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张兴丽
内容摘要:英语家庭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而且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新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以便让学生在课外有效地学习英语。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且科学合理的布置家庭作业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家庭作业有效性
“作业”细究起来,源于《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习”,本意为对所学知识温习、巩固。
本文中所提的“家庭作业”,是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回家完成的功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
我在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过程中感受到小学英语教学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虽然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学生在课上所学的内容由于在课后得不到有效巩固而忘得干干净净。
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巩固所的知识,很多教师把“听磁带、抄单词、背课文”作为学生主要的作业形式。
这样的作业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也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如何设计和评价小学英语课外作业,使其真正有效起来,值得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关注和思考。
如何才能更好地、合理地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呢?我通过实践和观察,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筛选,明确目标。
首先,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精心筛选,在学生平时的作业和实际教学中,多加留意,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学生易出错或必须牢固记住的内容,以此作为训练的重点。
其次是任务、目的明确。
教师可对作业内容做适当调整和补充,达到训练的目的即可,切忌过多过繁。
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作业”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布置作业,什么样的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即布置怎样的作业及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或取得什么样的成效。
并通过对作业的检查,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进而调整自己布置作业的思路。
有些内容可采用长期性巩固的方法,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消除遗忘,不可一次堆的过多。
反之,“欲速则不达”,只能是事倍而功半。
再次对学生的情况也应明确。
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能力,在布置作业时更有目的性。
二、作业分层,提出要求。
新课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全面的基础,从素质结构上体现个体内差异的合理性,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
而分层布置作业正是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是课堂差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
要合理的设计并注意作业的分层布置,作为我们老师首先会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善于区别对待。
在能力品质上,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在兴趣和爱好及气质、性格和性别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
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完成同一水平的作业中出现了尖子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吃不了”等问题。
我认为英语作业的布置首先要讲究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趣味性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了解自己的学生,注意发现和收集
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并以此作为作业的素材,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授颜色的单词,如yellow , green, red, blue, white …,可布置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哪些东西带有这些颜色,把它们画下来,并带来向同学介绍“The sun is red.The sea is blue.The milk is white…”这样学生有兴趣去做,乐意把自己画的图画向其他同学展示,会努力把头脑里积累的单词和句子说出来。
作业就能做到有趣味性,学生在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了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学习。
而且,在最近教授水果单词的时候,我特意把这些单词抄写的决定权让给了学生自己,让他们把他们最爱吃的水果少抄两遍,而不怎么喜欢的可要多抄点两遍。
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可以说那是相当的高啊。
虽然有人说这样有的学生会乘机偷懒,但通过连续的默写证明,让学生在兴趣中抄写英语作业,同样有着与众不同的良好效果。
相反,机械的抄写、重复呆板的练习可以说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无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这样也势必影响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
所以,在作业布置时,适当的“减法”还是必要的啊。
三、兴趣促成功。
我们传统的英语家庭作业对学生而言是缺少魅力的。
传统模式下的作业是对学生课后复习行为进行督促检查的一种手段,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堂教学的强化”。
长期以来,由于对英语教学目的认识的不足及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误区,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发展,也遏制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被冷落了,学生苦不堪言,作业自然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与多姿多彩课堂教学相比,课外的英语学习当然无“兴趣”可言。
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英语作业对学生而言应具有相当的魅力,应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成功的动力,兴趣是学生作业的原动力。
富有情趣的作业,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完成,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体现趣味性,应由单一的抄抄写写、听听读读走向多元化的形式设计。
多元化的、形式迥然的作业设计,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正是与英语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
多种感官参与的作业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温故”,更多的是在兴趣驱使下的实践、探究、创新的过程。
1、绘画式作业——让英语作业也“靓”起来
英语是一门审美性很强的学科,儿童又是“天生的艺术家”。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来巩固、应用所学知识。
如,在颜色教学中,引入绘画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单词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眼睛来观察生活,画画我的家,画画我的花园,画画我的教室等等。
用画笔来展现五彩缤纷的生活。
这样的作业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让他们乐于做,而且积极做,充满色彩的英语作业也就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
2、表演式作业——让英语作业“动”起来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
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些英语对话生活性很强,适合朗读,
可让学生回家把自己充满感情的朗读给家人表演;有些对话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改写成let’s chant 的形式。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学习了数字1-20后,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学数字编一首小歌谣,有的学生开动脑筋,在积累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做出了这样的作业:
One, two, go to the zoo!
Three, four, bounce the ball!
Five, six, it’s nice!
Seven, eight, make the cake!
Nine, ten, say it again!
学生通过这些作业形式,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
Chant的节奏、韵律、重复、简单的词汇及配合的动作都使学生好像感觉在玩(play)中完成作业,而不仅仅是为学(learn)才做作业(do homework)。
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
小学生不但喜欢看文艺节目,更喜爱模仿。
又如教材《A good idea》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运动项目名称组成一个小方队来表演。
让他们自由组合编排、演练,有着浓厚的兴趣。
结果就在教室里出现了英语式的边赛边演的情景。
这样的作业给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学生兴趣盎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学生在编编排排、读读背背,说说笑笑的气围中,既不知不觉地复习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
四、作业设计的评价
作业设计的评价能帮助更加准确地发挥作业的学习机制,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调整作业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并提供操作性的方法。
我们主要从作业本体和学生两个方面对作业进行评价。
要进行作业的本体评价,首先要了解怎样的作业才是理想的作业。
理想的作业有8个特征:作业设计意图明确清晰;作业陈述准确恰当;作业形式灵活,为学生所喜爱:作业选材要贴近生活;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与前期作业、后续作业要有一定的相关和衔接;答案要具有开放性;内容要有思想性。
教师自我检查评价设计时逐点对应考虑。
除对作业本体进行分析外,我们还要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和结果了解分析该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主要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作业完成的有效性。
参与程度主要观察学生的抄袭现象与主动参与的比例,作业的有效性作业完成效果是否与预期一致。
家庭作业的布置,看似小事,实则意义重大,希望我们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多动脑筋、合理有效,真正达到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把作业有效性落到实处,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教学法》
《小学生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