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双元和欧福永主编国际私法学课件第6章

李双元和欧福永主编国际私法学课件第6章

第六章 民事能力、法律行 为和代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以 及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 教学重点和难点: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 法律冲突及其解决。
第一节 民事能力





一、自然人的民事能力 (一)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 对于在什么状态下叫“出生”和“死亡”,各国 民法的规定并不尽相同,具体说来,这种法律冲 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权利能力开始方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主 张: (1)阵痛说 (2)露头说 (3)独立呼吸说 (4)出生完成说 (5)存活说



【案例思考题】中国法院对下列宣告死亡案是否有管辖权? 法院应适用何国法律? 丈夫国外打工期间妻子申请宣告其死亡案(参见李双元、 欧福永主编:《国际私法教学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123—124页。) 北京石景山居民杨永平指控妻子王梅为达到重婚目的,恶 意向法院申请宣布在日本打工的自己死亡,因此他将王梅 告上法庭,请求法院追究王梅重婚的刑事责任。石景山区 人民法院受理了这桩离奇的自诉重婚案。 杨永平介绍,1993年11月1日,他与王梅自由恋爱结婚。 婚后不久,他被单位派往日本研修2年。在日期间,妻子 王梅多次来信,劝说他为了将来的前途留在日本。于是, 在学习期满后,离开研修单位的他滞留在日本,开始了打 工生活。在日打工期间,杨永平先后给国内的王梅汇款 8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6万元)。2001年起,王梅态度大 变,说不认识杨永平,要杨永平不要再骚扰她。2002年, 杨永平被日本政府以非法滞留的名义遣返回国。回国后, 王梅对杨永平避而不见。2003年年底,在杨永平的要求下, 法院判决两人离婚,并确认了“婚前财产归杨永平所有, 王梅还需给付杨永平23万元”的财产处理方式。

参考结论 本案涉及涉外案件中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 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80条的规定,马克的行为能力应适用行为地, 即中国的法律来认定。马克现年21岁,按中国 法律年满18周岁的正常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人,马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得主张合同 无效。


(三)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 由于各国民法对成年年龄,构成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的条件以及禁治产制度的规定不同,在涉 外民事交往中,有关行为能力的法律冲突问题 便随之产生。 1.关于法定的成年年龄的规定不同 2.关于禁治产突与法律适用 关于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准据法,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 原则上依当事人属人法,但有两个例外或限制,一是 处理不动产的行为能力适用物之所在地法;二是有关 商务活动的当事人的行为能力可以适用行为地法,即 只要其属人法或行为地法认为自然人有行为能力,则 应认为有行为能力。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2条规定:“自 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自然人 从事民事活动,依照经常居所地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 力,依照行为地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 地法律,但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的除外。”

王梅不服判决提出上诉,声称她早已以杨永平 下落不明为由,向法院申请宣告杨永平死亡。 2002年12月,法院经过公告寻人无线索已经宣 告杨永平死亡。2003年3月,王梅又与他人登记 结婚,因此不存在离婚一说,要求撤销这一判 决。获悉自己曾经“死去”的情况后,杨永平 大怒。他再次走进法院,指控王梅在婚姻关系 存续期间,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恶意宣告他死 亡,以达到重婚目的,其行为已涉嫌重婚罪, 请求法院撤销对自己的死亡宣告,追究王梅的 刑事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10万元。2004年12 月15日,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因考虑到王梅尚在 哺乳期内,故判处王梅拘役6个月,缓刑1年, 同时判决王梅与他人的婚姻无效。




对于涉外失踪和死亡宣告的法律适用,各国立 法和实践原则上均适用失踪人属人法,但视失 踪人国籍、住所、财产情况有以下不同主张: 1.适用失踪人的本国法。 2.有些国家主张适用失踪人住所地法。 3.原则上适用失踪人本国法,但内国法院对 失踪或死亡宣告有管辖权时适用法院地法。 4.原则上适用失踪人本国法,但涉及在内国 的不动产时例外。 5.原则上适用失踪人本国法,但失踪外国人 在内国有财产及应依内国法的法律关系,适用 内国法。
第一节 民事能力



一、自然人的民事能力 (一)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 2.在民事权利能力终止方面,各国均以自然人的 死亡为权利能力的终期,但何时为死亡以及对于 生理死亡的标志和宣告死亡的具体规定,各国立 法及司法实践有较大分歧。 (1)生理死亡。 (2)宣告失踪(declaration of absence)和宣告死亡 (declaration of death)。


【案例】荷兰公民马克行为能力确认案(参见李 双元、欧福永主编:《国际私法教学案例》,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126页。) 荷兰籍男青年马克,21岁,1997年来中国旅游, 在某风景区一户少数民族农家,看中一套当地人 的民族服装。经协商,以随身携带的照相机与之 互易。马克打电话给好友,告知此事。其朋友称 这笔交易不合算,劝马克把照相机换回来,马克 回到农家商谈返还之事,农家不同意。马克遂以 自己时年不满23岁,按其本国法(荷兰法律规定 23岁为成年年龄)尚未成年,不具有完全民事行 为能力,所为民事行为无效为由,诉至我国法院。




在自然人权利能力发生法律冲突时,对其应适 用的法律,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1.适用该法律关系准据法所属国的法律。 2.适用法院地法。 3.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1条规定: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 律。”


(二)涉外失踪和死亡宣告的管辖权与法律适用 对于涉外失踪和死亡宣告案件应由何国法院管 辖的问题。有三种不同的主张: 一是认为应当由失踪人国籍国管辖。 二是主张应由他的住所国宣告。 第三种主张是,失踪或死亡宣告的管辖权,原 则上还是属于失踪者本国法院,但在一定条件 下和一定范围内,也可由其住所地国或居所地 国管辖。许多国家的法律采取第三种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