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创新”做足红色文章增强爱教基地吸引力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
近年来,我们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发挥帅乡优势,助推开县发展”专项活动为载体,在观念、内容、形式、管理上创新,大大增强了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创新观念,加大投入,加快纪念馆和故居硬件建设
按照“高端规划、超常规建设、大手笔投入、后来者居上”的理念,对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进行重新规划,纪念馆新征地31亩,总面积达到60亩,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影视教育厅、大型军事器械展示园,对各个景点进行了重建、扩建、绿化、美化。
在纪念馆下端、汉丰湖旁,规划建设一个1.5万平方米的广场,将纪念馆与汉丰湖连接成一个整体。
故居新征地亩,新建了刘帅跃马铜像广场、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扩建了刘帅陵园。
二、创新内容,整合资源,着力丰富教育内涵
成立了刘伯承精神及军事思想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刘帅诞辰118、119周年,我们组织县内外相关人士80多人,召开了刘帅精神研究座谈会,收集来自县内外36篇文章,编印了《刘伯承精神研究》文集。
广泛征集文物资料,通过刘帅亲属、二野军大校史研究会各地校友、南京军事学院、刘帅“老部下”等多种渠道,征集有关刘帅的文物史料1000多件。
创办《军神》馆报和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互联网站,扩宽了宣传载体。
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刘伯承元帅》,前不久在纪念馆举行了开机仪式。
创作刘帅故事24个,在重庆卫视
《百家故事台》栏目播出。
三、创新形式,注重结合,不断拓展宣传载体
一是与节庆活动相结合。
利用“清明”、“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节庆日,组织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传承弘扬刘帅精神”、“弘扬刘帅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刘帅精神记心间、我为团(队)添光彩”等主题教育活动200余场次。
二是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大力开展“馆校联谊”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推出了“红色之旅六个一”活动(即“吃一顿红军餐,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革命课,唱一首红军歌,扫一次烈士墓”),让广大青少年体验革命生活,接受革命洗礼。
在全县中小学开展“雏鹰行动”,选出优秀少年队员成立“雏鹰志愿讲解团”,到纪念馆参加培训,成为各个学校宣传弘扬刘帅精神的生力军。
三是与“唱读讲传”活动相结合。
在天天红歌会开县周活动中,推出了《你的名字》、《在太行山上》等歌颂刘帅的歌曲。
编排了传诵刘帅的舞台节目、歌曲、情景剧12个在送文化下乡中演出。
派出讲解员开展“六进”活动,讲刘帅故事、革命故事120多场次。
四、创新机制,加强管理,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是修订完善了纪念馆管理处运行规则。
出台包括学习、会议、财务、请销假在内的11个制度。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
通过学习培训、上派下挂、横向交流、适岗锻炼等多种方式,大力提升现有队伍素质,有2名同志被派到宣传部锻炼,1名同志到工业园区挂职,1名同志担任村主任助理。
三是狠抓业务培训。
建立了机关夜校,每周二晚集中学习两个小时,分期分批派讲解员到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参加培训学习。
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力。
通过公招、选调、招聘引
进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人。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纪念馆和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