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2)
材料三: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 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 于公赋矣。”
材料四: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 热衷于发动战争。他们强迫其他各族人民充当步兵,在 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 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 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 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 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北魏前期,地方官吏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
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这就使得当时的吏治非 常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相当严重。官员的 贪污不仅影响北魏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加深了北 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均田制租调制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保守势力强大,经 济落后,柔然威胁
迁都洛阳
二、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改革——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 创建新制
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内 容: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2、实行均田制 3、设立三长制
作 用: 4、推行租调制
文帝深受影响(推动力) 2.必要性 ➢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
不安,改革迫在眉睫
选修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背景
社会问题 1 阶级矛盾激化 2 民族矛盾激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形成原因
宗主督护制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北魏玻璃碗
露田
禁
国家所有
限 桑田 农民所有 禁 麻田
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受田; 农民、奴婢、 官吏均受田; 耕牛受田; 因轮耕而加倍受田; 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随力垦荒; 鼓励地少人 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
均田制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 分给农民耕种,土 地不得买卖,农民 交纳租税并承担徭 役和兵役。
影响
促进农业生产。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巩固政权统治。 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 促进民族融合。 为隋唐提供制度借鉴。
为此,孝文帝制定 了俸禄制和地方官吏任 期制。凡贪污帛满一匹 及枉法者,一律处死; 官吏按政绩的好坏来决 定升降。 北魏玻璃瓶
俸禄制
整
治 吏 治
规定由国家发放 官吏的俸禄,严 惩贪污枉法者。
作用
使北魏吏治状况开 始明显好转,为北 魏政权进行各方面 的改革提供了一个 比较有利的政治局 面,
均田制
均田制是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在经 历了长期的纷乱和战争后,政府掌握了大量的无 主荒地,大批农民又离开土地流亡四方,在这种 情况下,国家为了吸 引劳动力回到土地 上,增加政府财政收 入,也为了抑制豪强 对土地的兼并而推行 均田制。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 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 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 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 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 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
三长制
知识链接
在推行均田制的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
同时,北魏废除了宗 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
主督护制,改行三长 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官无俸禄,任意搜刮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 落后,柔然威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改革内容
社会问题
形成原因
解决方案
1 阶级矛盾激化
宗主督护制
实行三长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汉化政策 采用汉制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整顿吏治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 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促使他后来推行汉化 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 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
一、孝文帝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前提) ➢ 北魏早期汉化改革 ➢ 北方民族的融合的加强 ➢ 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
北方
东 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宋齐梁陈
隋 朝
南方
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 河北“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 道路,侵暴乡闾。”
材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 (孝文帝祖父)始,又兴十五项“杂调”(杂税),后以战争 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 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倍半!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 动荡不安,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矛盾: 原因: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如宗主督护制、赋
役制度等;
(2)民族矛盾:
原因:民族歧视政策
(3)社会动荡不安,起义不断
影响: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迫使统治者调整统 治政策
宗主督护制度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地主豪强把宗主、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 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 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 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 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编及大河南北的坞 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 府任命这些坞帅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 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 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 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 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税。-《魏 书·食货志》
冯太后和孝文帝
“千古第一后”,周思源北京 语言大学教授为什么对她评价这 么高?北魏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 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 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 基础。
➢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的 汉文化,为他推行全面和彻底 汉化奠定了基础。
材料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 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 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 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 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