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药理学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高级药理学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药物从胆汁排泄的特点 某些药物经肝脏生物转化成为 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后,向胆管分泌。自胆汁排进十二 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或肠肝循环(图3-11),并使 药物作用明显延长。
三、药物从其他排泄途径排泄的特点
3.3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步骤为在酶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还原或水解等。
第二步骤为与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甘 氨酸、硫酸等)结合或甲基化、乙酰化 。
表3-1 药物的第一步骤转化
药物转化有赖于酶的催化。体内有两类转化的催化酶: 专一性酶和非专一性酶。专一性酶有乙酰胆碱酯酶、单 胺氧化酶等,它们能分别转化乙酰胆碱和单胺类药物; 非专一性酶为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
高级药理学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 学
3.1 药物的转运
药物的跨膜转运(transmembrane transport)或药物的转运 (transport)
药物的转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3.1.1 被动转运
又称下山转运或顺梯度转运。 图3-2 药物转运的基本模式图 图3-3 溶液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度的影响 图3-4 常用的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及其pKa值,弱酸性 药物的解离可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可随pH 值的降低而增加 图3-5 弱酸性药物(pKa=3.4,左)或弱碱性药物(pKa=8.4,右) 在胃、血浆及尿液中的解离情况示意图
药物的转化虽需酶参与且耗能,从理论上讲, 其消除速率属零级动力学,即药物浓度每隔一 定时间降低恒定数量,又称定量消除。
消除速率常数(k)是药物的重要药物代谢动力 学指血浆半衰期(half-life,t1/2),即血 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的t1/2与消除速率
常数(k)的关系为
t1/2
0.69或 3k0.693
k
t1/2
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t1/2可随药物血浆 浓度而有所改变,其t1/2与k的关系为
t1/2
0V.5mCa0x或 t1/2
0.5C0 k
3.3.5 房室概念和房室模型
图3-15 一室模型和二室模型示意图
3.3.6 表观分布容积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是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 药物应占有体液容积(以L或L/kg表示)
3.1 药物的转运(续)
3.1.2 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3.2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自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几个过程,即吸收 (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 和排泄(excretion),又简称为ADME系统(图3-6)。
·药物相互作用方式之一
3.2.5 排泄
排泄是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 排出体外的转运过程。
排泄是大多数药物自机体消除的重要方式。
一、药物从肾脏排泄的特点 药物从肾脏排泄的过程有:① 经肾小球滤过的药物经肾小管再吸收后,将剩下的药物排 出,这属于被动转运;②药物经近曲或远曲小管分泌到肾 小管而排出。这属于主动转运(图3-9,3-10)。
3.2.4 药物的转化或代谢(续)
表3-2 可被P-450代谢的常用药物 酶系统对药物进行代谢的过程见图3-8。 表3-3 酶诱导剂及酶抑制剂及酶抑制与药物的相互影
响举例 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系统特点 ·成员:P-450,NADPH等 ·功能:氧化、还原药物 ·活性个体差异大 ·超家族 ·酶诱导剂、酶抑剂
3.3.1 时量曲线
图3-12 时量曲线
3. 3 .2药物的转运速率及速率常数
一、被动转运
可用下列公式表达(参阅图3-13)
dCK SD Ch C1
dt
X
二、主动转运
常用米氏(Michaelis-Menten)方程式描述 dC Vmax C dt Km C
图3-14 一级动力学(左)及零级动力学(右)的时 量(消除)曲线
物的解离度而发生)
3.2.1 吸收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向血液循环中转运的 过程。
给药途径与药物吸收的关系 各种给药途径在吸收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点。 图3-7 口服、舌下、直肠、吸入用药后与首过
效应的关系示意图
3.2.2 与血浆蛋白结合
药物在血浆中或组织中可与蛋白质结合 (binding)成结合型的药物(bound drug), 未被结合的药物称为自由型药物(free drug)。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疏松、可逆 影响转运、药理活性(暂时) 结合率因药而异 药物之间的竞争和排挤 药物相互作用方式之一,可影响药效强度
药物的体内过程主要包括: 药物从用药后进入机体到离开机体可经历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并由此形成药物在体内的量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长 药物的上述过程是由于它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而产生的 药物转运的本质是药物的跨膜运动;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
常用的药物多属后者。 被动转运属于物理性扩散 影响被动转运的因素有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通过药
3.2.3 分布
分布是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细胞间液和细胞内 液转运的过程。
机体的各种屏障,如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等, 它们可影响药物的分布。
3.2.4 药物的转化或代谢
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可以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即药 物的转化(transformation)或称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又称药物代谢(metabolism)。 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可分为两个步骤:
3.3.3 药物自血浆的消除、消除动力学及消除速率常数
用药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由于分布、代 谢和排泄过程可使血药浓度衰减,这就是药物 自血浆的消除(elimination)。
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动力学均为一级消除动力 学,即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每隔一定时间降到原 药物浓度的一定比例,又称定比消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