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03518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重点笔记

自考03518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重点笔记

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引论(本人整理,能力有限,仅供参考)1、心理健康定义:完整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主要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良好,适应能力良好。

2、如何理解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殊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3、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培养儿童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儿童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

4、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界定特殊儿童: 特殊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文化的特点,使其心理健康较正常儿童更容易受到影响的儿童。

5、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首先:使儿童形成健康心理素质,其次:维护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影响健康的各种不利,最后,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6、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一是在全体儿童中开展教育,使儿童正确认识自已,增强适应环境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儿童,使其摆脱障碍,提高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7、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1开设专门课程,2全面渗透,3学科教学渗透,4个别咨询辅导,5团体咨询辅导,6创设有利环境。

8、如何理解特殊儿童的一般发展关系和特殊发展关系?特殊儿童发展的一般性: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同样遵偱儿童发展基本规律:1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2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3心理需求是心理发展的内因。

特殊儿童发展的特殊性: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表现为:1特殊儿童身心缺陷明显多于普通儿童,2特殊儿童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3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适应差于普通儿童特殊儿童的发展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有机结合,一般发展提供了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基础所有的发展都无法实现,两只时特殊儿童又需在基本上开展相应的特殊发展训练。

9、影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生理因素:1遗传影响,2病毒感染影响,3脑外伤或中毒影响,4严重身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影响,5生化和内分泌影响,6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心理因素:1认知因素,2情绪因素,3个性因素社会因素:1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2学校环境与教育方式,3社会环境与文化影响,4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10、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意义:1促进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环境,2帮助特殊儿童调整自身,3帮助特殊儿童最大可能地发展,4促进特殊儿童尽可能多方面发展11、简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原则内容:1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2特殊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正,3特殊儿童心理潜能的开发心理教育原则:1针对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整体性原则,5活动性原则,6成功性原则12、我国特殊儿童心理教育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存在问题:1对特殊儿童教育重视程度不够,2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3教育实践缺乏科学性,4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5社会大系统缺乏整合如何解决:1树立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的新理念,2整合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的功能(整合为补救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发展性功能),3完善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的内容,4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5建立特殊儿童健康教育网络,6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第二章特殊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1、特殊儿童教育应树立哪些观点?1特殊儿童存在观,2特殊儿童发展观,3特殊儿童教育系统观,4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系统观特殊儿童存在观是如何看待特殊儿童存在的客观性、一般性和特殊性。

这是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对健康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殊儿童发展观是如何看待特殊儿童发展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发展动力。

特殊儿童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涉及如何理解特殊儿童心理发展,对特殊儿童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儿童的教育系统观是运用系统和辩证法原理考察问,题,借助系统工程手段形成的一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动态性观念。

主要系统观有:平等观、需求观、潜能观。

对开展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2、特殊儿童教育模式及构成要素?特殊儿童教育模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思想指导下,围绕着特殊儿童健康教育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模式构成要素:1指导思想,2主题,3目标,4程序,5策略,6内容,7评价3、特殊儿童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功能特点:1完整性,2特定性,3简明性,4操作性功能:1以成熟的经验丰富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理论,2加强特殊儿童教育理论与实际的联系,3提高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的实际效率4、特殊儿童教育模式的基础理论1特殊儿童教育与生物学、医学理论,2特殊儿童教育与心理学理论,3特殊儿童教育与教育学理论,4特殊儿童教育与社会学理论5、特殊儿童教育模式有哪些:1医学-生物学模式,2心理学模式,3教育学模式,4社会学模式,5系统模式第三章特殊儿童教育一般方法2、心理咨询方法3、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第一阶段-解说:指出思维方式或理念是不合理的,并弄清楚原因,第二阶段-证明:情绪困难是不合理信念所致的,自己要负责任,第三阶段-放弃:认清不合理信念进而放弃,帮助当事人产生认知层次的改变。

这是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4第四阶段-重建:学会以合理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4、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疗法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启示1心理健康教育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问题的消除,2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3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儿童的自我体验,4心理健康教育应关善于整合教育资源5、行为矫正的常用技术有哪些1系统脱敏技术,2目标分层技术,3参与造型技术6、集体心理疗法运用于儿童心理问题干预1不良习惯问题,2学习困难问题,3职业辅导问题,4人格发展问题7、家庭疗法的理论和技术有哪些1精神分析取向的家庭疗法,2心理动力取向的家庭疗法,3结构取向的家庭疗法,4经验或人本取向的家庭疗法,5沟通或策略取向的家庭疗法,6系统取向的家庭疗法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方法1、游戏疗法含义是指通过游戏手段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矫正和治疗,是一种利用非语言媒介手段健康教育的治疗技术。

