有关的危险源, 由作业区组织汇总; 职能部门及各单位的管理室,以专业组为单元针对对口管理的工作活动过程辨识有 关的危险源,涉及现场生产工艺、设备的,归入所在区域相应作业区汇总,涉及自身 管理活动的,由专业组汇总; 危险源辨识方法 1.由区域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设备技术人员、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作业人员及安 全技术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团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