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因病机.ppt
4.情志所伤
情志失调、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络;或暴怒伤肝,肝阳 暴动,引动心火,或五志过极,郁而化火,心火暴盛,风火相煽,气 与血并走于上,可发为本病。
5.气虚邪中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或形盛气衰,痰湿素 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可致口呙僻不遂。
此外,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外风,又称真中风或真中;无外 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内风,又称类中风或类中。就临床而言,本病以 内风引发者居多。本病常见诱发因素多为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 过极及饮酒饱食、劳力房劳等。
4.病理因素
• 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 痰、湿痰、热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上述六端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兼夹。
4.预后
• 中风为中医四大难治病证之一,多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恶化 常在瞬间。初起病时,不要以一时判预后。
• 中经络与中脏腑之间可相互转化,一般中经络者病轻,中脏腑者病 重。中经络者向中脏腑发展,预后较差;中脏腑者向中经络转变, 预后多较好。
2.劳欲过度
烦劳过度,耗气伤阴,易使阳气暴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气血上逆, 壅阻清窍;纵欲过度,房事不节,耗伤肾精,伤及肾水,水不制火,则阳亢
风动。
3.饮食不节
嗜酒肥甘醇酒,饥饱失宜,脾伤不运;或形盛气虚,中气亏虚,脾虚运 化无权,聚湿生痰,痰郁化热,或与肝风相合,终至风火痰热内盛,窜犯经 络,蒙蔽清窍。
• 中脏腑者若出现呃逆频频,呕血,壮热,喘促,瞳孔大小不等,或 出现脱证者,病情危笃,预后多不良。
• 多次中风者预后亦较差。 • 总之,中风的预后,主要受体质的强弱,正气盛衰,邪气的浅深,
病情的轻重,诊治是否及时正确,调养是否得当等多种因素影响, 其结果相差甚远。THANK YOU源自中 风的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中风多是在内伤积损基础上,复因劳欲过度、 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外邪等触发,引起脏腑阴 阳失调,气血逆乱,血随气逆,肝阳暴涨,内风 旋动,挟痰挟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从而发 生卒然昏仆,半身不遂等诸症。
(二)病机
1.内伤积损
年老体弱、精气渐耗,或久病气血亏损,元气不足,脑脉失养,气虚血 运无力,脑络瘀滞不通;或素体阴亏血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肝风内动, 并夹痰浊、瘀血上扰清窍,突发本病。
(二)
1.基本病机
• 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
2.病位
• 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可引起全身多脏腑功能紊乱。
3.病理性质
• 病性具有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的特点。 • 本虚: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发病之本。 • 标实: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即风火相煽、痰浊壅盛、瘀
血阻滞、气血逆乱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