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提出了“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新要求,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找准了定位,确定了重心。
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牢牢把握住“抓基层”这一关键,才能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挑战中国农村改革,源于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
3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传统的农村社会产生了重大冲击,也给农村党建带来新的重大挑战。
1.市场经济推进带来的挑战。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计划经济条件下,农民属于集体组织中的一员,依赖于集体经济而生活。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变成自由流动的社会人,自主经营的生产经营主体,客观上造成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的归属感、依赖感明显减弱,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影响力、凝聚力日趋降低。
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发生深刻转变。
改革开放前,农村党组织对乡村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实行全面垄断、全能控制。
体制转轨后,农村党组织渐渐失去了原有的调控权。
特别是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以后,传统的权力几乎都消失了,就连“村路秋整”的义务工都派不下去了。
农村党组织普遍面临着“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组织如何实现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人治走向法治,从管理走向服务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建格局和活动方式发生深刻调整。
随着市场化不断提高,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原有按地域设臵基层党组织的传统设臵形式,已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现实情况看,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党组织组建率偏低,活动开展得也十分有限。
2.城市化进程推进带来的挑战。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推进,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就是大量高素质的农民向城市流动,相当多的农民变成市民,造成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呈相对下降趋势。
据统计,农村劳动力输出平均达到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
现在农村有个说法,叫一流人才上大学,二流人才做老板,三流人才去打工,不入流的干“农活”。
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降低,农村党员、后备人才也相应降低,提高农村党员、后备人才的素质成为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3.民主政治推进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提高,农民的民主诉求也相应提高,农村民主机制还不完善,这就造成两个方面问题日显突出。
一方面,农村党支部如何更加有力地驾驭村民委员会选举?现在看,直选的方向是正确的,成绩也是主要的,但问题不少。
比如,拉票的问题、贿选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应引发了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甚至发生刑事案件。
如何应对和把握农村民主政治推进,特别是村民直选中遇到的问题,是农村党组织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的宗教势力、家庭势力乃至黑恶势力有所抬头,少数地方有组织化的趋势,与农村党组织争夺群众、争夺阵地。
家族势力,黑恶势力影响基层政权的问题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个别沿海发达地区表现得比较突出。
宗教势力的渗透更不能掉以轻心,目前,主要有佛都、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在各地都有为数不少的的寺观和教堂,教徒人数比党员总数还要多,而且现在的信徒当中,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学生也不少。
由此可见,宗教与党组织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将是我市农村党建工作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
二、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应当树立的工作理念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农村党建面临的重大挑战,解决新时期农村党建中遇到的新问题,首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理念去谋划和推进农村党建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做到“破除两种传统观念、树立两种新的理念”。
一要破除单纯围绕经济抓党建的传统观念,树立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党建的新理念。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应该说,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但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农村最大的政治任务是什么?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
这使得农村工作的内涵更丰富。
因此,基层党委在抓农村党建时,要变单纯围绕经济抓党建为围绕落实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来抓党建。
事实上,“难点村”和“薄弱村”中,有相当一部分村不是经济的问题,更多的是村里的风气问题。
所以用围绕经济抓党建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显然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把抓农村党建的总体思路调到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党建上来。
说到底,就是要围绕农村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来抓党建。
二要破除忽视党员权益的传统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抓党建的新理念。
当前,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中,潜在的问题是什么呢?从长远看,就是青年农民入党动力不足。
这是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
马克思讲:“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所要获得的利益息息相关。
”从历史的角度看,土地革命时期,农民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入党;抗日战争时期,农民为了不当亡国奴而入党;解放战争时期,农民为了建立新中国,当家作主人而入党;计划经济时期,农民为了当干部,上大学而入党。
总而言之,是争着抢着入党。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地方是扯着拽着入党。
有的即使入了党,也混同于普通群众。
有的农民讲,党员不党员,就差五毛钱。
为什么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呢?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把入党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过去过多地强调党员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这样做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忽略了党员作为一个个体本身的利益诉求,这样的要求也很难实现。
以人为本抓党建,就是要把党的建设与农民的愿望、农民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让农民感到入党政治上有发展、经济上有奔头、生活上有温暖、社会上有地位,从而调动农民入党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应当把握的重要方法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农村党建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抓好落实。
1.坚持“书记抓”、“抓书记”。
“书记抓”着重强调的是乡镇街党工委和村书记要亲自抓,要树立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理念。
目前,乡镇党委书记抓农村党建总体情况是好的,有的乡镇党委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抓,也有的乡镇党委书记自己抓的不多,但明确要求副书记要认真抓,肯出钱、出物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但也有个别乡镇党委书记既不重视,也不出钱,甚至认为党建工作是负担。
重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委书记的政治素养和认识水平,势必出现差异。
因此,让党委书记真正重视农村党建,必须要有硬办法。
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建专项述职制度,把农村党建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直接与领导干部的升降奖惩紧密结合。
“抓书记”,就是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一要在待遇上有保障。
积极推行村支部书记养老保险,认真落实对离任村书记给予补助等相关待遇,注重提高村书记工资报酬,把村支部书记岗位变成人人羡慕、人人竞争的岗位。
二要在管理上有方法。
参照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模式,研究制定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教育培训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档案管理及信息库建设,使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管理规范化。
三要在考核上下力气。
建立村书记考核工作长效机制,改变以往只进行工作考核的单一模式,注重了解和掌握村书记政治素质、带富能力、服务意识、群众基础等各方面综合素质,并将考核结果与村书记的奖惩使用直接挂钩,在农村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和正确的用人导向。
2.坚持多元投入,壮大实力。
从目前情况看,村党支部没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绝大多数村党支部缺乏办公运转经费。
部分村没有办公场所,有些即便有办公场所,由于缺乏经费,一年有大半年是锁门。
一是县级财政要保障到位。
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专用帐户,及时配套补贴金额,并将本年度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力争逐年增加,改变党建工作空喊口号的被动局面。
二是乡镇财政要鼎力支持。
支持基层党支部工作,乡镇党委义不容辞,不但要在工作上给予正确的指导,而且在经费要增加投入,尤其是在村部建设等必要支出上,必须给予有利支持,保证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村级经济要不断壮大。
要扎实开展“三资”清理,切实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全面盘活存量,同时,建设适合本地发展的集体经济项目,切实扩大增量,让农民守家在地就能赚到钱,留住优秀青年在本村创业致富,让村级积累“雪球”越滚越大,这是保证村级经费,推动农村党建工作的治本之策。
3.坚持以人为本,虚功实做。
党建工作最根本的就是凝聚人心。
从物质与意识的哲学角度分析,单纯依靠思想层面上的务虚,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实现统一思想,紧密团结,必须考虑人本身的需求和利益,把虚功做实,以客观影响主观。
一要重视权利。
党员尽义务讲奉献,是天经地义的,但同时也应充分尊重党员的权利,让党员对本村各项事务既有知情权,更要有发言权、有表决权,激发党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增强群众对党的信任感,从而掌握思想领域的主动权。
定期开展活动,规范组织生活,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就是重视农村党员权力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要讲求方法。
政治思想工作是务虚的,但载体活动必须做实,在组织开展“三项工程”、“创先争优”等活动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设计载体,使党员切实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抓得实。
活动中,坚持激励为主,奖惩并重,使活动主旨真正落到实处。
三要体现真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只有与党员群众建立真实的感情,才能取得信任,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要通过引领致富项目、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帮扶机制等各种有效形式,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切实让党员感受到党的关心和帮助,让群众感到党组织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