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方案
1、概述
本施工区域为中央大道区域土坡挡墙及汽车坡道两侧挡墙(图中粉色部分),共计620米(其中2-3.5米高挡墙519.6米,1-2米高墙51.2米,0-1米高墙49.2米。
2、施工流程:
定位方线→沟槽开挖→基础垫层浇筑→基础钢筋绑扎→墙体插筋→隐检验收→基础模板支护(刷脱毛剂)→模板验收→基础混凝土浇筑→墙体钢筋绑扎→隐检验收→墙体模板支护→模板验收→墙体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混凝土表面质量检查→混凝土养护→成品保护
3、施工顺序及施工思路:
本挡墙工程分四个流水段施工,汽车坡道两侧挡墙可以为第一个流水段;中央大道地下停车库东西两侧为第二个施工段;中央大道中间两侧为第三个施工段;中央大道地下停车库北侧为第四个施工段;根据现场可作业面环境及上述四个施工段前后顺序安排及工期的要求,每个施工段分两施工班组同时施工推进。
4、施工设施料准备:
根据现场的实际经验和调查研究分析,决定采用黑模板尺寸为 1.2m*2.44m 厚度为1.5cm、模板内侧脱模剂,为了保证清水面面效果模板厚度必须相等,模板拼缝必须平整。
模板进场后必须经监理单位及总包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模板厚度验收时必须用游标卡尺验收,不合格模板坚决清退出场。
钢管∅48mm普通钢管、三节式止水穿墙螺栓、 100*50木方木方必须规格尺寸一致。
20×10mm自粘海棉条。
4、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4.1挡土墙、景观墙长度超过30米时应设置伸缩缝,遇复杂地形时应设变形缝;
4.2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内的预留泄水孔横向间距 2.0m,其位置允许的偏差为15mm。
泄水孔出口宜高于地面30cm,并设3%向外倾斜坡度。
4.3 挡土墙、台地种植池及长度较长的景观墙体,每10-15m应设置沉降缝1道,缝宽20mm,缝内填聚乙烯泡沫材料或沥青麻丝外表面油膏嵌缝等。
4.4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现场浇筑。
其砼的强度要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采用HRB400
4.5 地面荷载设计时按墙顶附加地面荷载30KPa考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地面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
4.6 挡土墙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fak≥180KPa设计,当不满足时应采用换填法处理。
4.7 遇室外管线横穿挡土墙时,挡土墙要预留镀锌钢套管,套管管径比室外管线管径大两号
6.8.5 挡土墙钢筋工程
6.8.5.1钢筋进场检验
(1)钢筋原材必须具备出厂证明书和产品质量证明书,并需分批做机械性能试验。
此外还需检测纵向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σb/σs≥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σb/σs≤1.3,全部合格后方可加工使用。
(2)钢筋取样每批重量不大于60T。
在每批钢筋中的任意两根钢筋中取一组,每组试件从每根钢筋端头截取50cm;然后再从每根钢筋上截取试件两根,一根做抗拉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另一根做冷弯试验
6.8.5.2钢筋加工
(1)钢筋下料根据图纸、规范、标准进行加工计划单的编制。
(2)加工成型的钢筋按现场计划分区分批码放整齐。
(3)钢筋调直:采用钢筋调直机进行钢筋的调直。
(4)钢筋除锈: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浮皮、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严重锈蚀的钢筋严禁使用。
(5)钢筋切断:顶模筋、冷挤压套筒连接处的钢筋切断使用无齿锯切断、打磨。
钢筋切断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损耗。
下料时禁止使用短尺量长料,产生累积误差。
在切断过程中,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弯头等,必须切除。
用切割机切断钢筋时,经常更换刀头,以保持刀片的锋利。
梯子筋、定距框、马凳利用下脚料钢筋加工,梯子筋、定距框钢筋规格同墙筋或柱筋,马凳采用Ф14以上的钢筋。
