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通论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圈、自然肥力、人为肥力、肥料
二、思考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过程中有何作用?为什么?
2、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系统有何关系?
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4、土壤学有哪些分支学科?土壤学与哪些学科存在联系?
5、目前土壤学面临哪些艰巨任务?
6、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7、土壤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一、名词解释
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同晶替代、有机质矿质化、有机质腐殖化、有机质矿化率、有机质腐殖化系数、激发效应、腐殖质、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重力水、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有效水、相对含水量、土水势、水吸力、土壤重量热容量、土壤容积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
二、思考题
8、哪些因素影响岩石的化学风化受?
9、土壤在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上有何特点?
10、简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11、影响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12、试述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13、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何重要作用?
14、土壤水含量表示方法有哪些?
15、为什么计算土壤含水量时要以烘干土为标准?
16、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求土壤保持适当的导水率?
17、土水势由哪些分势构成?
18、现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要使30厘米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需灌水多少(方/亩)?
19、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降雨10mm,若全部入渗,可使多深土层达田间持水量?
20、土壤容重为1.2g/cm3,计算其含水量为25%时的固、液、气三相比。
(比重2.65)。
21、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组成上有何差异?为什么?
22、土壤空气含量及其组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23、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24、反映土壤通气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25、土壤热量来源有哪些?
26、土壤热容量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27、哪些因素影响土壤温度变化?
第三章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土壤耕作、土壤容重、土壤孔度、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性、土壤粘着性、土壤粘结性、土壤可朔性、朔性值、宜耕期、阳离子交换作用、交换性阳离子、阳离子吸附、阳离子解吸、CEC、活性酸、潜性酸、交换酸、水解酸、碱化度、土壤缓冲性、缓冲曲线
二、思考题
28、土壤容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9、不同粒级的土粒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有何差异?
30、试述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征。
31、质地不良土壤如何改良?
32、影响土粒粘聚形成结构体的因素有哪些?
33、影响土壤结构体成型的因素有哪些?
34、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有何重要意义?
35、土壤粘着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36、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有哪些?
37、土壤可朔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38、产生可变电荷的原因有哪些?
39、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电荷数量?
40、阳离子交换作用有何特征?
41、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42、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北方土壤盐基饱和度高于南方土壤?
43、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44、农业生产中集中施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5、为什么通常pH水>pH盐?
46、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有何关系?
47、土壤碱化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8、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各有哪些?
49、实验中测得的水解酸为什么可以代表土壤总酸度?
50、土壤酸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51、我国土壤酸碱性有何分布规律?原因何在?
52、土壤氧化还原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53、土壤氧化还原体系有何特点?
54、土壤缓冲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55、如何改良酸碱性不良的土壤?
56、为什么绝大多数植物适宜在中性条件下生长?
第四章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一、名词解释
土壤母质、土壤剖面、土壤水平地带性、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
二、思考题
57、土壤在陆地表面为何会呈地带性分布?
58、简述红壤的基本特点。
59、如何合理利用黄壤?
60、紫色土形成过程有何特点?
第五章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
一、名词解释
土壤污染、土壤自净作用、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土壤质量、土壤退化
二、思考题
61、土壤污染有何特性?
62、研究土壤背景值有何意义?
63、氮肥、磷肥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
65、我国土壤退化主要类型有哪些?
66、简述我国土壤退化的基本态势?
第六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肥料三要素、离子通道、载体、质子泵、颉颃作用、协同作用、主动吸收、被动吸收、质流、截获、扩散、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基肥、种肥、追肥、生理酸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二、思考题
67、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68、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69、影响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0、根外营养有什么特点?适宜根外营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注意哪些事项?
71、如何防治植物营养缺乏症?
第七章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化学氮肥
一、名词解释
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氮肥利用率、缓释氮肥
二、思考题
72、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73、简述土壤氮素形态及其有效性。
74、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途径。
75、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及防治措施。
76、简要说明禾本科作物植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含氮量变化特点。
77、硝酸还原酶的形成特点及其主要成份是什么?
78、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
79、简述NH4+的吸收机理及其对根际pH值的影响。
80、有哪些酶参与氮同化过程?其英文缩写是什么?
81、NH4HCO3、NH4NO3、CO(NH2)2的入土转化与施用注意事项。
82、谈谈如何合理分配与施用氮肥?
83、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第八章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
一、名词解释
闭蓄态磷、枸溶性磷肥、土壤缓效钾
二、思考题
84、为什么磷肥在土壤中有效性很低?
85、土壤中钾的固定及释放主要受哪些因子的影响?
86、植素在磷代谢中有何作用?
87、磷如何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
88、影响磷吸收的主要因素在哪些?
89、植物缺磷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90、土壤难溶性磷释放的途径有哪些?
91、试述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的性质、入土转化与合理使用。
92、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配合使用有什么好处?
93、为什么中性条件下磷肥有效性最高?
94、如何提高磷肥有效性?
95、当前生产上磷肥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何在?谈谈如何合理分配与施用磷肥。
96、简述我国土壤钾素平衡状况及其调节途径。
97、植物缺钾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98、试述氯化钾、草木灰的性质、入土转化与合理使用。
99、如何合理施用钾肥。
第九章土壤与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营养及中、微量元素肥料
一、名词解释
微肥
二、思考题
100、植物缺钙的发生部位及典型症状是什么?
101、植物缺镁的发生部位与典型症状是什么?
102、植物缺硫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03、如何合理施用钙、镁、硫肥。
104、植物缺硼的主要症状及原因?
105、植物缺铁的发生部位及典型症状是什么?
106、植物缺锌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07、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第十章复混肥料
一、名词解释
复合肥料、球状肥料、包膜肥料、BB肥料
二、思考题
108、复混(合)肥料的种类和特点有哪些?如何表示复混(合)肥料?109、复混肥料有哪些主要特点。
110、如何合理施用复混肥料。
第十一章有机肥料
一、名词解释
厩肥、堆肥、绿肥、生物肥料、饼肥、商品有机肥料、微生物有机肥料二、思考题
112、比较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特点。
113、有机肥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14、为什么生产中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115、调控有机肥料腐熟的过程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116、堆制优质堆肥的技术要求是什么?
117、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何时翻压绿肥较好?
118、秸秆直接还田有何作用?其技术要点有哪些?
119、在堆制有机肥料,为什么常将过磷酸钙与其一起堆沤后再施用?
第十二章植物营养及施肥与人类健康
120、施用氮、磷、钾肥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防治?
121、举例说明矿质营养元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22、试述施肥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