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提高传播学

教育提高传播学


2.5 评价与反馈
• 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知识、能力、行 为等方面的变化,采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试等 形式。
2.6 调整再传送
• 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效果和反馈的信 息作比较,发现传播过程中的哪一环 节出现了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后, 再进行新的传播过程,然后再得到新 的反馈信息来不断地改善教学过程。
教学事件
引起注意 告知学生目标 刺激回忆前提性的学习 呈现刺激材料 提供学习指导 引出作业 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评价作业 促进保持和迁移
学习过程
接受各种神经冲动 邀活执行控制过程 把先前的学习提取到工作记忆中 突出有助于选择性知觉的特征 语义编码,提取线索 邀活反应组织 建立强化 邀活提取,使强化成为可能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悬念冲突:故事大悬念:相处九个月,卢兰如何瞒过贾其荣?当贾其荣知道真相时,能接受卢兰吗?
故事小悬念:
• 初次相识,卢兰为什么不告诉贾其荣自己真实的身份?
启发:如何设计教学问题 • 交往过程中,卢兰难道没有蛛丝马迹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是贾其荣故意装做不 知吗?
• •
增强吸引力 随着感情的加深,卢兰为什么一直不告诉贾其荣自己的真实身份?
第2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 模式
思考
1、为什么要通过传播过程去考察教育传 播现象?
2、为什么要用模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传 播的过程?
一、教育传播过程
• 传播过程? • 教育传播过程?
1、传播过程
• 传播过程(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 传播是一个动态的(dynamic)过程,既无始无终又无界限; – 传播过程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complicated structure) 的系统; – 运动(movement)是传播过程中的本质,传播结构是各 种关系相互变化的结果。
1.2 教育传播过程要素分析
• 教育传播过程包含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 • 媒体、编码、译码、受教育者、噪声、反馈与效果等。
1.2.1 教育传播过程要素分析
• 信息与媒体(media) – 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和事实,须转换为某种符号,通过某种 “媒体”才能传播出去。 – 媒体是指传送信息符号的有关工具。 – 好翻译也是一种传播行为。注:后面章节对媒体等还会有 介绍。
救命之恩与关爱之情使卢兰对贾其荣逐渐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但是,卢兰不敢接受一个比自己小 12岁的年轻人的感情。为了考验小伙子,她假装自己生活困难。不知情的贾其荣对卢兰格外关心, 他甚至拿出自己准备结婚的钱为她开店。终于卢兰的心被打动了。
结婚那天,贾其荣经历了人生最戏剧性的一天。盛大的婚礼中,他突然发现和自己相处九个月的 卢兰竟然是位大富翁。(字数:313)
模式的表示形式: 1、语词的形式 2、图解的形式 3、数学的形式
2-2-1 教育传播模式的概念
如何来建立某一现象的模式呢?即建立模式的 方法.
二、教育传播模式的定义
再现教育传播过程的一种 理论的简化形式。
三、教育传播模式及创建原则
科学性、 现实性、 简明性、 操作性 、创建性
2-2-2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当谜底即将揭开的时候,卢兰心里在想什么?她难道不怕贾其荣知道真相后,怪 罪自己吗?
• 贾其荣怎样面对这个现实?
学习支架的重要
• 建房子; • 图形组织器;
请尝试闭眼走路/走钢丝;
• 你有什么感觉? • 角色扮演:培养孩子对盲人的尊
重和帮助;
设计角色扮演
“听与说”游戏 • 角色分配:
– 1、 孕妇:怀胎八月 – 2、 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 – 3、 医学家:经年研究爱滋病的治疗方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 4、 宇航员:即将远征火星,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 – 5、 生态学家:负责热带雨林抢救工作组 – 6、 流浪汉 • 游戏背景:私人飞机坠落在荒岛上,只有6人存活。这时逃生工具只有一个只 能容纳一人的橡皮气球吊篮,没有水和食物。
1.2.1 教育传播过程要素分析
信息
信源编码
信号
信道译码
编码 符号
译码 符号
信道编码 信宿译码
信号 信息
1.2.2 教育传播过程要素分析
• 噪声:各种干扰信号(比如?) • 反馈:将传播效果传递给传播者的过
程(比如?) • 效果:传播在受教育者身上引起的变

