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马头岭九年制学校校长:欧阳兆文2008、10、19
随着新一轮解放思想讨论活动在我区教育战线上的深入开展,各个学校都在探究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变化如何?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如何?又如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我在农村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近26年,目前在九年制学校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谈谈粗浅的看法。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资源整合共享,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的确城市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得到了稳步提高,城市的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也明显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但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却恰恰相反,不但没有提高,相反,还明显出现了一直下滑趋势。

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一是无论小学还是初中,毕业考试合格率普遍下降,优分率甚少,初中升重点高中人数急剧减少,如我校从2002年考取市二中一人后,至今无学生考取市重点高中;二是前不久我们组织全校400名中、小学生对学习能力(学生主动预习课文、主动复习课文、主动回答问题、独立完成作业)、读书兴趣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是学生学习能力,读书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厌学情趣也越来越大。

三是音、体、美等所谓副课的教学质量依然如故,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

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较差,甚至为零;四是学生道德素质普遍再下降,缺乏远大理想,礼仪、行为的修养连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

如此质量,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集中在学校的“管”,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三个方面,即校风、教风和学风。

其具体表现是:
1、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方面:由于有的校长没有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主要精力没有放在教学上。

一是课改教学管理制度不到位、抓得不实。

二是教学常规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缺乏实施新课程相适当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

导致于现在农村学校抓学校常规管理仍然应用原有的一套旧模式的管理来对付新课改的教学。

对课堂教学常规内容不明确、要求不规范,措施不得当。

缺乏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分析,缺少对老师常规教学的经常督促检查。

致使有的教师备课抄袭或下栽现成的教案,造成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公平性、操作性,教学方式、方法也单一,教学后记、反思都流于形式形式等现象较普遍。

导致于有的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作业分析、记录、反馈,不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尤其是对学困生转化。

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等等。

三是学校的教学研究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对教师成长、课堂教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四是学校在人的聘用、选拔、奖惩、激励、质量检测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可行有效的机制制度不完善,有的甚至形同虚设,难落实不到位。

像教师的聘用形同虚设,“经济激励机制”在当前是难于甚至是无法落实。

学校只能搞平均主义,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与干不好一个样,致使部分教师上课没有积极性,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既不利于促进老师的成长,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在老师的教方面。

目前,虽然大部分教师素质跟不上,如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素质教育意识不浓、新课改认识还不够。

学科配置不合理,初中学生少,每个年级才一个班,致使一个教师跨学年、跨学科的现象存在。

学校带头人难于选拔,音、体、美教师奇缺等,但是当前主要还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应该肯定绝大部分教师爱岗敬
业、无私奉献,但也有少数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不认真备课、上课、心中无学生,工作主动性不强,推一推、动一动,教学得过且过,教师教得不积极主动,课堂教学效果不高。

3、在学生的学方面,一是我们对学校404位学生进行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测评,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得不主动,学习激情不高;并且随着年级升高而越来越差。

近年来,小学入学年龄偏小,小六取消会考就近入学,师生忽略了基础知识,忽略了学习成绩等,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

二是学生的家庭教育跟不上,。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年轻的父母们大部分到外地打工,教育孩子的责任只好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身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老人们把所有的关爱都集中到孙辈一人身上,加上老人们一般文化程度较低,教育观念陈旧,方法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甚至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家庭教育显得力不从心,致使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处于尴尬境地,教师也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

因此,如何地提高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对症下药才是良策。

一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校长要面对来校的实际,端正办学思想,理解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牢固树立“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思想。

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加强对学困生辅导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要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制定和完善与课改教学需要相实用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效的进行。

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制度建设。

一是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老师不得随意调课、停课。

二是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和师生考勤制度。

对教师的考勤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做到上班点名、有记录、有检查。

三是建立教师学习、校本培训、教师交流制度。

四是健全听课制度。

五是每位教师每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有读书笔记),写一份教研、教改总结。

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信息技术、课改知识新一轮等学习与培训,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中最基本、最经常的管理活动。

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教师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外,我感到最重要的是抓实“备教批辅考研”六个教学常规环节的管理,尤其是教师的课堂教学。

为此,学校校长应与教务处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相应环节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制定切合学校实际可靠的教学常规管理目标,及一列考评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记载教师个人档案。

一是重点加强教学指导,突出规范师生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可采取“因人而异,要求有别,分层教学”的模式,让教师吃透、活用教材、掌握课标、深化课改,去提高效益。

同时在课堂教学上要把关爱的目光投向课堂的每个角落,而不只是那些自己“喜欢”的学生;让那些在学习、性格、家境上处于劣势的学生更多帮助和鼓励,课堂中开出五彩斑斓的花朵,结出百味纷呈的果实。

二是建立“学困生”提高的激励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大对不同“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并取得实效。

改革学生
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建立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

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校的用人,奖惩、激励有机结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是突出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对学校的教学实际、考试成绩注重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要加大农村学校为主阵地的课改教研力度。

当前,我区城市初中、小学教改教研开展有声有色,许多的优秀课例,让我们的农村学校老师看得眼花潦乱,赞不绝口。

如各种媒体的运用,各种理念的渗透,各种学习方法的培养,大家在尽情欣赏的同时,只有望洋兴叹,学到的东西甚少。

因为这些课例,在农村由于教学条件,学生素质和师资水平都无法跟上。

这些优秀课例无法起到实效性。

所以,课改的教研重点应在农村,尤其是小学。

课改教研针对农村初中、小学实际,创造适合农村学校教师优秀课例,让农村教师切实地学到东西,来搞好校本教研及培训。

同时,农村教师要主动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不断创新、探索校本教研方式方法,学习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也应该像老师一样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净化育人环境,净化学生心灵。

总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制定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规范师生课堂行为,狠抓校风和学风,农村教学质量才能逐步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