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陆深《俨山外集》《明史·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陆深《俨山外集》四十卷。
”陶宗仪《说郛三种》之《说郛续》卷四:《俨山纂录》,上海陆深。
P176都穆《南濠居士文跋》卷三陆翰林藏乡先生诸帖:(续修四库全书本)922/P645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七史十三:陆文裕在翰林时,充经筵日讲官。
一日讲罢,面奏曰:“今日讲章非臣原撰,乃经阁臣改纂者。
陛下有尧舜之资,当令诸臣各陈所见,则圣德日新,庶无壅蔽之患。
”时桂见山当国,文裕谪授山西提学副使。
陆文裕公为山西提学时,晋王有一乐工,甚爱幸之。
其子学读书,前任副使考送入学。
文裕到任,即行文黜退之。
晋王再四与言,文裕云:“宁可学校少一人,不可以一人污学校。
”坚意不从。
观此二事,文裕之刚诀,亦近代之所仅见者也。
(中华书局1959年本)P147董谷《碧里杂存》卷上《陆俨山》:陆俨山祭酒深,嘉靖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以疾终。
经一日夕未殓,复苏自言曰:“初见一吏人,相请至一大衙门。
主者出,迎入后堂。
坐定命取禄寿簿来,检之曰:‘公之功名富贵,美矣。
但平生有短行者三事,故折公寿算,今尽于此矣。
尚有三日,且请还。
’复送出门,适见拘系一罪人至,乃俨山弟也。
因言于主者,主者即命放之,曰:‘汝且去,与老先生同来。
’”遂苏,时其弟亦久病。
果越三日,同时而卒。
(丛书集成初编本)P69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一《戴文进不遇》:宣德间,昆山画士谢庭循虽以画蒙宠,终日侍御围棋。
时钱塘戴文进画法极高,与等辈十八人行取至京,皆不及戴者。
考试,令戴画龙,戴本以山水擅名,非其本色,随常画龙皆四爪,呈御,上大怒,曰:“我这里用不得五爪龙,著锦衣卫重治,打御棍十八发回。
”余十七人皆得用命也。
盖为谢所轧云。
苏州周东村说。
宣宗又尝问谢曰:“还有一戴文进,闻画得好。
”对曰:“是秀才,画欠精致,是隶家画也。
”卒不得进。
上海陆子渊司业亦云,戴曾画山水进呈,宣宗称善,令谢视之,谢指擿其失,曰:“好固好,但舟中岂有穿红袍钓鱼之理?”遂弃去弗用。
P18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每见馆阁诸先达,对后学缕缕道国朝典故。
先文裕公出入馆阁,前后几四十年,每见国朝前辈,抄录得一二事,便命不肖熟读而藏之。
(丛书集成初编本)2920/P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先文裕公以祭酒在讲筵面奏,外谪将十年,乃自外藩内补。
寻复翰林,奉命与尚书张文定公邦奇同修玉牒,日事馆阁,颇承圣眷。
辛丑自陈得归。
未几,文定亦南擢。
越二岁,上在西苑,语大学士石门翟公銮,以翰林无人,因问张邦奇、陆深何在?翟以实对。
上曰:“二人才识何如?”翟对曰:“陆远过于张。
”上曰:“我记他曾出作提学官否?”翟曰:“是外谪递迁。
”上复曰:“是桂萼害他。
”桂,太傅文襄公也。
往在内阁,以先公面奏忤意,因下石。
不意蒙圣明洗过,记忆如此。
子孙犬马何以为报耶?(丛书集成初编本)2920/P19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七《经籍》二十七史部史评:陆深《史通会要》三卷(深见杂史类)。
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
弘治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
卒,谥文裕。
事迹具《明史·文苑传》。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本)P4176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一《经籍》三十一史部地理下杂记:陆深《蜀都杂钞》一卷(深见杂史类)。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本)P4198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四《经籍》三十四子部儒家下:陆深《同异录》二卷(深见史类)。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本)P4211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七《经籍》三十七子部杂家中杂说:陆深《停骖录》一卷《续录》三卷《河汾燕间录》二卷《传疑录》二卷《春雨堂杂抄》一卷(深见史类P4156)。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本)P4230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八《经籍》三十八子部杂家下杂编:陆深《俨山外集》三十四卷(深见史类)。
