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轮作施肥技术

第七章轮作施肥技术


种肥
基肥
追肥
30000
75
310
75
275
70
360
90

N 112.5


P 16.5
K 93.4

N 222.0

P 30.3
K 209.2
圈肥
尿素
75
磷酸氢二铵
硫酸钾
圈肥
尿素
150
磷酸氢二铵
硫酸钾
30000
230
75
275
140
342
60000
540
150
550
210
702
90
注 : ① 尿 素 中 氮 和 磷 酸 二 铵 中 氮 的 利 用 率 按 40%计 , 磷 的 利 用 率 按 20%计 , 硫 酸 钾 中 钾 利
用 率 按 50%计 。
② 厩 肥 中 的 氮 以 培 养 地 力 之 用 , 不 计 供 氮 量 , 磷 含 量 低 忽 略 不 计 , 钾 则 按 含 钾 ( K) 0.5%, 且 利 用 率 为 15%计 。
六、轮作制度下施肥技术的效果评价 ①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②作物产量对比分析; ③产值、成本、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④对轮作周其内施肥技术效果的合理性
P 81.0
50.7
30.3

K 571.5
362.3
209.2
(二)估算各个作物实现计划产量的 需养分量。
表 7-1 轮作周期内作物对养分的需要量
作物 计划产量 种类 (kg.hm-2)

9000



9000


计划产量所需 养分量(1) ( k g .hm -2 )
N 328.5 P 41.4 K 347.4 N 270.0 P 39.6 K 224.1
进行全面检验和评价。
有机肥的分配:主要考虑在冬小麦和春玉 米上,尤其是要加强春玉米上施用有机肥, 这样既能为春玉米提供营养,又能为下茬 冬小麦提供营养。
化肥分配:冬小麦和春玉米都要增加氮磷 肥的施用,而在甘薯上更要考虑钾肥的施 用,减少一些氮肥。
(四)立体种植肥料的分配原则
代表性立体种植方式:小麦/玉米—大白菜 →小麦—-大豆 立体种植肥料分配总的原则:是多施有机 肥,施好氮肥、养分协调数量充足。
土壤养分供给量
(kg.hm-2) (2) 土壤养分
地力产量 供给量
6000
219.0
27.6
231.6
5250
157.5
23.1
130.7
需要补给 的养分量 (3)=(1)-(2) (kg.hm-2)
109.5 13.8 115.8 112.5 16.5 93.4

N 598.5
376.5
222.0
二、不同轮作制下土壤理化性状变化
(一)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①它会使土壤中某种单一营养元素缺乏,造 成养分间比例失调;
②容易引起土壤传染的病虫杂草的蔓延与危 害;
③可能出现植物残体和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毒 物质在土壤中积累,使作物自身中毒。
④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二)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般作物轮作: 水旱轮作:连作“三多一少一慢” 2、调节土壤养分与水分的供应
有机肥分配:有机肥主要分配在小麦上, 在有机肥充足的地方玉米也可以分配一 些。
化肥分配:氮肥重点在小麦和玉米上, 同时考虑玉米上施入一部分氮磷,大豆 少施氮肥多施磷肥。
(二) 一年两熟制肥料分配原则
代表性轮作方式:小麦—玉米→小麦—玉米
有机肥料的分配:
第一种观点认为主要分配在小麦上。(1)小麦生育期 长;(2)小麦比玉米更为重要一些;(3)玉米生长期间高 温多雨,可以充分利用其后效。
P 81.0
50.7
30.3

K 571.5
362.3
209.2
表 7-2 轮 作 周 期 内 各 作 物 施 肥 技 术
作物 需 要 补 充 的 养 分 肥料种类
种 类 量 ( k g .h m -2)

N 109.5
厩肥

尿素

P 13.8
磷酸氢二铵
K 115.8
硫酸钾
施 肥 量 和 施 肥 方 式 ( k g .h m -2)
(二)茬口土壤肥力特性的形成特点: 茬口土壤肥力特性的形成既受到栽培作 物本身生物特性影响,又受到包括施肥 技术在内的栽培技术影响,还受到土壤 本身特性的影响,所以,评价某一茬口 土壤肥力特性的好坏是相对的。
(一)生茬 这一类茬口是指栽培过 禾谷类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茎 叶类作物的茬口。
由于生物量很高,以消耗地力为 主,在收获时又将大部分的生物量移 走,因此生物量及其养分归还的数量 少,一般少于20% 。
(二)半熟茬 这一类茬口是指栽培油料作 物、食用豆类作物和棉花等的茬口。
这类作物生物量较大,籽粒收获后,通 过根茬和落叶归还的生物量为干物质总量的 20—40%,且归还的养分总量也高,尤其是 食用豆类作物,根茬中含氮量为1.31%,比 小麦、玉米多40—70%,且叶中含氮量1.89%, 这些归还土壤后,能易于分解释放氮为后作 利用,同时豆类作物消耗地力比玉米少3倍, 比小麦少1倍,还能分泌氨基酸和有机酸等。
二、估算轮作周期内作物对养分需要总 量
(一)确定轮作周期内各种作物的计 划产量。
表 7-1 轮作周期内作物对养分的需要量
作物 计划产量 种类 (kg.hm-2)

