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专题一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只是相对来说更复杂一些,一般概括为如下几大类: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例:(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英语)作业。
(注:此例处所标识的主语和谓语均只指向了主谓语的中心词。
这是用的中心词分析法,按层次分析法,符号“‖”之前的全部都是主语,之后的全部为谓语。
后四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前两种的深入划分,是修饰、补充和说明前两者,以组成句子完整语意的成分。
后面未做说明时,主要以中心词分析法为标准。
)主语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一般位于句首,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
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等,多指人或事物。
例如:①.沙锅‖可以炖豆腐。
(名词)②.九‖是三的三倍。
(数词)③.我们‖打算今天去郊游。
(代词)④.他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
(“的”字短语)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
这样的主语是把动作、性状或事情作为陈述的对象。
例如:①.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动词)②.整齐‖比不整齐好。
(形容词)③.拆台‖比搭台容易多了。
(动宾短语)④.公正和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形容词短语)此外,主语还可以由主谓短语充当。
例如:①.他不参加‖是个好事。
②.老年人上大学‖已经不新鲜了。
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用来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
例如:①.你‖瞧。
(动词)②.太阳‖红艳艳的。
(形容词)③.他们‖热爱篮球。
(动词短语)主谓短语做谓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例如“他头脑冷静”。
名词性词语有时也可以做谓语,但比较少见,且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例如:①.明天清明节。
②.她大眼睛,红脸蛋。
宾语在句子中,动词多充当谓语,但真正单独做谓语的情况(如上面谓语例①)并不普遍,很多情况下,动词后都接宾语。
宾语是动作行为所支配和关涉的对象,宾语必须依托动词性谓语中心词存在,宾语一般由名词性成分充当。
例如:③.他在拍桌子。
(名词)④.我真不想告诉他。
(代词)⑤.这间客厅有二十平方米。
(数量短语)有时,宾语也可以由谓词性成分或主谓短语充当。
例如:①.最有效的防御是进攻。
(动词)②.获得别人尊重的前提是尊重别人。
(动宾短语)③.谁说今天不下雨?(主谓短语)定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在句中多用来对主语或宾语起描写和限制作用。
(往往有“的”字作为标志)描写性定语的作用主要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此类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如“壮丽的故宫、绿油油的庄稼、风平浪静的港湾”。
限制性定语的作用主要是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这种定语越多,中心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的范围就越小。
一般来说,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区别词都可以表限制。
例如“颐和园的湖光山色、冬季的阳光、驮炊具和帐篷的骆驼、一块树皮”。
定语有时有很多层,即多层定语。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从离中心语最远的词语算起):①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表示“谁的?”)②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表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③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表示“多少?”)④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表示“怎样的?”)⑤形容词性词语(表示“什么样的?”)⑥表示性质、类别或范围的名词、动词(表示“什么?”)。
例如:①他的③一件④刚买的⑤新⑥羊皮夹克也拿来了。
①他爷爷②解放前收罗的③一方④有十五厘米宽的⑤优质⑥泰山石砚被他不小心砸碎了。
状语(标志:地)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在句中也多用来修饰谓语中心语。
状语除了由副词外,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充当;介宾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
状语的意义类别可粗分为限制性和描写性两类,限制性状语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在副词、介词中有介绍)。
例如:①.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②.大冷天,她脸上[红扑扑]地冒热气儿。
③.他[用彩笔],[在报纸上],[规规矩矩]地划了一条抛物线。
状语有时也有多层,依定语一样,其次序问题比较复杂,取决于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的需要。
大致的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
例如:[昨天]许多代表[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补语(常用标志字:得)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下面以补语的构成谈组成。
①结果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动作行为有因果联系。
如:他把眼睛都哭<肿>了。
这个字写<错>了。
②程度补语。
这类较少,仅限于“极、很”等。
如:心里痛快<极>了。
这孩子讨厌<死>了。
③状态补语。
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使用“得”作标志。
如: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那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④趋向补语。
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如:远处传<来>了脚步声。
人们绝不会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句子成分练习题:1、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2、(我家的)猫 [最]怕陌生人。
3、祖父 [正在] 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4、(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5、[一大早],(勤奋的)同学们[就[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复习(各门)功课6、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7、(薄薄的)轻雾浮起<在池塘里> 。
8、乔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9、我[已经]读<过><两遍>了。
10、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
11、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12、(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13、(会变色的)花[很]多。
14、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15、(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16、(一斤)苹果[五角]钱。
17、小李这个人性格非常好。
18、爷爷一句话都没说。
19、(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20、今天星期六。
21、今天是星期六。
22、说话[要]简洁〈一些〉。
23、[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鲁迅《一面》)24、他[身体]健康。
25、(长颈鹿)脖子[很]长。
26、[这时候],(我的)脑里[突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27、(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8、[昨天],(全班) 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29、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30、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3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3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34、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35、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6、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7、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38、[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39、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40、(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41、(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直往下]落。
42、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43、(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44、(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45、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46、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47、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48、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49、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50、陈然高兴<极了>!51、东西[就]在(这)(口)井<里>!52、(一个)青年躺[在](石制的)手术台<上>。
53、(皇帝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赞美!54、他[快乐的][简直][要]跳<起来><了>!55、《东方红》是(全国)(几万万人民的)心声。
56、(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都有!57、[自从处死了伪村长],敌人[疯狂的][进行]报复!58、[一九一六年夏天],雷锋[到佳木斯]执行任务!59、[为了保密],(党组织的)(几个)领导人看了[都] <毁掉><了>!60、(几个月的)监狱生活,使陈然增长了(许多)(地下斗争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