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引发的随感
最近看了一个电影访谈,是关于一部动画电影的,叫做《鬼妈妈》。
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是什么恐怖片,其实并不是,在国外这部电影是很受小孩和大人喜爱的,是一部对大人和孩子都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很早以前我就看过。
听了这次访谈里对整部电影的详细介绍,我才更加了解了整部电影的内涵和意义。
整部电影通过画面色彩反射了生活以及任务的内心状态,不仅能对孩子,甚至对父母也是很具启发性的。
里面的人物造型独特新颖且富有寓意,很想让孩子们也从中有所收获。
在办公室的闲聊中,偶尔聊起,同事们的建议是不能发放,孩子们肯定会害怕,家长可能会有意见,他们在高年级尝试过,都有些孩子害怕。
虽然我很想给孩子们看,但考虑到一些现实的情况,最终没能和孩子们分享。
我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对游戏里面毫无意义的怪物(比如僵尸)和打打杀杀就毫无畏惧,却如此惧怕这样的动画人物形象。
我觉得现在很多国内外的电影动画都做得非常好,不仅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而且画面唯美,人物形象、场景设计也很有创意,正是我们的孩子们所缺乏的。
因此,每一个月,我用了一节美术课作为欣赏活动课——观看动画电影。
最近播放了一部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在观看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表现出害怕,这个时候,我就在旁边讲解,告诉他们这事都只是动物,只不过是我们的设计者将它拟人化了而已,就像我们动画片里面的跳跳虎可以像人一样说话、行走...... 又以影片中的灰尘精灵的形象为例,舒缓他们的恐惧,讲解主人公千寻的勇敢,孩子们慢慢就慢慢地不害怕了,反而觉得里面的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可爱、搞笑。
通过这个事例,我发现,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定向思维。
比如,孩子说到喜欢黑色的时候,我们不能否定,因为黑色并不一定代表黑色的不好的实物,要知道黑夜里的天空是有繁星的,我们学要给学生无限可能,不让传递给他黑色就难看,就代表不好的信息。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还要注意引导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