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制史简答题

法制史简答题

一、简答题1.礼与刑是西周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互为表里,它们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礼与刑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作用上,礼“禁于将然”,刑“禁于已然”。

“礼”侧重于从积极层面进行规范,告诉人们行为的准则,用道德教化的方法禁恶于未然;“刑”侧重于从消极层面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通过刑罚镇压的方法,纠正违法行为。

第二,地位上,礼外无法,出礼入刑。

一方面,制定和执行“刑”的依据在于“礼”,即礼外无法,礼是刑的指导;另一方面,“礼”需要以“刑”作为保障,违反了“礼”,就纳入到“刑”的制裁范围,刑是礼的保障和必要补充。

第三,适用对象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2.简述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义。

成文法公布后,法的公开成为历史潮流,从此以后,秘密法再也无法延续。

同时,秘密法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刑依法定的局面逐渐打开,以刑统罪宣告结束。

并且,成文法的公布,打破了“礼治”的传统,“法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受到限制,为新的封建制法律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国法学也伴随着成文法的公布及由此所带来的争论而初步萌芽,私家法律教育逐步兴起。

3..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商鞅两次变法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改法为律,明法重刑;第二,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第三,制县迁都,实行郡县制;第四,焚毁诗书,禁止游宦。

商鞅变法是战国七雄中最晚却是最彻底的一次,抛弃了奴隶制的各项制度,并较为完善地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符合封建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制度等,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很快得到发展,法制完备起来,国家得到统一,逐渐具备了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简述汉朝矜老恤幼原则。

先秦儒家继承西周“明德慎罚”思想,主张适用刑罚要矜老恤幼,以体现仁恕之道。

汉朝法律制度大体继承秦制,但在刑罚的减免等方面受先秦儒家“宽刑主义”思想影响,对老、幼、有疾、妇女采取恤刑之原则,具体表现在:(1)除特殊犯罪和诬告及杀伤罪外,一般可以免刑。

(2)具体刑罚上给予宽宥。

(3)监禁期间免戴刑具的优待。

(4)女徒顾山。

为女犯规定专门的赎罪办法。

5..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司法机关的主要变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司法机关的设置基本沿袭东汉,以“廷尉”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中央审判机关的名称在不同政权曾有不同的名称。

其二,曹魏魏明帝时,曾在最高审判机关“廷尉”之下设立“律博士”一职,专门负责教授法律知识,增长司法官的专业素质与办案水平,培养司法人才,成为我国最早设置的专门从事法律教育的机构。

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6.简述《名例律》中的类推原则。

《名例律》中的类推原则是指把律文无明文规定的行为,比照较为相近的律条,进行定罪量刑的原则。

适用类推原则的前提条件是,在唐律中无明文规定,即“断罪而无正条”。

适用这一原则时,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其应出罪者,举重以明轻”。

对那些律无明文规定,而又可以减免刑罚(即作轻罪或无罪之判决)的行为,就可在相近的条文中,举出比该行为重但又从轻论处的条文,以明确轻罪的处理办法。

第二种方法是“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对那些律无明文规定,而又要加重处罚(即作有罪或重罪之判决)的行为,就需在相近的条文中,举出比该行为轻但又受重罚的条文,以明确重罪的处理办法。

7..简述宋朝立法指导思想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以及具体内容。

宋朝立法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北宋初年到仁宗末年,立法指导思想集中于解决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第二阶段,仁宗末年到北宋末年,立法思想着力于解决财政危机;第三阶段,南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发展完备,“因时适变,度时制法”成为立法指导思想的主流。

这些思想指导两宋立法,使法律更好地体现统治者的一致,其具体内容表现为以下四方面:一、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二、崇文抑武,儒道兼用;三、强调慎法,法贵力行;四、义利并用,通商惠工。

8..简述西夏的量刑原则。

西夏的量刑有两个原则:第一是重刑主义原则。

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西夏君主都较多迷信重刑的威慑,奉行重刑主义原则,从法律内容上看,对于侵犯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危及统治秩序等犯罪,一般都使用重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刑罚上还首次出现了长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反映了统治者立法上的重刑主义原则。

第二是按身份量刑的原则,与其他朝代相似,西夏也根据官员的身份等级以及亲属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定罪量刑,对于贵族与官员,西夏同样沿用“八议”与“官当”,对于亲属相犯,除考虑服制关系外,法典中还专门有“亲节门”,将亲属相隐、服制关系等固化下来,作为量刑的重要依据。