9000



9000


计划产量所需 养分量(1) ( k g .hm -2 )
N 328.5 P 41.4 K 347.4 N 270.0 P 39.6 K 224.1
第二节 轮作制度下肥料的分配原则
一、一般分配原则
(一)均衡增产、保证重点原则
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制度中,小麦、玉米、 水稻、则为主要作物;
在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制度中,棉花则为重点 经济作物;
种烟地区,烟草则为主要经济作物; 在花生种植区,花生则是主要作物。这些主
要作物都是重点施肥作物,在肥料分配上应 给以足够的保证 。
第二种观点认为,小麦、玉米都需要有机肥作基肥, 则60-70%施在小麦上,而30-40%用在玉米上,保证均衡增 产。
化肥的分配:小麦、玉米同样对待,要分地 力情况、产量目标、养分种类而确定。
(三)两年三熟肥料的分配原则
代表性轮作方式:冬小麦—甘薯→春玉米
总的原则:是保证一年多熟的,兼顾好一 年一熟。
不同作物需要水分的数量、时期和吸水能力
小麦、玉米和棉花、豆类(苜蓿)作物需水多、 耐旱能力弱; 谷子、甘薯等作物需水量少; 小麦、高粱、玉米、棉花根系入土深; 谷子、薯类、和水稻等根系入土相对较浅;
3、抑制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大豆 姜 水稻
三、轮作制下茬口土壤肥力特性
(一)茬口土壤肥力特性:是指栽培某 一作物后,前作对后作的土壤理化性质 及病虫杂草感染影响特点。
四、轮作制下养分归还特性
1、低度归还型 一般认为归还比例低于10%, 有氮、磷、钾三种元素。在施肥上必须重视氮、 磷、钾肥的补充,特别是磷的补充。
2、中度归还型 归还比例一般在10-30%,有钙、 镁、硫、硅和钠等元素。这些元素在酸性土壤上 应补给,而在石灰性土壤上可以不必补给。
3、高度归还型 归还比例一般大于30%,有铁、 铝和锰等元素。对于这些元素一般可以不必补给, 但在石灰性土壤上由于该元素的有效性低,有时 也可补充一些铁和锰。
土壤养分供给量
(kg.hm-2) (2) 土壤养分
地力产量 供给量
6000
219.0
27.6
231.6
5250
157.5
23.1
130.7
需要补给 的养分量 (3)=(1)-(2) (kg.hm-2)
109.5 13.8 115.8 112.5 16.5 93.4

N 598.5
376.5
222.0
第七章 轮作施肥技术
河南农业大学 韩燕来
主要内容: 作物的轮作类型及肥力特性 轮作制下肥料分配的一般原则 轮作制度下施肥计划的制定
第一节 作物轮作类型及其肥力特性
轮作的概念:轮作(Crop rotation)是在同 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一、一般轮作类型
按熟制特点来分,常见的轮、连作 类型有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两年 三熟和三年五熟等。
潜力的轮作方式。
(二)了解当地经济状况和生产条件 近三年总产值; 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农田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 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找出当地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
(三)了解当地肥料施用现状
常年使用的肥料种类; 每公顷肥料投放量; 施用方法及其相应的肥效; 肥料利用率; 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三)熟茬 熟茬主要是指栽培豆科绿肥, 牧草等作物的茬口。
豆科绿肥作物有很强的固氮作用,多 年生牧草,每年固定的氮量为112.5 kg.hm-2、苕子为93kg.hm-2。
(四)休闲茬
可以活化土壤养分,节纳雨水,对稳 产和高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休闲茬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是以消耗 土壤潜在肥力为代价的,所以,在休闲茬 上安排作物要着重增施有机肥补充土壤有 机质和养分。
土壤养分供给量
(kg.hm-2) (2) 土壤养分
地力产量 供给量
6000
219.0
27.6
231.6
5250
157.5
23.1
130.7
需要补给 的养分量 (3)=(1)-(2) (kg.hm-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