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常见、多发、群发病,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为重点。

本课程包括病因学 ( Ptiology),发病机制 (Pathogenesy),临床症状( Clinical Symptoms),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诊断( Diagnosis),预后( Prognosis),治疗( Therapy)和预防( Prevention)等七个授课环节。

本课程是动物医学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疾病的一门学科。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以及畜牧专业的饲养学、营养分析等学科的知识。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疾病的分析而学会撰写临床病例报告,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内科疾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要求1. 理解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

2. 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治疗药物的用途、作用机理、配伍禁忌等。

3. 了解常见毒物如农药、有毒植物、霉菌毒素等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4. 熟练使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各种检查方法,并可依据检查的结果分析病情,对疾病建立正确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和预防办法。

5. 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防治原则和具体的防治措施,熟练掌握有机磷农药、骨软症等中毒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掌握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特征。

6. 掌握实验室常规检查的主要生化检验方法。

7. 学会分析、判断、认识畜禽临床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根据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诊断和治疗。

8. 比较熟练地能够接触患病动物,临床检查有序,能较好的填写病例、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和防治方案,并能对某些病例提出预后判断。

、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1 章绪论(1 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 掌握发展趋势和学习兽医内科学的方法。

重点: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难点:兽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发展趋势。

1.1 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0.5学时)1.1.1兽医内科学的定义1.1.2兽医内科学的研究内容1.2 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0.5学时)1.2.1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1.2.2 学好兽医内科学的方法1.2.3 兽医内科学的考核方式和相关参考资料第2 章消化器官疾病(12 学时)教学目标: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口炎咽炎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肠机能障碍的各种临床表现,腹膜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食道阻塞的治疗方法,前胃疾病的鉴别诊断,明确其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掌握胃肠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马属动物胃肠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原则,掌握急性实质性肝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原则重点: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前胃疾病的发病机理、病因、典型症状和防治原则;动物胃肠炎的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肝和腹膜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难点:食道阻塞的判断以及各段食管阻塞后的处理方法:前胃驰缓的发病机理;瘤胃臌胀的治疗方法;瘤胃乳酸中毒、瘤胃碱中毒的发病机理;创伤性网胃(心包/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胃肠炎的发病机理;马疝痛的发病机理;肝脏、腹膜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2.1 概论(0.5学时)2.1.1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2.1.2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2.2 口、咽和食管疾病(1学时)2.2.1 口炎、唾液腺炎、咽炎2.2.2 食道炎2.2.3 食道阻塞2.3 反刍动物前胃及皱胃疾病(4学时)2.3.1 反刍动物前胃疾病(前胃弛缓、瘤胃臌胀、瘤胃积食、瘤胃乳酸中毒、瘤胃碱中毒、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3.5学时)2.3.2 反刍动物皱胃疾病(皱胃阻塞、皱胃炎、皱胃变位、皱胃溃疡)(2.5学时)2.4 肠机能障碍、胃肠炎(2学时)2.4.1胃肠炎2.4.2其他胃肠疾病(肠套叠、肠便秘)2.5 马属动物胃肠疾病(2 学时)2.5.1马疝痛、急性胃扩张2.5.2肠阻塞2.6 肝和腹膜疾病及其它(2学时)2.6.1 急性实质性肝炎2.6.2 腹膜炎2.6.3 胰腺炎第3章呼吸器官疾病(4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掌握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胸膜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重点: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肺炎的种类;肺充血、肺水肿、肺气肿之间的关系;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的临床特征;异物性肺炎的发病机理。

难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肺充血、肺水肿、肺气肿的发病机理;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的异同点。

3.1 呼吸道疾病概论(0.5 学时)3.1.1 呼吸道的组成、功能3.1.2 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3.2 上呼吸道疾病(0.5学时)3.2.1支气管炎3.3 肺脏疾病(2.5学时)3.3.1 肺充血、肺水肿和肺气肿3.3.2 肺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异物性肺炎3.4 胸膜疾病(胸膜炎)(0.5 学时)第4章心血管器官疾病(4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循环虚脱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创伤性心包炎的发病机理,急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重点:重点是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循环虚脱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心包炎诊断和防治原则;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难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心包炎、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4.1 心血管机能不全(2学时)4.1.1概论4.1.2心力衰竭、循环虚脱4.2 心包和心肌疾病(2 学时)4.2.1 心包炎4.2.2 心肌炎4.2.3 急性心内膜炎第5章血液与造血器官疾病(2 学时)教学目标:理解贫血的定义,掌握贫血的分类和防治原则重点:贫血的定义;贫血的分类以及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难点:各种贫血类型的判断以及治疗。

