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减乘除”的由来

“加减乘除”的由来

加减乘除(+ -×÷)等数学符号都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到了17世纪,才得到广泛使用。

加法符号,开始使用的是英文plus(加)的字头p。

在德国,使用了相当于英语“and”(和)的词“et”。

随着欧洲商业的繁荣,写“et”也嫌慢了,为了加快速度,把两个字母连着写,因此“et”慢慢地变成了“+”。

减法也是同样,使用英文minus(减少)的字头m,而它为了便于速写,逐渐变成了“-”号。

在“+”号出现了100年左右后,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为乘号。

据说乘法符号是根据加法符号得来的。

因为乘法运算是从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

例如,13×5就是13+13+13+13+13。

也就是说乘法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所以将加法符号“+”稍做变动,就变成了现在的乘号“×”。

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作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但也有人觉得,“〃”容易与小数点相混,仍坚持采用“×”号。

除法的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

除的本意是分,例如,100个水果分给10为小朋友,每人得多少,就是100÷10。

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

但在德国,莱布尼兹是使用“:
”表示比,因为比的含义和除的含义是一致的。

1/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