(臣)等谨案:是编乃其劄记之文,其子楫汇为一集。
凡《传疑录》二卷,《河汾燕闲录》二卷,《春风堂随笔》一卷,《知命录》一卷,《金台纪闻》二卷,《愿丰堂漫书》一卷,《溪山馀话》一卷,《玉堂漫笔》三卷,《停骖录》一卷,《续停骖录》三卷,《豫章漫钞》四卷,《中和堂随笔》二卷,《史通会要》三卷,《春雨堂杂钞》一卷,《同异录》二卷,《蜀都杂钞》一卷,《古奇器录》一卷,《书辑》三卷。
核其大致足资考证者多,在明人《说部》之中,犹为佳本。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本)P4240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九《经籍》三十九子部小说家上杂事:陆深《玉堂漫笔》三卷《金台纪闻》二卷《春风堂随笔》一卷《知命录》一卷《溪山馀话》一卷《愿丰堂漫书》一卷(深见史类)。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本)P4245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一《经籍》四十一子部谱录:陆深《古奇器录》一卷(深见史类)。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本)P4253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八《经籍》四十八子部杂艺术书画:陆深《书辑》三卷(深见史类)。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本)P4282赵用贤《赵定宇书目》《稗统目录》黄葵阳家藏:八十一册,《俨山外集》。
P135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陆深《文裕集》一百卷,又《续集》十卷,又《外集》四十卷。
焦竑《玉堂丛语》卷三《讲读》:经筵面奏,近世无闻。
惟嘉靖甲申夏,吕修撰柟言,五月十二日献陵忌辰,是日讲筵,君臣不宜华服。
己丑夏,陆祭酒深言,讲官讲章,不宜辅臣改窜,使得自尽其愚,因以观学术邪正。
吕未几以论礼谪解州判官,陆竟以是谪延平同知。
程正叔词严义正,范尧夫色润气和,皆贤讲官也,今难其人矣。
(《今言》) P75焦竑《玉堂丛语》卷三《荐举》:杨文贞公士奇当国时,有手摺子书知府以上姓名,怀之袖中,暇即展阅。
尝闻宋吕申公尝籍记人才已用未用姓名,事件当行已行条目,谓之掌记,与公政同。
(《陆俨山外集》) P95焦竑《玉堂丛语》卷五《方正》:陆文裕公为山西提学时,晋王有一乐工,甚爱幸之。
其子学读书,前任副使考送入学,文裕到任,即行文黜之。
晋王再四与言,文裕云:“宁可学校少一人,不可以一人污学校。
”坚意不从,乃已。
P160焦竑《玉堂丛语》卷八《志异》:少师脢庵刘公健字希贤,洛阳人也。
赠太师,谥文靖,九十四岁终时亦无疾。
康修撰德涵云:“往岁奔丧西归,见公于洛阳里第,留入卧内,微揭帏帐示之,双瞳炯然,童颜黑发,自帏中语云:‘往岁陈澜编修借来俞琰参同,是汝批抹的,却是我几被此书悞了。
’既而,相对则一老翁也,大声云:‘我眼泪已昬闷闷,见人休胡说。
’丁宁再三。
德涵以为仙去,入殓时甚轻,惟夫人知之,故速举入柩,人不甚传云。
”(《陆俨山外集》) P265朱国祯《湧幢小品》卷十《稀鬓中允》:陆文裕公以詹事推少宗伯,同郡孙文简公以少詹事副之。
世庙独用文简,尝称文简稀鬓中允,盖属意久矣。
文裕竟卒于位,赠少宗伯。
文简以太子少保,大宗伯,致仕,赠太子太保……。
P210赵琦美《脉望馆书目》集部本朝文集:《陆文裕公外集》八本。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本)P1469徐火勃《徐氏笔精》卷六《文订》《倪朴自叙》:陆俨山尝云:浦江倪布衣朴,善著书自叙曰:今之学者大抵急于利禄,而专务于时文。
故不识者不肯目,而识者未暇观也。
今时著书者亦多,求其披阅至终卷者,几何人哉!(杂著秘笈丛刊,台湾学生书局1971年本)P591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三《方正》:陆文裕公督学山西时,晋王爱幸一乐工,其子学读书,前任督学考送入学。
