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

浅析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热播现象B中文111 11111101115 袁慧摘要:在过去几年中,国内相亲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出,但屹立到现在并且仍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的相亲节目没有几个,《非诚勿扰》就是其中之一。

它不仅经常在国内占据收视率榜首,还在广泛争议的同时又反映和制造了一些社会问题和话题,同时赢得了国外许多国家的关注,甚至还非常荣幸的作为案例进入了哈佛大学的教材。

它究竟为何这么火,甚至还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它的出现和热播又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它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本文就它的热播现象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非诚勿扰话题性剩男剩女娱乐性消极影响文化价值《非诚勿扰》是中国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该节目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

节目的互动形式完全突破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完全体现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

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

节目有时会为特定的群体举办专场,包括教师、外来务工人员、男嘉宾返场专场以及海外专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010年开播至今为中国大陆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节目中的话题时常会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并对流行文化产生影响。

该节目的成功使得其入选哈佛商学院的教材,成为中国电视界首个进入哈佛课程的案例。

到如今播出三年之久,仍然霸据着各新闻首页,也是人们口中的“茶余饭后“,其社会影响几乎是中国其他各类相亲节目不能比拟的。

在江苏卫视2013 年跨年演唱会上,主持人孟非宣布,《非诚勿扰》节目在2012 年全国卫视所有栏目中获得收视率第一。

而《非诚勿扰》仅仅是一个地方台的相亲交友节目,可是却从全国众多娱乐节目中崭露头角,甚至产生了国际影响,久播不衰,连续创下收视率冠军,它的热播原因到底为何,它的出现又给社会造成了何种影响,以及它的进步性何在,这是我们需要深思和探索的。

一、热播原因(一)非诚勿扰内容的话题性对于《非诚勿扰》而言,它热播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节目内容十分具有话题性。

从节目开播至今,非诚勿扰的各种热点话题让人津津乐道。

开播第一期中宝马女马诺宣言“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如此大胆的“唯钱主义”观点,立即在社会上激起了轰然大波,虽是臭名远扬却也是街知巷闻,大家在各种评价她的同时也知道了非诚勿扰这个节目。

而与马诺同期的女生马伊咪则展示了与她截然相反的一种纯洁,她是一个聪明有度,仿佛与世俗隔绝却又在尘世静逸闲适的生活的女生。

舞台上的她在适合的时候勇于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该低调的时候就会静若处子绝不多言。

她当然受到了许多男嘉宾的狂热追求,但是面对这种狂热,她往往表现出更加易于常人的冷静,并不会被观众的起哄或者眼前的甜蜜蒙住双眼,她总是理性的在台上选择她最好的伴侣。

她与马诺形象的强烈对比,更使得非诚勿扰这档节目的名字日益深入人心。

而之后的各种话题更是使得非诚勿扰一度站在了风口浪尖。

曾闹得沸沸扬扬的《非诚勿扰》男嘉宾鄂皆豪起诉女嘉宾孙雅莉“悔婚”案,男方追讨之前赠送给女方的宝马车一事又使得《非诚勿扰》实实在在的做了一次免费宣传。

类似此类的事件还有闫凤娇的“厕所门”,她在节目中美丽动人的表现而成为媒体红人,但其后却在互联网上相继流出她的许多不雅照,而引起社会广泛争议。

而且节目中男女嘉宾的言谈举止大多有着很强的个性,从开始的“富二代”刘云超、“宝马女”马诺,“拜金女”朱真芳,到之后的西游女吴铮真、熟女女神刘佳妮、副乡长戴彬等等,凭借自身的个性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引起了广泛讨论。

除了男女嘉宾制造了许多话题,主持人孟非以及嘉宾乐嘉以及之后的接续嘉宾黄菡等都制造了大量的热点话题。

首先乐嘉与孟非的光头形象就是场上的一大亮点,再加上两人不凡的人生经历更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孟非本是南京城市频道的主持人,主持时政热点新闻,现在来主持娱乐性的生活类节目,从一本正紧到诙谐幽默,这种转变使人们好奇而来观看此节目。

而乐嘉是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FPA性格色彩”创始人,在台上的他言辞犀利,一针见血并且幽默有余,看似毒蛇,实则指导性十足,他让许多观众为之折服。

这样的阵容产生的话题性以及关注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改版之后更是愈演愈烈,乐嘉年轻时曾因没钱而遭到女友抛弃,孟非从一个穷小子奋斗到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都被挖掘出来,乐嘉曾经面对过残忍的社会现实让许多观众感同身受,而孟非的奋斗史则让许多人深受鼓舞,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二)剩男剩女现象的社会广泛性剩女,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很多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出众的长相,但也很多自身条件较差。

多数剩女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

“剩男”的称呼相较于“剩女”而言,普遍指代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仍处于单身状态的男士。

目前,“剩男”群体的特色在于年龄层次跨度大,所涉及的行业以及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也非常广泛。

从“剩男剩女”这样的词出现,就说明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新起的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财富急剧增加,而社会节奏也随之加快,适婚的单身男女在社会快节奏的步伐中,无暇顾及个人婚恋问题,加之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被剩或主动要剩的男女逐渐增多。

