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能风能互补发电系统

太阳能风能互补发电系统

山东建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太阳能风能互补发电系统
姓名:王一彬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指导教师:齐保良
20070501
图2-4太阳能电池阵列的I-V特性曲线
图2-5太阳能电池阵列的P_V特性曲线
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几个重要技术参数:
l、短路电流(Isc):在给定同照强度和温度下的最大输出电流
2、开路电压(Voc):在给定日照强度和温度下的最大输出电压
3、最大功率点电流(I。

):在给定日照强度和温度下相应于最大功率点的电流4、最大功率点电压(V。

):在给定日照强度和温度下相应于最大功率点的电压
10
5、最大功率点功率(‰):在给定日照强度和温度下阵列可能输出的最大功率,
Pm=Im‘V矗
2.1。

4太阳熊电池结温和日照强度对太阳麓电池的输出特性的影响
(2.15)
由式(2—10)和等效电路可知日照强度和电池结温是影响太阳能屯池阵列功率输出的重要的参数,温度上升将使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V&下降,短路电流Isc则略微增大,如图2.7所示;总体效果会造成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下降,如图2.8所示。

注意这里是指太阳能电池结温的变化,而不是指环境温度变化。

太阳能电池结温和环境温度的关系依赖于日照强度,如图2—6所示
AT(。

C)
40
30
20
10

///


图2-6太阳能电池阵列温度和El照强度之间的关系
不同温度下的I.v曲线
图2-7不同温度下的I-V曲线
图2-8不同温度下的P-V曲线
2.1.5串联电阻的影响
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Rs所产生的欧姆损失(OhmicLoss)也会对输出功率产生影响。

串联电阻Rs可以看为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出端至最大功率跟踪器之间的线路等效电阻。

因此,串联电阻越大则线路损失越大,系统的效率越低。

图2-9和图2.10为串联电阻Rs不同时的I.V、P.V特性曲线。

不同Rs下的f-婿性曲线
图2-9不同Rs下的I-V特性曲线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10不同Rs下的P-V特性曲线
2.2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在太阳能发电应用领域中尽可能的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非线性,而且对光照强度和温度非常敏感。

太阳能电池在任何时刻都存在一个最大功率输出的工作点,而且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能够让太阳能电池在供电系统中充分发挥它的光电转化能力,就需要实时控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点以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

近年来,已经有很多种控制策略被提出来,例如温度补偿的恒电压控制、增量电导法、扰动观察法等。

这些控制策略各有优缺点,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控制太阳能电池和负载达到最佳的匹配,使太阳能电池输出当前最大的功率【l“。

图2.1l为太阳电池阵列的输出功率特性P.V曲线,由图可知当阵列工作电压小于最大功率点电压Vmax时,阵列输出功率随太阳电池端电压V的上升而增加;当阵列工作电压大于最大功率点电压Vmax时,阵列输出功率随V上升而减少。

MPPT的实现实质上就是一个自寻优的过程,即通过控制阵列端电压V,使阵列能在各种不同的日照和温度环境下智能化的输出最大功率|191。

13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II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特性曲线
2.2.1定电压跟踪法(ConstantVoltageTracking,CVT)㈣‘。


从图2.1l可以看出,在日照强度较高时,各曲线的最大功率点所对应的太阳能电池工作点电压变化不大。

这说明阵列的最大功率输出点大致对应于某个恒定电压,这大大简化了系统MPPT的控制设计,即仅需从生产厂商处获得V。

数据并使阵列的输出电压钳位于Vm值即可。

这样实际上是把MPPT控制简化为稳压控制,这就构成了固定电压的IVfPPT控制方式。

采用固定电压式的MPPT控制比不采用MPPT控制的太阳能系统,可获得多达20%电能。

这种跟踪方式忽略了温度对阵列最大功率点电压的影响,为克服使用场所冬夏早晚、阴晴雨雾等环境变化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在固定电压控制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折衷的解决办法:
I、手动调节方式:通过调节电位器,手动的按季节给定不同的V。

,这是比较麻烦和粗糙的方法。

2、微处理器查询数据表格方式:事先将不同温度下测得的V。

值存储于EPROM中.实际运行时,微处理器通过阵列上的温度传感器获取阵列温度,通过查表确定当前K的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7三相SPWM逆变器
输出a,b,c三相电压波形3.4电流跟踪型逆变器仿真图3-8三相SP州逆变器输出线电压电压波形
电流跟踪型逆变器使使逆变器的输出电流跟随给定的电流波形变化,电流跟踪一般都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10单相电流跟踪滞环控制逆变仿真图
图3-11电流给定波形图图3-12输出电流波形图
图3-13上下桥臂驱动脉冲波形图
3.4.2三相电流跟踪逆变器的仿真㈣‘27
三相电流跟踪逆变器由三组单相电流跟踪逆变器组成,滞坏控制器由三个单相电流滞环控制器组成,三相负载电流由多路测量器(Multimeter)观测,仿真模型图如图3-14所示:
R●I-幛
图3-14三相电流跟踪逆变器仿真模型图
图3-15给定三相电流波形图
40
图3-16三相电流跟踪逆变器的波形
3.5电压型与电流型逆变器的比较
电压型和电流型逆变器在电路结构、直流侧电源、输出波形等方面都有着对偶关系;
(1)电压型逆变器在直流电源侧并联滤波电容器,逆变桥臂的开关管上有反并联续流二极管,逆变器的输出阻抗很小,输出为电压源,在一般情况下,输出电压波形是不等宽的脉冲列;而电流型逆变器在直流电源侧串联电抗器,电源阻抗大,输出为电流源,桥臂结构采用可控开关器件和二极管串联方式,输出电流是不等宽的脉冲列。

i(2)电压型逆变器的换相在上下桥臂间进行,而电流型逆变器的换相要在不同的相问进行。

从开关暂态特性上看,电压型逆变器负载短路时的过电流危害严重,应予重点保护,暂态过电压保护相对容易;电流型逆变器由于电源阻抗很大,所以负载短路时的过电流危害不严重,而过电压危害较为严重,其保护也相对困难。

本系统经过比较决定使用电流跟踪模式。

3.6本章小结
(1)由于系统采用了SPWM脉宽调制方法实现逆变,所以本章首先对SPWM脉宽调制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

(2)根据对SPWM脉宽调制的探讨,对三相脉宽调制逆变器进行了理论建模,得出其传递函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