(6)钢筋弯曲:HRB235级钢筋末端做135°弯钩时,弯曲直径D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段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HRB335、HRB400级钢筋末端做90°弯折时,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弯钩的平直长度部分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要求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HRB335、HRB400级钢筋末端做135°弯折时,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平直长度部分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要求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梯子筋、基础马凳进行加工。
加工形式详图6.3-5
图6.3-5
6.8.5.3钢筋绑扎
(1)基础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弹钢筋位置线→绑扎基础钢筋→墙体插筋。
2)绑扎条基钢筋时,先放短向钢筋、再放长向钢筋。
加强钢筋同时绑扎。
(2)墙体插筋
1)插入的钢筋要与基础底板板进行绑扎固定,确保其上部垂直。
2)墙插筋在上端绑扎3根水平筋固定。
3)为保证插筋垂直、准确,采用搭设钢管架子加固。
4)检查搭接接头位置,接头要按图纸要求,每隔一根错开。
底板的接头位置必须相互错开,底层双向钢筋搭接在距离跨中1/3部位区内。
(3)墙体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清理、调整原有插筋钢筋→连接、绑扎墙体竖向钢筋→绑扎墙体水平钢筋→绑扎拉筋及洞口加筋→放置塑料定位卡
2)调直墙身处预留钢筋时,保护层过大或过小及出线墙筋按照1:6调整到位。
6.8.5.4钢筋定位措施
(1)墙体采用绑扎“梯子筋”的方法定位,梯子筋采用比墙体竖向主筋大一个型号,用于代替墙体竖向主筋。
根据墙体宽度,1.5~2m的步距与墙体钢筋同时绑扎,主要保证钢筋排距。
(2)在墙体上、中、下部设置三道长度比墙宽小2mm(考虑到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的微变形)的顶模筋,控制保护层厚度。
6.8.5.5绑扎成型验收
(1)核对图纸,到现场检查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是否正确,并用尺量检查钢筋的间距和锚固长度;特别要检查负弯矩筋的位置。
(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3)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缺口、松动、变形现象。
(5)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片状)铁锈等。
6.8.6模板工程
6.8.6.1模板选型
为了使混凝土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并确保结构“高优良主体”质量目标,模板工程采用钢木结合的施工方法。
并进行优化模板设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价。
6.8.6.2模板设计
(1)墙体模板采用多层板木模,配制木龙骨、钢管支架,三段式止水螺杆穿墙加固。
(2)为防止模板的轴线偏移,除在地面上弹出模板控制线外,并在墙体钢筋网片下部5cm处焊接模板定位筋,定位筋的长度小墙体厚度2mm、定位筋间距1米,并用水平尺确保定位筋与墙体线相平。
6.8.6.3 模板安装
(1)按位置线焊墙下口定位筋(比墙厚少2mm),根据模板安装图就位模板,按从角部到中部的原则,先安装阴阳角,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拼装。
(2)为防止模板底部漏浆,在立模板位置放置50mm宽,1cm厚海棉条与墙边线齐,不得进人墙内。
拼装前预先在模板边肋处沿模板板面粘贴20×10mm自粘海棉条。
(3)组装模板时,要使两侧穿孔的模板对称放置,以使穿墙螺栓与墙模保持垂直。
模板的对拉螺栓孔要平直,穿对拉螺栓时,不得斜拉硬顶,钢楞接头必须错开,搭接长度必须不少于200mm。
(4)模板安装时要边就位、边校正,并随即安装各种连接件、支承件或加设临时支撑。
相邻模板边肋用U形卡连接的间距不得大于300mm。
(5)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自检,检查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接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办理预检手续。
6.8.6.4模板拆除
(1)墙体: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损坏,方可拆模。
(2)先松动穿墙螺栓,退出穿墙螺杆,使模板向后倾倒与墙体脱离开,如果模板与墙体有吸附或粘连时,可用撬棍从模板下口撬一下松动模板,不得在上口撬模板或用大锤砸模板,以保证不损伤混凝土墙体表面和棱角。
6.8.6.5墙体模板验算
墙体模板的验算内容包括木模板背楞、对拉螺栓是否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