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方程应用

4-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方程应用

1、熟悉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2、学会应用方程式的步骤并计算简单问题
3、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解题思路、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
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解题思路、方法及应用
教学方法
习题法
使用教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
板书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复习:
1、静止流体的特性
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推导及意义
3、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及简单应用
若U管一端与设备或管道某一截面连接,另一端与大气相通,这时读数R所反映的是管道中某截面处的绝对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即为表压强或真空度,从而可求得该截面的绝压。
二、液面测定:
液柱压差计是于容器底部器壁及液面上方器壁处各开一小孔,用玻璃管将两孔相连接。玻璃管内所示的液面高度即为容器内的液面高度。这种构造(图1-7所示)易于破损,而且不便于远距离观测。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
四、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举例
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教学目的
1、熟悉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2、学会应用方程式的步骤并计算简单问题
3、知道液柱压强计、液面测定的基本原理及
4、通过例题的讲解,进一步熟悉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解题思路、方法及应用
教学重点
根据静力学基本方程:PC=P1+(H+R)ρg
PC,=p2+Hρg+RρAg
因C-C,是等压面,PC= PC,
P1+(H+R)ρg = P2+Hρg+RρAg
2、压强的测定:
选1-1,为等压面,P1=P1,
P1= PP1,= Pa + RgρA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P = Pa + Rgρi
3、绝对压强的测量
(2)解题的过程
(3)分析方法
(4)启发
2、例1-1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先要求学生读懂题目,明确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练习:
P61 5-8(1.118×105Pa)
解:1、先画出示意图
2、明确所求的量
3、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4、准确求解。
1-12
解:理解等压面的形成条件
抓住关系,形成关系式。
课外作业
P42习题8-12
1、测理原理:在1-1,、2-2,二截面各取一测压孔,用软管与U形管压差计二臂相连,软管上部将被被测流体充满,在水平等径管内流体是流动的,但在软
管和U形管压差计内的流体是静止的。若P1≠P2形管压差计二臂读数不相等,压强大的,作用力大,能量大,它将U形管内的指示液面往下压,出现高度差,用R表示,其值大小反映1-1,、2-2,间的压强差ΔP=P1-P2。
五、总结
液柱压强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在计算方面需加强
复习:
1、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公式形式:
2、应用条件:
3、等压面的形成条件
引入新课: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在流体静力学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因而必须掌握并学会其应用。
新课: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二)
(一)、例题讲解: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1、例1-14
注:(1)讲授液封的作用及形式
教学后记
引入:
我们知道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式,那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呢?这节课就给大家介绍
新课: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举例
板书一.液柱压强计
液柱压强计是一根U形玻璃管,内装有液体作为指示液。
(1)指示液的选择依据;指示液要与被测流体不互溶,不起化学反应,且其密度应大于被测流体的密度。
(2)压强差(p1-p2)与压差计读数R的关系图所示的U管底部装有指示液A,其密度为ρA,U管两侧臂上部及连接管内均充满待测流体B,其密度为ρB。(p1-p2)与R的关系式,可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进行推导。
测量原理:于容器或设备1外边设一个称为平衡器的小室
2、用一装有指示液A的U管压差计3将容器与平衡器连通起来,小室内装的液体与容器内的相同,其液面的高度维持在容器液面允许到达的最大高度处。
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可知液面高度与压差计读数的关系为
容器里的液面达到最大高度时,压差计读数为零,液面愈低,压差计的读数愈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