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和评价建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师的教学评价
• 评价目的:促教师发展。 • 评价内容:教学任务的完成、保护学生 的自尊心、激发学生成长的愿望。 • 评价主体:自我、学生、同事、领导、 家长。 • 评价方式:反思、个案分析、研讨、学 生考试。
谢谢大家! 再见
△项目评价
(1)项目:自主设计 (2)评价: 个人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与反思表格样例
学生姓 名 关于所选项目的描述 对项目的自我评价 ◆在项目中我要努力达到的目标是: ◆我实际上做到的有: ◆我学到了: ◆对本项目,我感到自豪的是: ◆下次我需要在如下方面做出改进: 教师意见: 教师姓名: 日期 日期
①自我报告 ②同伴评价
猜人技术
• 指导语:下面所列出的是对这个教室中 一些学生的描述。仔细阅读并写下最适 合每个描述学生的姓名。你可以写下这 个教室中任何一位学生的姓名,包括今 天缺席的学生。你的选择不会被其他任 何人看到。请写下学下姓名: 1、喜欢与其他人一起学习和游戏的同学是: 2、愿意同其他人分享物品的同学是: 3、愿意帮助他人完成作业的同学是: 4、在游戏中总是确保没有漏掉其他人的同学 是: 5、总是鼓励其他人做得更好的同学是: 6、对有难处的人比较友好的同学是:
△观察与记录
• • • • ①观察和记录什么行为 ②有效使用轶事记录法 ③轶事记录书写指导 ④一个轶事记录案例
轶事记录书写指导
1、描述要简短、具体。 2、简明扼要地描述学生所说、所做及其轶事发 生的情境。例如:今天在操场上打篮球时, 邓垒和金帆选择了不同的组。王昊说道: “我想参加金帆那组,要不我就不玩了。” 3、不用概括性的语言来描述学生的典型行为。 (例如:今天在操场上,王昊再次表明他想 用他自己的方式行事。)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从抽象 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从抽象 空洞的说教到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怎么办? (1)教师的角色 (2)走出课堂与引入课堂相结合 (3)开放的课堂:通过深入而开放的讨 论,引导共识的形成。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向教师提出要求:要启发、引导、创设条 件、营造氛围等; (2)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 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是将书 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通过自 主学习,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 自我成长的需求。 (3)自主学习的方法,主要有调查、讨论、 访谈等,并要求学生之间合作、互助。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和 评价建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 • • • • • • 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必要性 关于课程性质和特点 对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关于课程设计思路 关于课程内容的说明 关于课程目标 教学和评价建议
《思品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有四条: 思品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有四条: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一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二 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四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成长记录袋项目评价表样例
学生姓名 关于所选项目的描述 学生意见 ◆我选择该项目放进我的成长记录袋,是因为: ◆请注意: ◆其他意见: 教师意见: ◆所选项目的优点: ◆要考虑的事情或者需要改进的领域: ◆其他意见: 教师姓名: 日期 日期
△关于考试
(1)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 学生的学习和思品状况做出评价。 (2)考试方式: ①辩论 ②情景测验 ③纸笔测验 (3)某些类型的思考题和题干示例
一、关于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3、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4、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从抽象空 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从抽象空 洞的说教到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为什么强调? (1)联系生活实际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 重点。 (2)使学生在观念混杂的现实中树立正确 的观念的需要。 (3)思想品德总是历史的、现实的。
评价建议
• • • (一)评价目的与原则 一 评价目的与原则 (二)学生学习评价 二 学生学习评价 (三)教师的教学评价 三 教师的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理念
◆评价依据由以往的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 重,以往的评价是对“过去”的关注,新的评 价理念是对发展、提高、未来的关注。 ◆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新的教育评 价是以包括被评价者在内的学生、教师、学校、 家长、社会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 价更能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评价焦点不再以结果为中心,而是在评价反馈 后强调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同以及对原有状态 的改善。
影响课堂情景的四种因素
• • • • 教师 学习者 学科内容 教育环境
悦纳自己
顺序 为己画 像 小故事 会 自我设 计 悟读诗 歌 心灵导 活动目的 航 认识自 形成自我形 己 象 悦纳自 领悟悦纳自 己 我的重要 完善自 设计合理的 己 理想自我 应该~~ 更深刻地领 悟~~~~ 认知过程 总体 思路 感性体验 在活 理性分析 动中 感性体验 体验, 理性思考 再到 明理, 践行 再到 践行。 再认识
轶事记录书写指导
4、不用评价性的语言来记录轶事,即评价学生 的行为是受欢迎的还是不受欢迎的,是好的 还是坏的。(例如,今天在操场上,王昊不 仅自私,而且具有破坏性。) 5、不用解释性的语言来记录轶事,即解释行为 的 原因, 通常是 根据单 一的一 般性原 因。 (例如:王昊不能与其他人一起愉快地打篮 球,因为他是个受到溺爱的孩子。)
△本课程的评价理念
• ◆评价内容更全面。新的评价不仅关注 知识的评价,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 ◆评价方法多样化,以往的评价只是用 纸笔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新的评价方 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观察法, 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 录等方法。
△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 德实践
①将普遍的道德规范及道德情感体验转化 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实践内容,引发学生 个体化的道德情感体验。 ②通过个体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使学生 体会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 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③道德实践与道德体验的相互转换。
四种类型的学生主体活动
• • • • • • 学生主体外部活动 学生主体内部活动 学生主体外部活动的内化(展开、简化) 学生主体内部活动的外化 复现式 创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