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编制依据 (3)2工程概况 (4)2.1工程概况 (4)2.2地下连续墙概况 (4)2.3地质情况 (5)2.4现场施工条件 (6)3 施工安排 (6)3.1人员组织 (6)3.2技术准备 (7)3.3主要设备配置 (8)3.4地连墙施工安排 (9)3.5材料选用 (9)3.6用电负荷计算 (9)4 施工方法 (10)4.1施工工艺流程 (10)4.2主要设备配备 (12)4.3导墙施工 (13)4.4泥浆制备与管理 (15)4.5成槽施工 (19)4.6清基及接头处理 (21)4.7锁口管吊放 (21)4.8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21)4.9水下砼浇注 (24)4.10锁口管提拔 (26)4.11墙底注浆施工 (26)6 施工进度计划 (27)7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8)7.1施工组织控制 (28)7.2施工过程控制 (29)7.3技术措施 (29)7.4质量检验验收 (32)8 安全措施 (33)8.1加强安全组织建设 (33)8.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4)8.3执行安全教育制度 (34)8.4安全措施 (34)9 文明施工措施 (36)10 保护环境措施 (36)11 雨期施工技术措施 (37)12 施工监测 (38)13施工平面布置 (38)13.1施工循环便道 (38)13.2泥浆循环系统 (38)13.3钢筋笼加工制作场地布设 (39)13.4水电系统设置 (39)13.5储运设施 (39)13.6场地排水 (39)1 编制依据上海市陆家嘴X3-2地块办公楼项目基坑围护工程中,地下连续墙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如下:1.1、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本工程《基坑围护图纸》;1.2、浦东新区陆家嘴X3-2地块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3、《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4、政府以及上级机关颁布的有关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规定、文件及通知;1.5、本公司制定的相关规程、管理文件。
1.6、本施工阶段主要贯彻执行以下现行有效规范、规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地基处理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40-9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GJ08-903-2003)。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2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建筑设计顾问:国内设计单位:结构顾问:机电顾问:工程测量顾问:工程监理:工程地址:本工程为单栋建筑,其中地上建筑31层,结构类型为框架-核心筒结构,结构总高度约200m;地下室4层,为柜架结构,主要用途为商业办公楼;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2m,目前自然地面标高约4.2m;2.2地下连续墙概况工程地下室呈矩形,基坑南北向边长为88m,东西向边长为74m左右,周长约为311m,面积约为6169m2;本工程共有四层地下室,采用桩筏基础,基坑面积共约6169m2,基坑周边围护结构均用1000mm厚“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在地下连续墙成槽前,设计采用¢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进行的槽壁加固。
地下连续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按水下混凝土施工提高一个等级施工),抗渗等级为S10,地下连续墙顶标高-2.95m、底标高-38.9m,地墙全高35.95m、自基坑底面向下锚入16m;地墙分A、B、C、D四种槽段类型,共55幅,地下连续墙槽段之间采用圆型锁口管柔性接头连接;地下连续墙钢筋以HRB400级、直径28、32为主,主筋保护层均为70mm,地墙与地下室底板之间钢筋用直螺纹接驳器及预埋插筋连接、与各层结构楼板环梁和梁板、顶板等通过预埋插筋连接。
地下连续墙每幅槽段内设置连根注浆管,管底位于槽底200~500mm,墙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注浆,每根注浆管的水泥用量为2.0t。
2.3地质情况本工程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陆家嘴X3-2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08-KC-03)揭示如下:2.3.1地形、地貌根据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的《浦东新区陆家嘴X3-2地块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其地貌属于上海地区四大地貌单元中的滨海平原类型。
建设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遇的地基土属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有10个主要土层组成。
2.3.2 工程地基土层相关参数表2.3-1 地层特性表2.4现场施工条件临电接驳点位于本工程西北角,容量为800KVA。
临时水接驳点位于本工程东北角、银城中路侧,设有φ100接入口,现场临时施工用水、用电已布置完成。
施工场地内场地在前期桩基施工时已硬化,施工道路已形成,场地四周均有完整围墙。
