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调查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2012级121班黎日龙 2012210145)
一、问题的提出
近20年来,教育质量及其评价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注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也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
在我国,以1989年《幼儿教育工作规程(试行)颁布为标志,幼儿园教育改革已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
这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发展变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幼儿园办园体制、幼儿园管理和督导、幼儿园课程管理和实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幼儿园教育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使幼儿园教育质量备受重视。
1992年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2006年十一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调查等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以及各省市的幼儿园教育质量现状调查研究,本文调查的是以县级市为单位的幼儿园教育质量现状,通过南康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研究,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更适宜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提供参考和建议,真正促进当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相关研究评述
(一)幼儿园教育质量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内涵
1.质量的内涵
2.教育质量的内涵
3.幼儿园教育质量
4.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
(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主要维度和变量
1.班级规模和师幼比
2.教师的行为与师幼互动
3.物质空间和设备
4.日常生活的护理
5.课程
6.教师的资格和发展
7.家长的参与
8.安全问题
(三)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编制
1.刘焱《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
2.2009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
三、研究方法
(一)主要的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运用文献研究、现场观察、调查、问卷、访谈及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根据南康市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确定研究样本,选取分别代表城区、镇上、乡里、村部,再从这四个中分别抽取具有城乡代表性的幼儿园各三个。
四、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开题
2.收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
(二)确定研究变量,形成研究工具
(三)收集数据、审核与清理
(四)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五、调查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南康市幼儿园总体状况调查报告(访谈、文献)
1.南康市主要教育和文化状况
(1)适龄儿童数量
(2)在园幼儿数量
2.南康市幼儿园总体状况
(1)幼儿园总数
(2)办园体制
(3)城区、镇、乡、村之间的比较
(4)幼儿园与幼儿总数及在园幼儿比
3.南康市幼教管理情况
4.幼教教研情况
5.研究结论与讨论
(二)幼儿园总体状况报告(访谈、现场观察、问卷、调查)
1.办园体制
(1)四大类幼儿园的总体结构
(2)主办方与经营方分布情况
(3)办园体制城乡比较
2.幼儿园的规模和基本条件
(1)幼儿园规模(幼儿总数、班级数量、班级结构)
(2)幼儿园场地条件(操场情况、绿地情况、房屋安全性)
3.幼儿园经费来源和支出(幼儿园经费来源情况、来源渠道、来源比例、支出情况、家长交费情况)
4.幼儿园提供服务的情况(服务的时间、服务的内容)
5.幼儿园园长的情况(年龄、学历与专业、任职年限、学习研修情况)
6.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学习和进修情况(年龄、学历与专业、业务进修情况)
7.课程的管理和评价情况(课程管理的内容、课程资源的利用、课程的评价)
8.研究结论与讨论
(三)幼儿园班级状况考察报告(访谈、现场观察、问卷、调查)
1.幼儿园建筑和设备
(1)班级活动室情况
(2)班级睡眠室情况
(3)公共活动室情况
(4)户外活动场所情况
(5)班级基本的设施(桌椅、卫生设备、玩具架、书架、房内光线等)2.活动区和材料
(1)活动区的划分情况
(2)游戏材料的提供和使用情况
(3)对玩具质量的总体印象
3.班级构成情况
(1)班级幼儿人数、性别比
(2)班级保教人员数
(3)保教人员与幼儿的比例
4.班级课程
(1)课程计划的内容安排
(2)课程的内容的组织方式
(3)课程计划的制定情况
5.幼儿发展评价
(1)对幼儿发展的评价方式
(2)评价的内容
(3)幼儿发展档案情况
6.日常生活护理情况
(1)是否提供午餐或点心
(2)午睡情况
7.研究结论与讨论
(四)幼儿活动观察报告(访谈、现场观察、问卷、调查)
1.幼儿活动的基本情况
(1)一日生活的总体结构
(2)半日活动的安排
(3)幼儿自选活动的情况
(4)半日中五大活动的特点
2.幼儿活动的主要特点
(1)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
(2)区域活动的特点
(3)户外活动的特点
(4)幼儿游戏活动时间、内容、材料、组织形式的情况
3.研究结论与讨论
(五)教师行为观察报告(访谈、现场观察、问卷)
1.教师行为的总体情况
(1)教师七大类行为的总体情况
(2)城乡教师七大类行为的比较
(3)教师不同行为的具体特点
2.教师参与幼儿活动的程度
(1)教师参与幼儿活动的总体状况
3.研究结论与讨论
(六)师幼互动报告(观察)
1.师幼互动的总体情况
2.五大环节中师幼互动情况
3.户外活动时师幼互动情况
4.教师在互动时的回应方式
5.对师幼互动的总体印象
6.研究结论与讨论
(七)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意识报告(访谈)
1.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教龄、学历、职称、教师资格证)
2.教师的主要教育观念
(1)对儿童发展观念的认识
(2)对自身职责的认识
(3)对家长职责的认识
3.教师的教育策略意识
(1)对儿童学习方式的认识
(2)对幼儿兴趣的态度
(3)对因材施教、个别教学的认识
4.教师的家园共建意识
(1)家长工作的内容
(2)家长工作的方式
(3)教师对家长资源的利用
(4)家长工作的困难
5.教师评价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1)对幼儿的积极性评价情况
(2)对幼儿消极性评价的情况
(3)对幼儿学习效果的评价
(4)对幼儿评价时的价值取向
(5)评价时遇到的困难(评价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内容)
6.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1)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2)同事之间互助意识与能力
(3)教师接受专业引领的情况(是否有专业的引领、引领的效果)
(4)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职业认同感、对工作专业发展条件的满意度、对自身发展的追求)
7.研究结论与讨论
(八)幼儿家庭教育情况报告(访谈、问卷)
1.幼儿的家庭基本情况
(1)家庭人口数家庭结构
(2)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情况
(3)家长的职业和就业情况
(4)家长的学历
2.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1)对孩子的学历与职业期望
(2)对孩子能力的要求
3.亲子交往情况
(1)每天交往的时间
(2)与孩子交往的内容
(3)父亲所扮演的角色
4.家长的教养观念
(1)家长是否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
(2)家长对孩子任性与坚持的态度
(3)祖辈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4)对孩子表扬、批评时的态度
(5)对孩子兴趣的重视情况
5.家长的家园合作意识与能力
(1)对家园合作概念的认识
(2)参与家园合作的的频率
(3)对家园合作作用的认识
(4)对幼儿园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6.研究结论与讨论
五、主要的研究结论
(一)南康市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
(二)南康市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对提高南康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建议
六、参考文献
1.刘焱.1998.试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几个问题 [J]. 学前教育研究,1998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 . 2009.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项宗萍,廖贻.1995. 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王敏.2000. 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标准新探 [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版),
20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