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颈部淋巴结解剖及其疾病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解剖及其疾病超声诊断
12
Ⅶ区为上纵隔淋巴结。界限:两侧界为颈总动脉, 上界为胸骨上窝,下界为主动脉弓水平。与甲状 腺癌、下咽癌、颈段食管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
13
I区 颏下及颌下区淋巴结。 IA区 颏下淋巴结 IB区 颌下淋巴结 Ⅱ区 颈内静脉淋巴结上 组 以颈内静脉后缘为界分 为ⅡA区和ⅡB区,前下方为 IIA区,后上方为IIB区 Ⅲ区 颈内静脉淋巴结中 组 Ⅳ区 颈内静脉淋巴结下 组 Ⅴ区 颈后三角区淋巴结 以肩胛舌骨肌下腹为界, 后上方的为VA区,前下 方的为VB区。 VI区 内脏周围淋巴结, 或称前区。 Ⅶ区 上纵隔淋巴结 14
21
转移性淋巴结
约占颈部肿块的3/4 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多在胸腹部 消化道的肿瘤可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窝(胃癌) 肿块固定,有局部或放射性疼痛,晚期可出现坏死、感染。
22
不规则形
RI 0.7-0.8 PI 1.5-1.6
23
由周边向中心增强,随后
皮质呈不均匀增强,系转 移灶少血供或缺血坏死所
两支淋巴门动脉供血,其
在淋巴门分支出微动脉, 通过淋巴结髓质并在其内
分支
3
头颈部淋巴结:颈前淋巴结
颈外侧淋巴结
4
目前在国际外科学和肿瘤学上被普遍应用的颈部淋巴结分组
法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分组,依据颈部淋巴结
被肿瘤转移累及的范围和水平,AJCC将颈部可扪及的淋巴结 分为七个水平
5
IA区 颏下淋巴结
瘤的靶器官,在淋巴瘤的后期多累及。
淋巴瘤发病隐匿,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和自觉症状,发现浅表淋巴 结部位隆起,尤其是无明显触痛,超声发现多个增大的淋巴结要首先
考虑淋巴瘤。
淋巴瘤形态趋圆,淋巴门往往消失,可与良性反应性淋巴结相鉴 淋巴瘤的血供以淋巴门型为主,且多呈高灌注表现,淋巴瘤大量
29
别。
致
24
鉴别诊断
与良性反应性淋巴 结相比,形态多不规 则,外型趋圆。频谱 多普勒显示阻力指数 比良性淋巴结高。
与结核性淋巴结炎 相比,一般不发生融 合。
转移性淋巴结最具 特异性的血供形式是 边缘区血供,这点与 恶性淋巴瘤有所区别。
25
是起源于淋巴结和结外部位 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的恶性 肿瘤,其发生与免疫应答反 应中淋巴组织增殖分化产生 的各种免疫细胞有关。
15
颈部淋巴结超声观察内容
形态(纵横比率) 皮质情况(厚度、轮廓)
淋巴门状态
血流类型(淋巴结RI、PI值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大小不是有用的参数
16
L/T≥2
17
18
L/T≥2
由淋巴结所属部位的某些急慢性炎症引起,如化脓性扁桃体 炎、牙龈炎。
19
20
团注造影剂后,造影剂自淋巴门进入淋巴结,瞬间充满整个淋巴 结,呈均匀性高增强,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有明确分界,消退 快于周围组织。当淋巴结内有坏死时,可有无增强区。
Radiotherapy &
Oncology,ESTRO)官方 杂志——Radiotherapy
& Oncology(绿皮杂志)
在线发表了新的颈部淋 巴结分区标准【1】
11
VI区(level VI) 为内脏周围淋巴结,界限:两 侧界为颈总动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 是食管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
淋巴结解剖及其疾病超声 诊断
1
淋巴系统
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 和淋巴器官组成 心血管系统的辅助系统, 协助静脉引流组织液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具 有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 巴液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功 能
2
淋巴器官
淋巴结、胸腺、脾和扁桃体
是淋巴管向心行程中的
必经器官
一般为灰红色、质软的 扁圆形小体,直径5-20mm, 一侧隆凸,另一侧凹陷成 为门,有输出淋巴管、神 经和血管出入 正常淋巴结由一支或者
多呈高灌注表现,但RI、PI较 转移性淋巴结低。
(Vmax=10-19cm/s,RI<
0.6)
26
27
淋巴结增强早于周围组织,造影剂首先从淋巴门进入,随 即自中心扩展自淋巴结包膜,增强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分界 28 清楚。
鉴别诊断
淋巴瘤病变一般在淋巴管和淋巴结内,不侵犯淋巴结周围组织, 淋巴瘤发病多为一组淋巴结,或者多处多组淋巴结,当在一个部位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发现异常淋巴结,应扫查易发部位,颈部淋巴结最多累及,继而查腋 窝、腹股沟,腹膜后淋巴结也是深部淋巴瘤的好发部位,脾脏是淋巴
9
V区(level V)为颈后三角区或称副神经链淋巴 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下界为锁骨水平。包括锁骨上淋巴结。 是鼻咽、 口咽、声门下喉、梨状窝顶、颈段食管和甲状腺 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 10
2013年11月,欧洲放射
肿瘤学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增殖的同时,刺激小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淋巴结因血供增加,不易发
生结节内坏死,这一点与转移性淋巴结和结核性淋巴结炎不同。
L/T≥2
30
淋巴门消失,内部回声不均匀
众多淋巴结融合呈串珠样
晚期可出现集聚或散在的液化区以 及伴声影的强光团或光点
可表现为边缘血管
31
造影剂从周边开始进入,然后整个淋巴结边缘呈现不均匀高增强,内可见大
III区(level III)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位于颈 内静脉中1/3周围,是Ⅱ区向下的延续。相当于舌骨水 平至环甲膜水平。是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和喉肿 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
8
IV区(level IV)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位于 颈内静脉下1/3周围,从环状软骨水平到锁骨上水 平。是下咽、喉和颈段食管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 的高危区域。
片无增强区,增强后边界清楚,大小没有明显改变,造影剂消退较快
32
33
谢谢
34
界限:两侧二腹肌前腹和舌骨体围成的三角。 IB区 颌下淋巴结 ,位于ⅠA后外侧、颌下腺后缘之前 。
界限:下颌骨体、同侧二腹肌前后腹围成的三角 。
6
Ⅱ区包括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上1/3和副神经上部周围。 自颅底一直延伸至颈动脉分叉或舌骨体下缘。影像学角度采用颈内静脉 后缘做为Ⅱa和Ⅱb的分界。Ⅱ区接受来自面部、腮腺及下颌下、颏下和 咽后淋巴结的淋巴管,也直接接受来自鼻腔、咽、喉、外耳道、中耳及舌 下腺和下颌下腺的集合淋巴管,是鼻腔、口腔、咽、喉和涎腺肿瘤发生 隐匿转移的高危区域,其中Ⅱb与口咽或鼻咽的肿瘤关系更为密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