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法律培训PPT

安全生产法律培训PPT

立了对各行各业和各类生产经 营单位普遍适用的七项基本制度: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 ◆安全中介服务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法》的三套对策体系
危 险 作 业 监 护
安 全 检 查 制 度
(二)《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简 解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简介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于2006年7月28日经省第
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并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安全生产法制建 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加强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 一个重大举措。符合现阶段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符合10条要求(13条)
(一)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 民用爆破器材等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二)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符合法律、法规、规 章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要求;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并完善安全生 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五)在有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 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四)安全生产标准
7、安全生产标准
1)技术标准: ◆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 ◆检测检验标准 ◆安全与环保标准
国 家 标 准 体 系
2)国民经济标准:
◆国家国民经济标准
◆企业经济标准
1、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分为: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安全与环保标准极大多数为强制性标准
2、根据标准颁布的机关不同可分为:
4、国务院颁布 的行政法规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007年493号令) 9)《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2007年499号令) 10)《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2007年505号令) 1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4)2号>文件
5、国家安监总局的行政规章,主要有:
生产经营单位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安全组织 保障制度
项目建设 安全保障
设备、设施 安全保障
生产经营安 全管理保障
人 员 组 织 保 障
教 育 培 训 保 障
安 全 制 度 保 障
三 同 时 审 查
安 全 评 价
设 计 制 造 保 障
使 用 过 程 保 障
检 测 检 验 保 障
危 险 源 监 控
危 险 品 管 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符合10条要求:(13条)
(六)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 防护用品; (七)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 (八)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与本单位所从 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九)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特种作业人 员依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18条)
(六)参与本单位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 及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七)参与本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的 审查,督促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 (八)参与组织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演练; (九)协助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对事故进行统计、 分析;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事先预防对策体系(生产经营单位责任制,坚持“三同时”, 保证安全机构及专业人员,落实安全投入,进行安全培训, 实行危险源管理,进行项目安全评价,推行设备安全管理, 落实现场安全管理,严格交叉作业,实施高危险作业安全管 理,保证租赁安全管理,落实工伤保险等)
◆事中应急救援体系(政府和单位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单 位进行危险源控制,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后处理对策系统(严肃处理事故,严格事故报告,从重行 政责任追究,强化经济处罚,明确事故刑事责任追究等)
学习安全法规 強化安全管理
(三门核电项目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讲座)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安全质保处 助理工程师:任 慧 TEL:81326188
一、安全生产概述
2009年6月27日凌晨5:30分,位于上海闵行区淀浦河南岸的 “莲花河畔景苑”的一幢十三层在建居民楼整体向河道一侧倾 倒,造成现场一名工人死亡。
6月29日2时34分,黑龙江省哈伊公路铁力市呼兰河大桥突然 塌掉, 8辆机动车下水。这次事故共落水21人,其中4人死亡, 该桥建于1973年,桥长187.7米,桥宽15米。
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 高归纳为: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社会(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安 全
※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古往今来,治国 兴邦,安全是关键. ※ 人们能承受的危险程度,这种危险程 度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2、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具体要求
《条例》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详细、 明确的规定。
如第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符合10条要求;
第十四条规定主要负责人负有8项责任; 第十五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要 求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有11项内容。 第十八条规定,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10项职责;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15条)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3、根据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内容可分为:
安全技术标准 职业卫生技术标准 安全管理标准 安全基础标准
三、安全生产法规主要内容
(一)《安全生产法》简介
《安全生产法》简介
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九届二十八次常务会 议通过《安全生产法》,当日由江泽民主席签署 70号令予以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 全生产法》的公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影 响深远的一件大事,是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里程 碑,它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 段。
(二)安全生产工作研究的对象
怎样从组织、技术、管理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人的不安全 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怎样从安全原理入手,逐步掌握事故发生的内在联系。 怎样用激励的手段,调动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从以上三点概括为:安全生产工作是研究安全生产规 律、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为对象的一 门综合性科学。即既有社会科学又有自然科学,但主要是 自然科学的性质。为此,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认识安全生 产的科学性。建立安全生产科学观。
法律化、定型化的不能随意更改,更不能朝令夕改。
(二)法规、标准体系
专门安全法律 宪 法 其他法律中条文 法 律 国际公约
行政法规
技术标准
地方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规章 国 家 标 准 行 业 标 准 地 方 标 准
1、专门的安全生产法律 《 安 全 生 产 法 》 《 道 路 交 通 安 全 法 》 《 矿 山 安 全 法 》 《 职 业 病 防 治 法 》
国际劳工组织在历届劳工大会上 通过的公约有185个。经我国人大批准 的仅有23个,如《建筑业安全健康公约》 (第16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 公约》(第170号)《职业安全和卫生及 工作环境公约》(155号)《预防重大事 故公约》(第174号)《矿山安全与卫生 公约》(176号)等
4、国务院颁 布的行政法规 1)《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001年302号令)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1年344号令) 3)《使用有毒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2001年352号令)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1年373号令) 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397号令) 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003年393号令) 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年466号令)
6、浙江省人大和政府颁布法规主要有:
1)《浙江省实施矿山法办法》
2)《浙江省实施消防法办法》 3)《浙江省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办法》 4)《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5)《浙江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
6)《浙江省关于切实加強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7)《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8)《浙江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第 259号令4月10日颁布
(一)安全生产的涵义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因 素,避免和消除劳动场所的风险,保障从事劳动的人员和 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健康以及劳动场所的设备、财产安 全。(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
人身安全是指: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健康的一切不良因 素,保障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 设备、财产安全是指:消除损坏设备、产品和其他财 产的一切危害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即设备安全和产 品安全。
二、安全生产法规的基本概念
(一)安全生产法规的性质
一定的强制性。一切有关的企业、机关和人员都必须 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一定的规范性。规范政府部门、企业、相关人员在生 产劳动过程中禁止怎样行为、应该怎样行为、必须怎样
行为的行为规则。
一定的科学性。 一定的稳定性。安全生产法规所规定的条文是规范化、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主要內容
《条例》有六章五十九条
笫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四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1、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标准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 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五十人 的,应当配备不少于两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五十人以下的,应当配备 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五十人的, 应当配备不少于一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 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少于两 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