近几年来,各大媒体都组织过相亲大会,年迈的父母替子女相亲的事例频现各大媒体的头条。

而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却为剩男剩女提供了一个交友平台。

据有关调查机构的受众调查显示,相亲节目的相当一部分受众是适婚男女的父母,他们想通过节目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择偶标准,好为自己的子女做好相亲的参考。

《非诚勿扰》的出现正好为这些迫切的剩男剩女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有机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大多数不能参加节目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个节目获得一些经验和信息,这给剩男剩女们带来了天籁的“福音”(三)节目风格的轻松娱乐性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一般会造就两类人,一类在经济上比较富余但是日常的业余生活单调乏味,一类是快节奏生活的奴隶,常常处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烦恼之下。

第一类人渴求丰富业余生活,第二类人渴求释放压力,于是娱乐电视节目就成为他们的首选。

娱乐是人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天性。

文化、技术和现代社会都将我们推到同一方向——娱乐。

《非诚勿扰》就是这样一档娱乐性十分强的节目,虽是相亲节目,但不是严肃的基调,就像孟非第一期开场说的,“我们只提供邂逅,不包办爱情”,对于观众来说,不需要那么认真,就当做娱乐节目看一看笑一笑就好了。

《非诚勿扰》中的娱乐因素繁多,男女嘉宾的衣着装饰,身材样貌以及言谈举止都是其看点,其相亲的四个环节相当于冲关游戏增加了观众的兴趣,改版之后女生的爆灯环节以及爱转角女生的主动表白也展现了新时代女性自由追求爱情的勇气,让人佩服,同时剧情跌宕起伏,有感动,有遗憾,有心痛,有幸福,这都让观众们有所感悟,同时又心情愉悦。

二、非诚勿扰对当今社会的消极影响像所有的相亲节目那般,《非诚勿扰》也有它的弊端。

例如“宝马女”“拜金女”马诺虽然负面消息不断,但是却受到众多国内媒体的青睐和邀约,目前身价倍增,据消息称,她的经纪人还要为她出唱片,拍话剧。

前一段时间,她邀约出演了《李雷和韩梅梅》的mv,以全新的形象出发。

但同时一段她一边骂人一边抽烟的视频也在网上疯传,若是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马诺的名字,后面自动生成的关键词便是“马诺不雅照全集”、“马诺车震门图片”等一系列消极的新闻。

若是因为媒体的炒作,她不久后以另一种全新的形象出现,继续向公众传递她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就算是正面的,但是她抹不去的过往往往会给青少年带来一种错误引导,就算像她那样也可以照样出名,还可以洗白过往,这给身心正处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后果可想而知。

《非诚勿扰》虽然当下十分受欢迎,但是它“快餐化”、“物质化”、“浅薄化”的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再加之媒介的催化作用,积极因素往往被掩盖,浮夸之风日益盛行,反而对社会传达了许多消极的因素。

《非诚勿扰》虽是以娱乐大众为主,但是也要把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己任,成为一个有传媒责任的节目。

三、非诚勿扰的文化价值《非诚勿扰》虽然不是主流文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人气居高不下,它所拥有的观众群十分庞大,且基本符合大众文化的特点。

但不同的是,《非诚勿扰》又和其它博取观众欢心的节目有差别,它既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审丑的需求,同时在某些方面还具有超越性和进步性,例如它像观众们展示了新时代女性择偶的新要求,新态度--理性择偶,并且对于女性大胆说爱大胆追求爱情表示了赞同,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狭窄的旧有观念。

并且《非诚勿扰》中的男女嘉宾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家世,不同教养,不同文化,社会触及面十分扩大,有对少数民族习俗的宣传,有对中国传统汉文化的呼唤等等,这些都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同时,此节目在某些方面雅而不俗,经常让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发生接触以及碰撞,促使两种文化达到一定的平衡。

参考文献1、内地婚恋交友类型电视节目热播原因浅析———以江苏卫视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为例,李群,群文天地2012年第6期2.《非诚勿扰》节目热播原因的分析,黄艳琴,文学大视野,2013·33、由相亲节目低俗化引发的几点思考,李书贤(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030013)4、浅析《非诚勿扰》娱乐元素及文化价值,陆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广东深圳518026)5、都市“剩男剩女”现象解读,曹媞,《人民论坛》2011年17期,北京物资学院劳动人事系;文献综述1、内地婚恋交友类型电视节目热播原因浅析———以江苏卫视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为例,李群,群文天地2012年第6期2009 年末,湖南卫视首度推出新型婚恋交友电视节目《我们来约会吧》后,内地婚恋交友类型电视节目如同涌现各大省级电视台。

江苏卫视新派婚恋节目《非诚勿扰》开播以来,更是受到极大关注。

对此类电视节目的热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受众社会文化诉求:《非诚勿扰》将生活中真实的婚恋观借助80后甚或90 后一代人的特点进行了聚焦,折射出时代的婚恋观甚或社会文化。

二、观众窥视欲望集中体现《非诚勿扰》节目设置流程正是建立在嘉宾隐私揭露的基础之上的。

第一关“爱之初体验”,暴露女嘉宾关于审美情趣的隐私,这成为隐私解密的第一步。

第二关“爱之再判断”和第三关“爱之终决选”则是把男嘉宾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私人的话题,使观众深入了解男嘉宾的秘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