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园林植物的土壤管理2.2 园林植物的土壤管理 2.2.1 土壤的概念和形成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其生命活动所需水分和营养的源泉。
因此,土壤的类型和条件直接关系园林植物能否正常生长。
由于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栽植前了解栽植地的土壤类型,对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调查,园林植物生长地的土壤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荒山荒地荒山荒地的土壤还未深翻熟化,其肥力低,保水保肥能力差,不适宜直接作为园林植物的栽培土壤,如需荒山造林,则需要选择非常耐贫瘠的园林植物种类,如荆条、酸枣等。
(2)平原沃土平原沃土适合大部分园林植物的生长,是比较理想的栽培土壤,多见于平原地区城镇的园林绿化区。
(3)酸性红壤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常有红壤土。
红壤土呈酸性,土粒细、结构不良。
水分过多时,土粒吸水成糊状;干旱时水分容易蒸发散失,土块易变得紧实坚硬,常缺乏氮、磷、钾等元素。
许多植物不能适应这种土壤,因此需要改良。
例如,增施有机肥、磷肥、石灰,扩大种植面,并将种植面连通,开挖排水沟或在种植面下层设排水层等. (4)水边低湿地1/ 24水边低湿地的土壤一般比较紧实,水分多,但通气不良,而且北方低湿地的土质多带盐碱,对植物的种类要求比较严格,只有耐盐碱的植物能正常生长,如柳树、白蜡树、刺槐等。
(5)沿海地区的土壤如果是沙质土壤,盐分被雨水溶解后就能够迅速排出;如果是黏性土壤,因透水性差,会残留大量盐分。
为此,应先设法排洗盐分,如淡水洗盐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再栽植园林植物。
(6)紧实土壤城市土壤经长时间的人流践踏和车辆碾压,土壤密度增加,孔隙度降低,导致土壤通透性不良,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这类土壤需要先进行翻地松土,增添有机质后再栽植植物。
(7)人工土层如建筑的屋顶花园、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地下储水槽等上面栽植植物的土壤一般是人工修造的。
人工土层这个概念是针对城市建筑过密现象,而提出的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一种方法。
由于人工土层没有地下毛细管水的供应,而且土壤的厚度受到限制,土壤水分容量小, 因此人工土层如果没有及时的雨水或人工浇水,则土壤会很快干燥,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又由于土层薄,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导致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对植物的生长也有较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人工土层的裁植环境不是很理想。
由于上述原因,人工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也容易受影响,腐殖质的形成速度缓慢,由此可见人工土层的---------------------------------------------------------------最新资料推荐------------------------------------------------------ 土壤构成选择很重要。
为减轻建筑,特别是屋顶花园负荷和节约成本, 要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质地轻的材料,例如混合硅石、珍珠岩、煤灰渣、草炭等。
(8)市政工程施工后的场地在城市中由于施工将未熟化的新土翻到表层,使土壤肥力降低。
机械施工、碾压,则会导致土壤坚硬、通气不良。
这种土壤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改良才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9)煤灰土或建筑垃圾土煤灰土或建筑垃圾土是在生活居住区产生的废物,如煤灰、垃圾、瓦砾、动植物残骸等形成的煤灰土以及建筑施工后留下的灰槽、灰渣、煤屑、砂石、砖瓦块、碎木等建筑垃圾堆积而成的土壤。
这种土壤不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一般需要在种植坑中换上比较肥沃的壤土。
(10)工矿污染地由于矿山、工厂等排出的废物中的有害成分污染土地,致使树木不能正常生长。
此时除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外,也可以进行换土, 不过换土成本太高。
除以上类型外,还有盐碱土、重黏土、沙砾土等土壤类型。
在栽植前应充分了解土壤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的植物种类和土壤类型,有的放矢地选择植物种类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2.2.2 园林植物栽植前的整地整地包括土壤管理和土壤改良两3/ 24个方面,它是保证园林植物栽植---------------------------------------------------------------最新资料推荐------------------------------------------------------ 成活和正常生长的有效措施之一。
很多类型的土壤需要经过适当调整和改造,才能适合园林植物的生长。
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一般而言,园林植物都要求保水保肥能力好的土壤,而在干旱贫瘠或水分过多的土壤上,往往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1)整地的方法园林植物栽植地的整地工作包括适当整理地形、翻地,去除杂物, 碎土,耙平,填压土壤等内容,具体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①一般平缓地区的整地对于坡度在8°以下的平缓耕地或半荒地,可采取全面整地的方法。
常翻耕 30cm 深,以利于蓄水保墒。
