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1.(2016·上海高考)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
下表)。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第一次 60°
第二次 50°
第三次 40°
A.春分日 C.秋分日
B.夏至日 D.冬至日
解析: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 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说明第 二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 答案:C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 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 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 分布高度。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 90°-(10°+23°26′)=56°34′。
2.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 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更充 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 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 房屋坐南朝北。
[教师授课备用图] 1.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年变化示意图
点虚线(……)表示北极点,长虚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 北回归线之间,实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1)点虚线(……):北极点上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大 于 0°,出现极昼,其中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并且极昼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秋分至春分正午太阳 高度小于 0°,出现极夜,其中冬至极夜范围扩大到整个北 极圈以内,南极相反。
(2)长虚线、实线: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由于有两次直射现 象,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有两次可以达到 90°,并且最 小值不低于 43°08′。
2.不同纬度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1)北极点(图甲)和南极点(图乙)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太阳东升西落。因南北半球地 球自转方向相反,北“逆”南“顺”,则太阳视运动也相反, 北“顺”南“逆”。
(2)日出到正午期间,影长逐渐变短 ; 正午到日落期间,影长 逐渐变长 。 (3)根据日出、日落时的影长判断,该日应是北半球的 夏半年, 因为此日日出东北 ,日落西北。
(4)若图中 θ 为 60°,你是否推算出该日的昼长。 提示:可以用影长移到的角度来计算昼长: 360°-152°×60°=16(小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
以北地区
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
以南地区
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南、北回归线 之间(赤道除外)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 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3)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可根据两地纬度差多少度,正午 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 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赤道地区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 小值(夏至、冬至)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 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 线上为46°52′。 (2)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 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 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 46°52′,极点上为23°26′。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考纲要求
考纲解读
实践应用
地球运 动的地 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
(1)利用太阳高度判识方 向和时间
变化规律及应用
(2)四季形成和五带
(2)通过计算太阳高度来 确定楼高、楼距、安装
划分
太阳能热水器等
1.读“40°N“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回答问题。
(1)图示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其共同特点是①太阳 东升西落__, 原因是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②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 度是 一天中最大值。 (2)尝试判断:A 代表冬至日,B 代表春分、秋分日,C 代表 夏至 日__。 判断理由:①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②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2.读“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 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 ,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大 值,北半球各纬度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 小 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为 90°,两极点正
考法 3 太阳直射点的判定 4.读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且 C 点所在的经度为 0°,完
成(1)~(2)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0°,0°)
B.(90°E,0°)
C.(90°E,23°26′N)
D.(90°W,23°26′N)
(2)此后三个月内
()
A.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B.深圳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C.开普敦逐渐进入炎热干燥季节
D.悉尼的昼夜长短相差越来越大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太 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C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 0°经线,地方时为6时,计算可知,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直射 点所在经线为90°E。第(2)题,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为6月22日,此后三个月内,即6月22日至9月23日期间,地球 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深圳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正午 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开普敦属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 温和多雨;悉尼6月22日昼最短夜最长,9月23日昼夜等长,这 段时间内悉尼昼渐长夜渐短,昼夜长短差值减小。 答案:(1)C (2)A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 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 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 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 =90°-AB纬度差=90°-(40°-10°)=60°。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
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
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遮阳板收起时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大,说 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福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对 应的时间应该是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第(2)题,济南的位置较福建更偏 北,正午太阳高度更小,若要起到遮阳及加强采光的效果,只 有加长遮阳板(高度不变)或降低安装高度(遮阳板长度不变)。 答案:(1)D (2)A
②夏至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太阳正北 升起,正北落下;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0°,极夜。
③冬至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0°,极夜;而南极 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太阳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3)北回归线(图甲)和南回归线(图乙)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南北半球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 ①春秋分日,南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太阳 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图2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
图1 A.甲
B.乙
C.丙
图2 D.丁
[审答规范培养]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材料中N为北极点可知M在北半球;由NM的球面最短距离 为2 553 km可求M地纬度为67°N。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D
正南
[冲关演练] 考法 1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午太阳高度为 0°。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 极昼现象,北极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23°26′,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 为 0°。 (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3.读“北半球某地旗杆影长在一天中的变化图”,回答问题。 (1)一天中, 日出、日落 时影长最长, 正午时影长最短。
[温馨提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几点特殊规律 (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 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 高度越大。
[典例] 图1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
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 km。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
(5)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 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 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如下图: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 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 余,即α+H=90°时效果最佳。如下图:
②夏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正午 太阳高度为43°08′,南北回归线上太阳均从东北升起,西北 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