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概念及案例介绍
阿林顿 查塔努加
成都
武汉 新加坡 马斯达尔 昆明 重庆 深圳
台湾
巴拉瑞特 黄金海岸 布里斯班
佛山 广州
• 自IBM提出智慧地球以来,来自IBM的统计,50多个国家的企业和组织
加入这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已有1200多项案例,广泛应用于交通、 制造、能源、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
“智慧城市”的国际实践
• 全球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多为重塑改造,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侧重,选取若干领域 进行改造突破,节能低碳、交通、安全、居住、社区成为突破重点
智慧城市
姓名:董钰 日期:2015/10/20
“智慧城市”概念
•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 、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 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 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我国城 市政府来讲,这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创新,而且更 加是服务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创新。
“智慧城市”——社会与技术双重作用
城市发展和城市 病——智慧城市产 生的社会因素
城市问题: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 化、资源短缺、城市贫困……面临这些实质性 的挑战,城市必须应用新的技术,探索新的 发展路径和模式。超大城市、中心城市存在 借助信息技术大发展解决城市问题的内在需 求。
从“数字城市”到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产生的社 会因素
• 9大行业的应用 转型
信息产业
• 吸引国外领先企 业,刺激创新和 促进本地企业国 际化发展
以重点领域和项目带动智慧城市建设—以阿姆斯特丹为例
国际上智慧城市大多采取重点领域突破的方式,阿姆斯特丹的智慧城市是以节能为特点 • 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引合作伙伴,实现端到端的智慧解决方案 • 以节能、交通、商业等重点领域、重点应用项目带动智慧城市建设
•注重实用性,以政府引导资金激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用项目建设
•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通信产业,扩大行业出口
新加坡
组织保障
• 政府首席资讯办 公室(GCIO)、资 讯通信管理局 (IDA)…
规划引领
• 2006年推出 “2015智慧国” 计划
基础先行
• 提供免费无线带 宽或低资费的宽 带服务
应用转型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科技界大会上作 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报 告中诠释了“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与智慧城 市密切相关的关键概念。2010年科技部在武汉举办 了“2010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说明有效利用信息 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智慧城市”概念理解
狭义概念
• Geuzenveld项目:
家庭小额信贷购置 节能商品
智能分析能源数
据并作出相应调 整
动交通工具电
动化发展的智能化改造新城镇的智慧城市建设—以韩国新松岛为例
新城镇的智慧城市建设与传统重塑改造有一定区别,特别强调顶层设计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在国家战略指引下,举全市乃至全国之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共 同 特 征
共 同 特 征
•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的作用,吸引社会机构投资
• 注重宣传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技术交流和推广输出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阿姆斯特丹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城市
可持续生活 • West Orange项目: 智能电表和新型能 源管理系统 可持续生活 • 智能楼宇项目: 安装传感器感知 能源消耗情况, 可持续交通 • Energy Dock项 目:推动阿姆 斯特丹所有移 可持续社区 • 气候街道项目: 对公共设施、物 流服务以及商家
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造 就智慧城市技术核心。智慧城市要求把新一 代IT技术运用到城市经营的各个领域。它是 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 在数字城市基础上融入社会和环境两大要素。
“智慧城市”理念的由来
1990年美国加州旧金山一次国际会议,以“智慧 城市(smart cities)、快速系统(fast systems)、 全球网络(global works)”为主题,探寻了城市通 过信息技术聚合“智慧”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竞争 力的成功经验。后正式出版《科技社会的一种现 象——智慧城市、快速系统、全球网络》。 欧盟在2007年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率先提 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创新构想;2008年 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理念;2009年欧盟委员会 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具体计划,同年IBM发布《智 慧的城市在中国》报告。
我国部分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做法
——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
上海——新推出的《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即“云海计划”, 将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云计算提供非常优秀的基础条件。IBM 一直致力于将顶尖的云计算技术与中国实际充分结合,推出更多适合本土的 云计算解决方案,在智慧技术基础上充分支持上海“智慧城市”建设。 杭州——杭州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把“绿色”和“智慧” 作为城市发展的突破路径,着力发展信息、环保和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智慧产 业,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建设“天堂硅谷”和“生活品质之城”的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南昌——南昌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过 实施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 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 水平,从而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已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展开,综
合效果显著: − 交通:高峰车流下降18%,碳排放下降14% − 电力:能耗降低15%, 电费下降10% − 医疗:诊断和运营效率提升10% − 供应链:成本下降30%,库存下降25% − 零售:销售额提升10%
全面、系统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新加坡为例
目前全球这种情况并不多,根据最新《福布斯》排名,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居首位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体制 共 同 特 征 •全民参与、系统超前、滚动修编的信息化规划 •优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提供高带宽、低资费的网络服务
城市智能化。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智 慧城市是智慧地球落实到实际的区域性做法。主要是通 过对城市社会系统如公共服务、能源、电力、交通等进 行智能化改造,有效减轻城市压力,其实质是把智慧城 市等同于智能城市,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质。
广义概念
城市全面发展。智慧城市是城市资源的优化整合利 用,是城市从经济到人文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可持续 进步的理想状态。即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 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以智慧的 思维发展城市,使城市各项功能系统运作更加协调高 效,城市经济、人文、环境得到全面发展。
我国部分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做法
——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
成都、重庆——成都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 和使用机制,以智慧的人文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重庆提出 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提 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ICT),打造出智慧城市 的新样板,向全球展示了未来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的新方向。
我国部分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做法
——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明——昆明和IBM公司的合作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 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佛山——佛山市为了打造“智慧佛山”,提出了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十大 重点工程: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农村信 息化工程、U-佛山建设工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便民工程、城 市数字管理工程、数字文化产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国际合作拓展工程。
建设“智慧城市”的启示
战略对 存在问题
1.“重项目,轻规划”,城市之 间盲目攀比而“一哄而起” 2. 沿袭传统建设思路,“千城 一面”格局显现 3.“重建设、轻应用”,缺乏市 场导向 4.“重模仿,轻研发”,技术自 主研发能力不足 5.“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资源整合难度大
战略对策
1. 差异定位,注重以区域优势 和特色激发智慧城市发展活力 2. 应用为王,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3. 技术支撑,使智慧城市建设 有坚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4.“智慧整合,联通分割分治形 成的“信息孤岛” 5. 变革治理,转变城市治理模 式,医治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
• 以规划为引领,通过顶层设计和统一规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 政府与企业协作,广泛吸引合作伙伴促进智慧城市落地 • 围绕提高招商引资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新松岛
• 开发阶段就提出以“智慧城市”为目标和理念的新城 • 韩国u-Korea 理念的模型和标杆,韩国将u-City建设向国外推广、实现 模式输出的重要实践 • 新松岛城由政府与开发商共同投资
南京——要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 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将“智慧南京”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 创新发展的支柱、跨越发展的动力,以智慧城市建设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 合竞争实力。
我国部分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做法
——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武汉——武汉城市圈与IBM合作的重点是,利用IBM全球领先的软件工程技术、 平台、管理经验等,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 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 促进城市圈的综 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昆山——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生产了全球1/2的笔记本电脑和1/8的数码 相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 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宁波——宁波将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6 大基地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 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 业总部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