传播过程不仅是一个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 而且是一个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过程!
个人从属于群体、在 群体内,讯息得到再 解释或加工
分析:几个模式的异同?
•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 的一大优点。它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 息传递的干扰。构成噪音的原因既可能是机器本身的故障, 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克服噪音的办法是重复某些重 要的信息。
1.1 教育传播过程
• 教育传播过程是传播过程的特例:
– 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 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
• 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传播系统的动态过程:
– 当通过信息控制各要素进行相互作用时,则产生 动态的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是指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 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
• 美国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 (1949)一文中提出香农--韦弗模式
信源 讯息 发射器 信号
接收到
的信号
接收器
讯息
信宿
噪源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故事分析

请同学就这一传播现象用模式的方法表示出来?
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 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 的基础上提出了“循环模式” 讯息
• 用媒体来创造情境:
3.5 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
• 问题/项目的设计:问题重要性 • 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 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 • 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
– 竞争、辩论、伙伴、设计、问题解决、角色扮演 •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 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引导者、问题的 设计者、协作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辅导者
选题:骗婚记
故事梗概:
问题设计
贾其荣是成都某部军官。一次聚会上,他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大12岁的姐姐卢兰,打扮朴素的卢兰
自我介绍是舞蹈教练,而实际上,卢兰是位成都商界的知名人物。
聚会后二人交往增多,卢兰作为姐姐关心弟弟,帮助贾其荣在成都找女朋友,甚至将自己与儿子 平时居住的房子的钥匙交给了他,不想却在自己犯心脏病时被贾其荣救起。
传播者的 组织
内容的选择与加工
C
M
来自讯息的制约
对媒介内容的选择

内容的效果 或体验
R
介 来自媒介的 压力或制约
来自媒介的压力或制约
对媒介的印象
传播者对受众的印象
来自公众的压力或制约
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 亚里士多德模式 – 拉斯韦尔模式 – 香农-韦弗模式 –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 德弗勒德互动传播模式 – 贝罗的S-M-C-R模式 – 加涅的学习信息流程结构模式
故事分析

有哪几个要素?
亚里士多德模式
演讲者 Speaker
演讲内容 Speech
场合 Occasion
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
• 据此,引申出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或五个内容:控制分析 (谁),内容分析(说什么),媒介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受众
有没有不足?! 分析(对谁),效果分析(取得什么效果)。
谁 传播者
说什么 讯息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对谁说 受传者
有什么效果 效果
缺点: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 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合贯通
• 五段教学策略 – 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 查效果。
• 九段教学策略(加涅) – 引起注意→告知学生目标→刺激回忆前提性的学 习→ 呈现侧记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 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保持和 迁移
•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德循环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 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 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 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 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贝罗的S-M-C-R模式
信源(SOURCE) 信息(MESSAGE) (RECEIVER)
3、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设计的价值 • 教育信息的设计 • 受教育者特征的分析 • 教育媒体的设计 • 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
3.1 教育信息的设计
•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 分析内容,找出知识点 – 组织内容,安排顺序
• 内容为王:选择好你的内容,决定你的 价值有多大.
3.2 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
2、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确定 信息
选择 媒体
通道 传送
接收 解释
评价 反馈
调整再传送
2.1 确定信息
•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具体内容知识点的 侧重与顺序的选择。
2.2 选择媒体
• 将信息编码的过程:即信息应该用何种符号和媒 体来呈现与传送。
• 原则: – 准确呈现内容 – 是否符合学习者的经验和水平 – 是否容易取得、付出代价的大小
媒体选择概率(P)= 媒体功效(V)/付出的代价(C)
2.3 通道传送阶段
• 根据信号要传多远、多大范围的接收来 选择传送通道。
2.4 接收与解释
• 受教育者接收信号并将其解释为信息,也就是“译码”, 受教育者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接收到信号后,然后在 大脑中进行分析转换成符号,根据自身经验将符号解释 为信息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