9..简述朱元璋的“重典治国”的立法宗旨。

明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审时度势,提出“重典治国”的立法宗旨。

重典治国立法思想包括“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两个方面。

“重典治吏”,指以严厉手段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秩序。

朱元璋在总结宋元两朝统治利弊之后,认识到国家稳定与否的关键在于防范官吏腐败以及加强对官吏的管理。

为此,朱元璋明令宣布对腐败官吏予以严惩不贷。

“重典治民”则是严厉镇压民间一切犯上作乱行为,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

朱元璋将明初的各种农民起义视为朱明王朝的严重威胁,主张“出五刑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犯”,通过严酷苛重的刑罚手段矫治民风,制止农民群众的反抗,从而稳定社会,巩固皇明政权。

10..简述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的政治制度。

首先,太平天国在政治上仍采用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并政教合一。

按照规定,天王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最高代表,也是国家的最高教主,集政治、行政、军事、司法、宗教等一切大权于一身,就集权程度而言,太平天国的这种体制较之清朝政权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太平天国地方政权分为省、郡、县三级。

省级官员大都由驻扎在此的军事长官兼任,郡设总制,县设监军。

县以下设各级乡官,各级官员均执掌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一切政务、军务、司法乃至宗教的教务等,权力高度统一。

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和战时特征。

再次,太平天国重视各级职官的选拔与任用,为此还创建了基层官员的保举、群众公举和保升奏贬等制度。

11.简述《大清新刑律》与《大清律例》相比,有哪些较大突破。

与《大清律例》相比,新刑律从内容到形式均有较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改变了旧律体制,抛弃了“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

删除了与刑律无关的条文,采用近代西方专门刑法典体例,取消附例,改为“总则”和“分则”两编。

新律已经具备了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的特征。

第二,确立了新的刑罚制度。

取消流刑、遣刑,将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两类。

第三,减少死刑条款,减轻刑罚。

第四,采用了近代西方的刑法原则,实行罪刑法定主义。

《大清新刑律》较多吸取了西方刑法思想和原则,采用了西方刑法的体例、结构、基本规范和刑制,是中国传统刑法的一次质的飞跃,是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的标志性法典。

12..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主权在民”、“平等”、“自由”的原则,废除了在中国统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身份等级制度等,固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确立了中华民国是新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性质。

第二,它正式宣告了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内各民族团结统一的民主国家,极大地激发起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热情,有效地反击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第三,它在经济上明确保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破除了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桎梏,为资本主义发展制定了新的立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四,它明确保护言论、结社、集会、出版等自由和权利,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多介绍西方思想文化创造了宽松、有利的环境,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第五,它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改变了人民长期封建统治下被扭曲的观念,使民主、共和等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第六,它在国际上同样具有较高地位和影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一部最优秀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在亚洲的资产阶级宪政运动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3..简述北洋政府法律制度的特点。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具有明显的特点:(一)创新和继承并存。

北洋政府时期法律制度是在晚清法制变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成的,同清末所制定的同类法规之间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行政法规创新之处较多,而刑事法律、民商类法律继承有余,创新不足。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为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实施情况较差。

尽管从文本上讲,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已经基本完善,但由于北洋政府时期就本质而言,是武夫专制的时期,封建军阀对法律实施的干涉时有发生,加之政权更迭过于频繁,因而上述法律规定大都并未真正实施,法律制度相对完备,但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及其微弱,这一点在北洋政府时期反映得极为明显。

14..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特点。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特点大致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立法权由国民党直接控制;第二,法律制定的速度较快;第三,数量大、内部协调性较差。

15.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基本原则的内容。

基本原则主要有七项:第一,实现代表广大民众真正的民权主义。

保障劳动群众自由、平等。

第二,真正实现劳动群众自己的政权工农兵会议,使政治的权力握在最大多数工农群众自己手里。

第三,彻底地实行妇女解放,实行各种保护女性的办法和保障青年的一切权利。

第四,彻底地承认并且实行完全的民族自决,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第五,争取并且确立中国经济上政治上真正的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统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第六,实行工农民权的革命独裁,在将来社会主义的阶段更进于无产阶级的独裁。

第七,要彻底拥护工人阶级利益,实行土地革命,消灭一切封建残余,有系统地进攻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努力进到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