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作业设计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博罗县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作业设计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规划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设计证书编号:项目负责人:作业设计人员:审核人:前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领域的热点。
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惠及全球、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
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增加碳汇和保护森林减少排放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未来30-50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
广东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是指以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对广东现有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残次林)、低效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采用人工造林、套种补植、更新改造、封山育林等营林工程措施,从而增加森林面积、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碳密度、碳储量,提升森林自身防范火灾的能力,减少森林碳排放、碳损失,达到增加碳汇、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一项重点生态工程。
根据广东省林业厅《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5年)》,我县从2018年起至2015年连续四年,需完成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913300亩,其中:人工造林201500亩,套种补植220100亩,更新改造90700亩,封山育林401000亩。
其中2018年需完成113075亩,包括人工造林35375亩、套种补植55025亩、更新改造22675亩。
资金来源由省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组成。
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采取面上补助和竞争性分配奖相结合方式进行分配,我县作为17个中标单位之一,省财政按每亩350元标准进行奖补。
目前,省财政厅已分二批全部下达我县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3958万元。
为了做好我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博罗县林业局于2018年3~4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2012-2015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把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山头地块,并建立了小班数据库。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细化落实建设任务,博罗县林业局委托具林业调查设计资质(丙级)的博罗县森源绿林服务有限公司进行项目造林作业设计。
受建设单位委托,博罗县森源绿林服务有限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在县林业局有关人员的协助下,进行造林地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编制了《博罗县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作业设计》。
本作业设计建设工程量为113075亩,其中:人工造林35375亩,套种补植55025亩,更新改造22675亩,概算总投资4357.85万元,资金来源:省财政专项资金3958万元,地方配套399.85万元。
本作业设计内容包括:1、作业设计说明书;2、作业设计各类统计表;3、位置示意图;4、小班现状图;5、植穴规格及种植平面示意图;6、作业设计图(另行装订)。
目录一、基本情况 (1)(一)自然概况 (1)(二)社会经济概况 (1)(三)林业概况 (2)二、建设目标 (2)三、作业设计依据 (3)四、作业设计原则 (3)五、造林地选择 (4)六、造林类型设计及树种选择 (5)(一)造林类型设计 (5)(二)树种选择 (5)七、作业设计布局 (7)八、营林技术设计 (8)九、森林与环境保护措施 (11)(一)森林保护措施 (11)(二)环境保护措施 (11)十、项目建设工程量及物资需要量 (11)(一)建设工程量 (11)(二)苗木需要量 (11)(三)肥料需要量 (12)(四)附属设施 (12)十一、投资概算 (13)(一)概算指标 (13)(二)概算模型 (15)(三)概算结果 (15)十二、资金来源 (17)十三、工程管理 (17)(一)组织管理 (17)(二)施工管理 (17)(三)资金管理 (18)(四)抚育管理 (18)(五)档案管理 (19)(六)检查与验收 (19)十四、效益分析 (20)(一)生态效益 (20)(二)社会效益 (21)(三)经济效益 (21)附件:建设任务来源、资金来源的有关文件。
附表1:2018年博罗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作业设计分类型统计表; 附表2:2018年博罗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作业设计物资需用量统计表; 附表3:2018年博罗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作业设计投资概算统计表; 附表4:2018年博罗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作业设计涉及地籍小班统计表。
附图1:2018年博罗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总体规划布局图;附图2:2018年博罗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作业设计小班现状图; 附图3: 2018年博罗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植穴规格及种植平面图; 附图4: 2018年博罗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作业设计图(另行装订)。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惠州市博罗县地处广东省中东部,东接五华县,东南与陆河县相连,南与惠东县相邻,西南与惠州市惠阳区相接,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邻,西北与惠州市源城区相接,北与博罗县交界。
东西长88.6公里,南北宽64.0公里,总面积3627平方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0′~115°30′,北纬23°10′~23°45′。
2、气候条件博罗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夏长冬短。
年平均气温21.1℃,年降雨量1891.9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703.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6%。