对于重点区域或深根性树种可深翻 50cm,并增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
为利于排除过多的雨水,平地整地要有一定坡度,坡度大小要根据具体地形和植物种类而定,如铺种草坪,适宜坡度为 2%-4%。
②工程场地地区的整地在这些地区整地之前,应先清除遗留的大量灰渣、砂石、砖石、碎木及建筑垃圾等,在土壤污染严重或缺土的地方应换入肥沃土壤。
如有经夯实或机械碾压的紧实土壤,整地时应先将土壤挖松,并根据设计要求做地形处理。
③低湿地区的整地这类地区由于土壤紧实,水分过多,通气不良,5/ 24又多带盐碱,常使植物生长不良。
可以采用挖排水沟的办法,先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返碱,再---------------------------------------------------------------最新资料推荐------------------------------------------------------ 行栽植。
具体办法是在栽植前一年,每隔 20m 左右挖一条 1.5-2.0m 宽的排水沟,并将挖出的表土翻至一侧培成垅台。
经过一个生长季的雨水冲洗,土壤盐碱含量减少,杂草腐烂了,土质疏松,不干不湿,再在垅台上栽植。
④新堆土山的整地园林建设中由挖湖堆山形成的人工土山,在栽植前要先令其经过至少一个雨季的自然沉降,然后再整地植树。
由于这类土山多数不太大,坡度较缓,又全是疏松新土,整地时可以按设计要求进行局部的自然块状调整。
⑤荒山整地在荒山上整地,要先清理地面,挖出枯树根,搬除可以移动的障碍物。
坡度较缓、土层较厚时,可以用水平带状整地法,即沿低山等高线整成带状,因此又称环山水平线整地。
在水土流失较严重或急需保持水土、使树木迅速成林的荒山上,则应采用水平沟整地或鱼鳞坑整地, 也可以采用等高撩壕整地法。
在我国北方土层薄、土壤干旱的荒山上常用鱼鳞坑整地,南方地区常采用等高撩壕整地。
(2)整地时间整地时间的早晚关系园林栽植工程的完成情况和园林植物的生长效果。
一般情况下应在栽植前三个月以上的时期内(最好经过一个雨季)完成整地工作,以便蓄水保墒,并可保证栽植工作及时进行,这一点7/ 24在干旱地区尤其重要。
如果现整现栽,栽植效果将会大受影响。
2.2.3---------------------------------------------------------------最新资料推荐------------------------------------------------------ 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土壤改良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土壤改良和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不断供应园林植物所需的水分与养分,为其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结合其他措施,维持园林地形地貌整齐美观,防止土壤被冲刷和尘土飞扬,增强园林景观效果。
园林绿地的土壤改良不同于农田的土壤改良,不可能采用轮作、休闲等措施,只能采用深翻、增施有机肥、换土等手段来完成,以保持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几十年至几百年。
园林绿地的土壤改良常采用的措施有深翻熟化、客土改良、培土(掺沙)和施有机肥等。
(1)深翻熟化对植物生长地的土壤进行深翻,有利于改善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条件,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促进土壤熟化,使难溶性营养物质转化为可溶性养分,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如果深翻时结合增施适当的有机肥,还可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促使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孔隙度。
对于一些深根性园林植物,深翻整地可促使其根系向纵深发展;对一些重点树种进行适时深耕,可以保证供给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水、肥、气、热的需要。
采取合理深翻、适量断根措施后,可刺激植物发生大量的侧根和须根,提高吸收能力,促使植株健壮,叶片浓绿,花芽形成良好。
9/ 24深翻还可以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有效消灭地下害虫,减---------------------------------------------------------------最新资料推荐------------------------------------------------------ 少害虫数量。
因此,深翻熟化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深翻主要的适用对象为片林、防护林、绿地内的丛植树、孤植树下边的土壤。
而对一些城市中的公共绿化场所,如有铺装的地方,就不适宜用深翻措施,可以借助其他方式(如打孔法)解决土壤透气、施肥等问题。
①深翻时间深翻时间一般以秋末冬初为宜。
此时,地上部分生长基本停止或趋于缓慢,同化产物消耗减少,并已经开始回流积累。
深翻后正值根部秋季生长高峰,伤口容易愈合,容易发出部分新根,吸收和合成营养物质积累在树体内,有利于树木翌年的生长发育;深翻后经过冬季,有利于土壤风化积雪保墒;深翻后经过大量灌水,土壤下沉,土粒与根系进一步密接,有助于根系生长。
早春土壤化冻后也可及早进行深翻,此时地上部分尚处于休眠期,根系活动刚开始,生长较为缓慢,伤根后也较易愈合再生(除某些树种外)。
由于春季养护管理工作繁忙,劳动力紧张, 往往会影响深翻工作的进度。
②深翻深度深翻深度与地区、土壤种类、植物种类等有关,一般为 60-100cm。
11/ 24在一定范围内,翻得越深效果越好,适宜深度最好距根系主要分布层稍深、稍远一些,以促进根系向纵深生长,扩大吸收范围,提高根系的抗逆性。
黏重土壤深翻应较深,沙质土壤可适当浅耕。
地下水位高时深翻---------------------------------------------------------------最新资料推荐------------------------------------------------------ 宜浅,下层为半风化的岩石时则宜加深以增厚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