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理合同性质探析

保理合同性质探析

保理合同性质探析

保理(FACTORING)发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并逐渐在欧美等国家发展成型。自1992年中国银行在国内率先开办国际保理业务以来,保理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2012年,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允许设立商业保理公司,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进一步拓宽了保理业的发展空间。[1] 保理进入我国后发展时间较短,法律法规相对欠缺,理论和实践中对保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尚不统一。保理合同的性质这一基础问题,关系到保理合同效力的认定、保理业务的规则设计,对保理的发展以及保理案件的后续研究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未形成全面系统的观点。本文对保理业务的概念、类型、意义做基本介绍,随后介绍目前关于保理合同性质的几种学说并作出评析。一、保理概述(一) 概念保理,即保付代理,一般是指保理商买下他人的债权,负责收回债款从而获得盈利的行为。原始的保理商实质上是商业代理商,作为供应商的代理人,主要帮助其推销商品,储运货物和收取货款,现代保理业务已经发展处多种业务功能,是以债权转让为核心,还提供融资、销售账户管理、坏账担保等服务。[2]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制定的《国际保理

公约》中规定,保理是指以货物贸易合同或服务贸易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的转让为前提,由该应收账款的受让方为转让方提供融资、账户的管理、收取应收账款及保护转让方不受债务人拖欠的影响等至少两项服务,而且该应收账款的让与通知应送交债务人。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保理是以债权人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集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坏账担保及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当前商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具体问题》也采纳了这一规定。[3] 由上述定义可见,保理业务涉及基础贸易、资金融通、信用担保等一系列法律关系。保理以货物或服务贸易等基础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前提,保理商受让应收账款后为转让方提供保理融资、账户管理、坏账担保等多项综合性金融服务。(二) 类型 1.有追索权的保理和无追索权的保理这是按照保理商在债务人破产、无理拖欠或无法偿付应收账款时,保理商对债权人是否享有追索权进行划分,即是否可以向债权人反转让应收账款、要求卖方回购应收账款或归还融资。[4]在无追索权的保理中,保理商提供坏账担保,当债务人因经营不善、破产等发生信用风险而不能按基础合同约定支付应收账款时,保理商不能向转让方追索,实践中也称为买断型保理。在有追索权的保理中,保理商不提供坏账担保的,无论应收

账款因何种原因不能收回,保理商都有权向债权人追索,或者要求其回购应收账款,实践中也称为回购型保理。[5] 2.公开型保理与隐蔽型保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