3、地形地貌博罗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30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4%(其中山地占79.9%,丘陵占4.1%),河谷、盆地、水域占16%(其中盆地总面积43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2%。
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面山峦重叠,地势较高;中部较低并向东西两翼倾斜,归属不同流向的东江和韩江两条水系。
全县平均海拔300米,博罗县城海拔为140.8米。
(二)社会经济概况1、社会经济博罗县共18个镇、273个村、1836个自然村和25个社区居委会。
据2011年统计资料,博罗县全县总人口83万人,国民生产总值(GDP)7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20.18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29.12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27亿元。
2011年平均国民生产总值11856元,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3.2亿元。
博罗县属广东省16个重点扶贫县之一。
2、交通概况博罗县县养公路通车里程2650.62公里,其中县养省道13.27公里、县道229.62公里、行政村道900公里、自然村道1482公里;至2008年底止,全面完成行政村道上等级改造900公里;完成自然村道水泥硬底化1100公里。
省道包括S120线、S340线和S242线,总里程298公里,河紫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
(三)林业概况根据2010年森林资源档案更新数据,博罗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23.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9.8%。
林业用地按地类分:有林地392.7万亩,疏林地3.3万亩,灌木林地1.3万亩,未成林地11.9万亩,无林地12.1万亩,其它林地2.6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1126.3万m3。
森林覆盖率74.72%,林木绿化率75.32%。
二、建设目标通过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基本消灭我县生态脆弱区、省道两侧和县城周边可视范围内的宜林荒山,提高现有低效林和纯松林森林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2018年是我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的开局年,今年内,完成碳汇造林建设任务128075亩,扣除2011年度珠江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15000亩,实际建设任务为113075亩,包括消灭重要区位的宜林荒山35375亩,完成重要区位的低效林改造55025亩、纯松林改造22675亩,基本消灭省道两侧、县城周边可视范围内的宜林荒山。
要求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通过加强抚育管护,3年后基本成林,发挥应有的碳汇功能。
三、作业设计依据1、关于印发《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5年)的》的通知(粤林〔2012〕50号)2、关于转下达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第一批)的通知(惠林办〔2012〕37号);3、关于下达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第二批)的通知(粤财农〔2012〕182号);3、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4、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5、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6、《广东省造林管理办法(暂行)》;7、《广东省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8、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国家林业局,2011年2月)。
四、作业设计原则(一)碳汇造林项目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应注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碳汇造林坚持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相结合的原则。
(三)碳汇造林地要优先选择相对集中连片、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块。
(四)碳汇造林项目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原则。
需对造林林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等现状调查,对造林及其林分生长过程实施监测和碳汇计量,满足碳汇造林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技术要求。
(五)碳汇造林项目坚持科技兴林、量质并重的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在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依靠科技进步解决造林中难点问题;增加森林数量、提高造林质量,促进森林综合效益的快速提高升,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六)碳汇造林项目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多树种混交造林的原则。
(七)种植与抚育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保证植苗过程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也要做好幼林抚育及山火预防。
五、造林地选择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对象主要有如下3类:1、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荒山荒地是指相对集中连片、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及其它无立木林地。
2、疏残林(残次林)。
疏残林(残次林)是指生长量低、林分质量差、没有培育前途的“小老头”林,具体表现为林木矮小稀疏、生长缓慢、郁闭度低(0.1~0.3)、生态功能等级低的疏林及残次林分。
3、低效纯松林。
低效纯松林包括:(1)松材线虫病疫区范围内受到侵害或来重威胁的松树林;(2)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中生长状况较差、生态功能等级为三、四类或生态效益较低的松树林。
造林地选择重点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在建设顺序上,安排县城周边,重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出口、镇村周边、大江大河两侧顺序考虑,同时考虑先易后难,先选择易于操作的县城、镇村周边及大路两旁造林地。
因此,博罗县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地点以中坝、敬梓生态脆弱区、省道两侧和县城周边可视范围内的宜林荒山、疏残林(残次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