2、游戏疗法的具体治疗技术及应用游戏疗法技术:1游戏治疗室和游戏治疗设计,2观察与记录,3治疗者运用技术的原则,4注意事项(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建立必要的游戏规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发挥治疗者的隐性作用)游戏疗法在种类特殊教育机构,康复中心及幼儿园甚至家庭里都可以个别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

个别治疗能有效地解决儿童因残障而产生部问题,如对有攻击性行为的聋儿、口吃儿童、自闭症儿童等较为适用;集体治疗因有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会使治疗更具有真实性,对社会适应困难儿童更为适用。

在特殊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观察特殊儿童的问题,2理解并解释特殊儿童的行为,3完全接纳特殊儿童4、绘画疗法的运用要求:1注意东西方文化差异,2注意绘画心理分析的要求,3诊断结果缺少一定的客观性,4力求系统化,综合化,5增加欣赏绘画的运用5、运用感觉统合疗法应遵循的原则:1要以儿童最喜欢的刺激为必要的刺激,2要以儿童的基本感觉为主,3要以儿童最迟钝的感觉为主第五章器官缺陷儿童2、视障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原则:在对视障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特别注重对视障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探寻,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以保证他们能及时得到帮助。

同时,应坚持预防为主,及时疏导。

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学校、社区、家庭三方面的合作。

3、逆反心理视障儿童怎样心理辅导:首先仔细分析视障儿童存在逆反心理的原因,其次评估评估视障儿童反抗行为的程度,最后处理反抗行为时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加强培养其良好行为,通过鼓励法、代币制强化良好行为;二是尽量减少令人厌恶的反抗行为4、影响肢障儿童心理适应的因素:1个体因素:年龄因素、残疾性质、残疾程度,2家庭因素:家长的心理调适水平、家庭内部关系、家庭经济状况,3社会因素:伙伴关系、学校教育、公众反应第六章发展障碍儿童2、面对智障儿童不良行为,家长如何处理:1、转移法,2忽视法,3疏导法,4手的控制,5拥抱控制,6环境控制法3、处理智障儿情绪失控、多动行为、自伤行为、刻板行为智障儿童情绪失控问题处理:1寻找出可能造成情绪失控的因素,2善用行为改变技术,3提供书写的机会,培养书写习惯,以减少情绪暴发,4短暂隔离,以稳定其情绪智障儿童多动行为处理:一般而言出现多动问题的原因有3种,1环境或学习因素,2其他疾病引起的,3注意力缺陷,教师处理多动问题,必须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环境或学习原因时教师要考虑教材太难或太易造成分心,教法是否有不适当之处等智障儿童自伤行为处理:1教室中尽量不放危险物品,2训练其他同学密切关注智障儿童有无异常举动,3转移智障儿童注意力,4忽视智障儿童自伤行为,增强其他适当行为,5协助智障儿童家长改善家庭气氛和亲子关系,6协助智障儿童学习社交技术,7严重者采取隔离、心理治疗等方法智障儿童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处理:1其他行为的分化性增强,2对立行为的分化性增强第七章超常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1、超常儿童定义:是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正常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2、超常儿童心理特点:1较旺盛的求知欲和广泛而强烈的认识兴趣,2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持久集中的注意力,3较强的记忆力,4强烈的探索精神和顽强的意志,5独特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6锋芒早露心理问题:1过分追求完美,2自我评价不当,3过分在意他人评价,4环境适应能力差,5焦虑等情绪问题,6人际交往障碍,7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心理问题成因:1对超常儿童理解的偏差,2超常儿童的自身物质,3社会环境的催化,4家庭教育的不当,5教育方式的功利性,6社会价值的功利性3、超常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1提高超常儿童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2培养超常儿童的主体性和形成完善人格,3开发超常儿童潜能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4、超常儿童家长教养技巧:1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庭环境,2避免夸耀孩子的过人成就,3尊重超常儿童的兴趣和专长,4支持和鼓励而不是过度期待,5以身作则5、超常儿童自我中心现象的特点:1自我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2喜欢表现自己,好大喜功,3自已永远是对的,从不认为自己有错4同学有困难,不肯主动帮助,缺乏同情心6、如何开发超常儿童心理潜能:一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使儿童能力发展达到惊人的程度:1良好的家庭环境,2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3强化孩子动手动脑意识,4注重因材施教二学校教育与潜能开发:1为超常儿童合理设置课程,2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影响,3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三社会环境与社会舆论:媒体的宣传和社会舆论一定要适当第八章处于不利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