公到任,黜之。
晋王言之再四,公云:“宁可学校少一人,不可以一人污学校。
”P518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三《方正》:陆深为讲官。
一日讲罢,面奏曰:“今日讲章非臣原撰,乃经阁臣改窜者,陛下有尧舜之资,当令诸臣各陈所见,则圣德日新。
”P518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五《栖逸》:陆文裕公语朝士云:仅之迂狂,蹶而不悔。
近得秘法,朝参之余,杜门焚香,一味参禅习静。
虽书册尽,皆扫去,乃大有益。
P562佚名《近古堂书目》卷下小说类:《陆文裕外集》。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本)P1195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五《陆子渊》:(续修四库全书本)532/P562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四杂记:《陆文裕公外集》四册。
陆深,字子渊,嘉靖初掌詹事府,松江上海人。
P106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陆詹事深》:深,字子渊,上海人。
弘治乙丑进士,繇庶吉士授编修,以祭酒充讲官。
讲毕,面奏:“阁臣改易讲章,令讲官不得尽职。
”左迁延平府同知,历副使布政使,召还,以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扈从世庙南巡,掌行在翰林院印,御笔抹去“侍读”二字,进詹事府詹事,致仕。
谥文裕。
公少与徐昌国善,切磨为文章,有名于时。
工书,做李北海、赵承旨。
品騭古今,赏鉴书画,博雅为词林之冠。
遗文百卷外,有《河汾燕间录》、《玉堂漫笔》诸书传于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版本,原中华上编本)P278尤侗《明史拟稿》卷二列传《陆深》:(二十四史订补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本)P866(第15册)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二子部小说家类:陆深《陆文裕公外集》四十卷[校:卢校无陆文裕公四字,外字在山字下]。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九《陆深》:(续修四库全书本)1698/P244徐乾学《传是楼书目》卷四集部别集:《俨山文集》一百卷,又《外集》四十卷,《续集》十卷。
附陆楫《蒹葭文集》八卷。
明陆深。
十六本。
又一部,一百卷,二十本。
《俨山外集》四十卷,陆深,四本。
(续修四库全书本)920/P867徐乾学《明史列传》卷五十四: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末进士。
选庶吉士,授编修。
刘瑾改深南京刑部主事。
瑾诛,复故官。
迁国子司业。
父忧归,久之不起。
嘉靖七年,召为国子祭酒,充经筵讲官,尝面奏讲章为阁臣所改。
大学士桂萼因进深原稿,言:“讲章,臣所更也。
”帝方向萼曰:“讲章宜由阁臣阅进,苟任讲官私意,将有杂说乱之。
”深复上言:“宜令讲官各陈所见,且于释诂之外,凡天下政事,举得条列,可以发聪明,绝壅蔽。
章入。
”帝责其欺妄,谪延平府同知,擢山西提学副使。
与御史赵镗争事互劾,镗谪官。
深逮问复职。
已改浙江。
仍视学政,三迁四川左布政使。
转光禄卿大学士夏言。
深门生也。
荐改太常卿,兼侍读学士。
简官僚进詹事。
九庙灾,自陈致仕,居数年卒。
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深博学工书法,好著述,有声馆阁间。
(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本)P2379第六册。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陆深,字子渊,上海人。
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
选庶吉士,授编修。
刘瑾嫉翰林官亢己,悉改外,深得南京主事。
瑾诛,复职,历国子司业、祭酒,充经筵讲官。
奏讲官撰进讲章,阁臣不宜改窜。
忤辅臣,谪延平同知。
晋山西提学副使,改浙江。
累官四川左布政使。
松、茂诸番乱,深主调兵食,有功,赐金币。
嘉靖十六年召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