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审法官违纪违法行为惩戒办法(试行)

主审法官违纪违法行为惩戒办法(试行)

主审法官违纪违法行为惩戒办法(试行)
---郭信主
本院各部门:
2014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我院为全国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8月、9月,我院到辽宁葫芦岛法院、广东深圳法院考察学习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经验,9月成立了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法官会议,对我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相关方案调研、起草,创建内网专题版块、微信群等讨论平台,广泛听取吸收意见,召开三次法官会议研讨方案,讨论稿公布内网征求意见,五易其稿。

历经2个月,在全院干警的努力下,终于形成了《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主审法官遴选工作方案》、《主审法官考核实施办法》、《主审法官违纪违法行为惩戒办法》、《关于法院工作人员能级岗位津贴保障试行办法》五个方案的初稿。

11月5日,我院召开党组会认真细致讨论并通过了法官会议提交的五个方案,当天报请最高人民法院送了这五个方案。

2015年1月7日,我院向最高人民法院征询五个方案的审批事宜。

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回复“你们按方案做即可,我们不单独回复了。

实施过程中有何问题随时联系。

”1月22日,我院召开党组会,通报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精神,讨论并决定实施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相关方案。

因《关于法院工作人员能级岗位津贴保障试行办法》涉及经费保障等问题,非基层法院一家之力所能解决,故暂且不予公布,但我院仍在努力争取之中,待条件成熟时予以公布实施。

现将《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实
施方案》、《主审法官遴选工作方案》、《主审法官考核实施办法》、《主审法官违纪违法行为惩戒办法(试行)》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某县人民法院
二O一五年一月二十二日
主审法官违纪违法行为惩戒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主审法官行为,促进主审法官依法履行职责,确保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主审法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惩戒。

第三条对主审法官的惩戒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法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三)处分与违纪行为相适应的原则;
(四)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设立由本院纪检组长及有关人员、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有关人员和其他社会人士等组成的法官惩戒委员会,加强对主审法官廉洁司法的监督和违纪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由本院纪检组长担任法官惩戒委员会主任。

第五条对主审法官的惩戒,应当依据行为人的法定职责、违纪违法事实、主观过错以及违纪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进行。

第六条主审法官有本办法规定的违纪违法行为以及其他按规定不得从事的行为的,应当根据行为严重程度,依次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并扣除相应的考核分值2分、3分、4分;情节严重的,免除主审法官资格。

因涉案违反法律法规和人民法院纪律行为被警告以上处分的,免除主审法官资格;涉嫌犯罪的,移交相关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章
惩戒范围
第七条主审法官有下列违反最高人民法院“五个严禁”规定行为的,免除主审法官资格:
(一)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的;
(二)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的;
(三)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的;
(四)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的;
(五)泄露审判工作秘密的。

第八条主审法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免除主审法官资格:
(一)故意毁弃、篡改、隐匿、伪造、偷换证据或者其他诉讼材料的;
(二)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枉法裁判的;
(三)接受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安排的娱乐、旅游或者其他消费活动的;
(四)向其他审判、执行人员行贿或介绍贿赂的;
第九条主审法官在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处理:
(一)违反规定,擅自对应当受理的案件不予受理,或者对不应当受理的案件违法受理的;
(二)因过失致使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未予受理,或者对不应当受理的案件违法受理,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违反规定,对不应当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违反规定应当回避而不回避,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违反规定会见案件当事人及其辩护人、代理人、请托人的;为案件当事人推荐、介绍律师或者代理人的;
(六)故意违反法律规定采取或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解除或不解除财产保全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在财产保全工作中有过失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七)依据规定应当调查收集相关证据而故意不予收集,造成不良后果的;
(八)故意违反规定拖延办案或者过失导致所办案件严重超出规定办理期限,造成严重后果的;
(九)故意向合议庭、审判委员会隐瞒主要证据、重要情节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十)因徇私而违反规定迫使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撤诉、接受调解并
损害其利益的;
(十一)因过失导致错误裁判,造成不良后果的;
(十二)故意违法执行第三人或者案外人财产的;
(十三)故意重复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财产的;故意严重超标查封、扣押、冻结、变卖被执行财产的,但因被执行财产不可分割,为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适当地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变卖被执行财产的除外;
(十四)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造成不良后果的;
(十五)违背当事人意愿强行和解,严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十六)擅自变更执行标的和数额的;
(十七)严重违反法定程序采取扣押、拘留措施的;
(十八)对委托执行的案件无正当理由不予执行的;
(十九)工作过程中有其他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行为的。

第十条主审法官在业外活动中,有以下行为之一的,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处理:
(一)在家中、餐厅、娱乐场所或者其他私密场所私下单独接触本人承办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
(二)利用职务便利,从事或参与企业营利性活动,谋取私利的;
(三)向涉案的当事人、代理人及相关人员借贷、借车或有其他经济往来的;
(四)与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进行打牌、打麻将等活动的;
(五)不当披露自己的工作细节、涉及办案秘密或当事人隐私等内容的;
(六)在业外活动中,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行为的。

第十一条主审法官遇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纪检监察部门报
告备案,依照规定符合回避条件的,应当回避。

未及时报告的,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处理:
(一)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与当事人的代理人或相关人员发生经济往来的;
(二)因继承、赠与、财产分割等原因取得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益,与法官身份发生冲突的;
(三)亲友以沟通案情为由擅自将当事人带到家中的;
(四)发现当事人将礼物留在家中,因故未能及时归还的;
(五)受亲友、长辈、领导、老师或同学邀请聚餐,入席后发现有当事人在场的;
(六)其他应当报告备案的情形。

第十二条因工作过失对法官进行惩戒时,按照以下规定划分责任:
(一)独任法官违法审判的,由该法官承担责任。

(二)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在意见一致的情况下出现违法审判的,由合议庭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出现违法审判的,持正确意见的合议庭成员不承担责任;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虽未出现违法审判,但故意持错误意见的合议庭成员,应承担责任。

(三)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时,委员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歪曲事实、曲解法律,导致决定错误的,由导致错误决定的委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发表错误意见的委员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
惩戒程序
第十三条监察部门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或者控告检举的违纪违法线索,或者有关机关、部门移送的违纪违法线索,经初步核实,认为法官具有违纪违法事实的,应当层报院长批准后正式立案。

第十四条监察部门在立案后,应当组成案件调查组进行案件调查。

第十五条调查组在案件调查时,应当全面收集证据,听取被调查
法官的陈述和辩解。

第十六条对于可能给予法官惩戒的案件,调查组结束调查后应当交由法官惩戒委员会审理。

法官惩戒委员会审理案件采取听证的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对于立案调查的案件,经调查认定违纪、违法事实不存在的,监察部门应当按照批准立案的程序予以销案,并告知被调查法官。

第十八条法官惩戒委员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后,应当根据违纪、违法事实和相关规定,作出予以惩戒或不予惩戒的建议,提请院党组讨论决定。

第十九条对法官作出惩戒决定后,政治处应当办理相关手续,将有关材料归入受惩戒法官的档案。

第二十条对惩戒决定不服的,受惩戒法官自收到惩戒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向院党组申请复议,院党组应当自受理复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本院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