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1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1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组选编的诗词,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教学目标:1.感知整体美: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设计展开教学。

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创设情境引起对家乡的眷恋;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析辞藻美: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聆听音乐美:每一篇文章背后都倾注着作者无限的情愫,以音乐衬托这份情感,配乐朗读,产生新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读书,和课外阅读的渗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学习中扩展材料,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畅想“二十年后回故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课前准备:1 收集阅读“思乡”的文章。

2 做好课前的预习。

课时安排:课时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远的南京,不仅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深远。

张籍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作者于清丽自然中不乏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已经也由此更加深长。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句,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3.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句呢?(生试背)2 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二、揭示课题,了解诗人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三、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间、重、还3、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找出能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

(“还”字)四、紧扣诗眼,读悟诗意1、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1)从前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什么?读一读,读出距离短路程近。

相机用简笔画画出京口、瓜洲、钟山的地理位置图。

因此,作者想回家。

(板书:靠家近——很想还)(2)读后两句,想象画面。

假如你来到江边,望者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引读“明月何时照我还”)引导学生概括诗人此时强烈的思乡之情。

(板书:思家切)可是,他能还吗?(板书:不能还)再读后两句。

五、深入诗境,读悟诗情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1)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3)推敲用词的准确。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

3.指导品读(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2)指名读,齐读。

六、归纳学法,拓展学习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板书:知诗人,解诗题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板书:抓字眼,明诗意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板书:入诗境,悟诗情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过渡: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

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

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

(3)学生自读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板书设计:泊船瓜洲靠家近——很想还思家切——不能还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1 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2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3 板书:秋思。

齐读。

4 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互动交流。

三、品读诗句,领悟感情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7.小组内交流:说说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诵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五、作业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秋思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意万重第三课时一、复习背诵,谈话导入1、集体背诵《泊船瓜洲》《秋思》2、谈话导入: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5 、简介纳兰性德。

二、初读课文,了解词意1 自由朗读《长相思》,注意读准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 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 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停顿。

4 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三、展开想象,读出词情1、想象上阕的情境: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3、对比引读: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4、小结:《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全班一起读。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齐读《长相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