3 施工安排由于本工程地质情况复杂,施工工艺繁多,只有合理安排各工艺工序穿插施工、科学管理,优化劳动组织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1人员组织根据工程施工需要,施工人员分为项目施工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
1施工管理层施工管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与甲方、监理等外部之间的关系和内部作业层关系,组织施工生产,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工期目标并实施,进行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进行成本控制等,其制约办法是岗位责任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
2 施工作业层施工作业层主要包括钢筋工、泥浆工、机械工等,按两套成槽设备、24小时内两班制配置。
地下连续墙施工作业人员配置表3.2技术准备1、认真阅看施工图纸,进一步领会设计意图。
2、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报送监理审核。
3、根据设计提供的设计图,以及投放的平面定位点和高程控制点,GTS-I002N拓普康全站仪测放工程轴线和桩位,经监理复核验收后做好标志,并妥善保管。
4、召开项目部全体人员会议,对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交底,掌握施工要领和关键工序及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5、地下连续墙施工前进行成槽试验,确定施工工艺流程,选择操作参数等,作为正式施工的控制的参考依据。
6、做好施工测量仪器校核,落实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检测设备配置,主要的施工检测设备有:泥浆比重计、粘度计、PH试纸、混凝土的试块试模(100×100×100)16组,抗渗试模4组。
3.3主要设备配置选用2台金泰SG-40成槽设备,按两个施工两组进行连续墙的施工,主要设备见下表:3.4地连墙施工安排工程开工后先施工地下连续墙两侧土体加固(三轴搅拌桩),在槽壁加固的三轴搅拌桩有一定的强度后,插入进行地下连续墙的导墙施工,导墙达到养护期后,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
3.5 材料选用地下连续墙使用的混凝土选择商品混凝土。
3.6用电负荷计算地下连续墙主要用电设备详见下表:地下连续墙施工用电设备表照明用电按电动机械设备、电焊机设备计算出的总用电量的10%考虑 设备用电量按以下公式计算:11221.05()cos P P K KP φ=+∑∑式中 P ——设备总需要容量(kVA );P 1——电动机额定功率(kW );按上表计算得电动机用电量P1=334.5 kW P 2——电焊机额定容量(kVA );按上表计算得电焊机用电量P 2=620 kWcos φ——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取cos φ=0.75; K 1——电动机需要系数,取K1=0.6 K 2——电焊机需要系数,取K2=0.5 有关数据代入上式得:P=606.5KVA总的用电量P 总=1.1 P=606.5×1.1=667.2(KVA)地下连续墙施工施工期间的现场用量在施工临时用电方案中统一考虑,用电需求在现场临时用电负荷范围之内,可满足要求;施工用水按总图中的用水管线沿围墙周边布置,多处设置有4寸接水头,供地下连续墙施工用水。
4 施工方法 4.1 施工工艺流程单幅槽段地下连续墙,施工作业流程见图4.1-1所示,施工工况见图4.1-2所示。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采用槽壁机成槽,膨润土泥浆护壁。
4.1-1施工作业流程图工况一:开挖沟槽,制作导墙工况四:吊放钢筋笼工况五:水下砼浇注工况六:拔除锁口管已完工的槽段工况二:成槽工况三:安放锁口管4.2主要设备配备a.成槽设备:配备2台金泰SG-40液压抓斗。
b.辅助吊机根据本工程地墙钢筋笼起重量以及流水作业计划安排,共采用2台吊机进行钢筋笼吊放。
其中配置1台200T 履带吊主机,另配置1台100T 履带吊副机,实施两机联合进行作业,用双机抬吊方法来完成钢筋笼的整体吊装及入槽施工。
c.泥浆系统设备为保证泥浆的性能指标及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泥浆系统配备自制泥浆系统设备、送浆及回浆设备、废浆处理设备等。
d.成槽浇注的辅助设备配备刷壁器、砼浇灌机架和锁口管顶升架等辅助设备,砼浇灌采用Φ258导管。
e.钢筋加工设备钢筋的下料、预埋件的制作和钢筋笼的焊接均在现场进行,现场按场地实际条件,安排不少于2块钢筋笼加工制作场地,配备对焊机(UN-100)、弯曲机(GJ7-40)、切断机(GJ5-40)及电焊机(AX-500)、滚压直螺纹机等相应设备。
f.质量检测设备为确保泥浆质量,配备一套泥浆检测设备,主要有泥浆比重计、粘度测试漏斗等;同时配置一套DM-684型超声波侧壁测定仪,以测定地墙沉槽垂直度。
g.其它考虑到土方白天不便及时运出,须在现场中部构筑临时集土区,土方凉干后,配备自卸汽车驳运出场。
4.3导墙施工a.导墙设计采用“”型整体式钢筋砼结构,导墙间距1040mm,导墙顶口一般比地面高出40~50毫米。
导墙深度一般控制在2.2米左右,确保导墙趾部必须坐落在原状土层上,以防止导墙基底不实造成导墙整体沉降。
导墙肋厚200mm,配Φ14@200双向钢筋网片,顶宽1.0m左右,导墙筋与基坑内外两侧施工道路和临时便道内的钢筋连接成整体,砼强度等级C25。
导墙剖面图b.导墙施工顺序为:场地平整→测量定位→挖槽及处理弃土→垫层→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砼养护→拆模及设置横撑。
c.导墙外侧边回填必须用粘土回填密实,防止地面水从导墙背后渗入槽内,引起槽段塌方。
导墙内墙面要垂直,墙面与纵横轴线间距的允许偏差±10毫米,内外导墙间距W+40mm控制,导墙面应保持水平,墙面平整度小于5mm,导墙平面位置±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