5.1 概论(0.5学时)5.2 贫血(1.5学时)5.2.1贫血概论、急性出血性贫血5.2.2 慢性出血性贫血5.2.3 溶血性贫血5.2.4 仔猪缺铁性贫血5.2.5 再生障碍性贫血5.2.6 出血性素质第6章泌尿系统疾病(4学时)教学目标:理解泌尿器官疾病的临床症状,肾病与肾炎的区别,尿毒症的临床症状,掌握肾炎的发病机理,尿石症的发病机理重点:肾炎的定义以及病因和诊断治疗方法;肾病的病因和诊断治疗方法;尿道炎、尿结石的病因以及诊断与防治方法。

难点:肾炎和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尿结石的病因以及发病机理。

6.1 概论(1学时)6.2 肾脏疾病(1 学时)6.2.1 肾炎6.2.2 肾病6.3 尿路疾病(1.5学时)6.3.1肾盂炎、膀胱炎、膀胱麻痹、尿道炎6.3.2 尿石症6.4 其他疾病(肾性骨病、尿毒症)(0.5 学时)第7章神经系统疾病(3学时)教学目标:理解机能性神经病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原则,掌握脑膜脑炎、日射病与热射病的病因、症状、防治原则重点:脑膜脑炎的发病机理;日射病与热射病的常见病因以及发病机理;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难点:日射病与热射病的发病机理;癫痫临床症状与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

7.1 概论(0.5 学时)7.2 脑及脑膜疾病(1学时)7.2.1 脑膜脑炎7.2.2 日射病与热射病7.3 脊髓疾病(1学时)7.3.1 脊髓炎7.3.2 脊髓膜炎7.4 机能性神经病(0.5 学时)7.4.1 癫痫7.4.2 急性应激综合征第8章营养代谢性疾病(5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掌握常见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重点:营养代谢病的病因;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奶牛酮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奶牛脂肪肝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钙和磷代谢障碍的发病机理;佝偻病和骨软症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反刍兽低血镁搐搦的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母犬生产搐搦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硒-VE缺乏症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难点:奶牛酮病和肥胖母牛综合症的发病机制;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佝偻病和骨软症的发病机理以及区别;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反刍兽低血镁搐搦的发病机理;硒和VE 缺乏症的发病机制。

8.1 概论(0.5学时)8.1.1 营养代谢疾病基本特征8.1.2 营养代谢病的病因8.1.3 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8.2 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病(2.5学时)8.2.1 奶牛酮病、奶牛脂肪肝8.2.2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糖尿病、家禽痛风8.3 矿物质代谢障碍(1.5学时)8.3.1 佝偻病和骨软症8.3.2 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8.3.3 反刍兽低血镁搐搦8.3.4 母犬生产搐搦8.4 微量元素缺乏症(0.5学时)8.4.1 硒-VE缺乏症8.4.2 肉鸡腹水症第9章中毒性疾病(5学时)教学目标:理解中毒病的种类、常见原因、诊断依据和防治原则,掌握亚硝酸盐中毒、食盐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氟中毒、鼠药中毒的诊断和治疗重点:中毒的概念;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症状;菜籽饼中毒、棉籽饼中毒时的有毒成分;栎树叶中毒的发病机理以及有毒成分;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有毒成分以及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病机理;有机氟化物中毒的临床症状;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症状;食盐中毒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克伦特罗中毒的机理。

难点:毒物的相对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机理;菜籽饼中毒、棉籽饼中毒的机理;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有毒成分以及发病机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病机理以及临床症状;有机氟化物中毒的临床症状以及发病机理;食盐中毒的机理。

9.1 概论(1 学时)9.2 饲料中毒(1 学时)9.2.1 亚硝酸盐中毒9.2.2 菜籽饼中毒9.2.3 棉籽饼中毒9.3 有毒植物中毒(0.5 学时)9.3.1 栎树叶中毒9.4 霉菌毒素中毒(1学时)9.4.1 黄曲霉毒素中毒9.5 农药中毒(1学时)9.5.1 有机磷农药中毒9.5.2 有机氟化物中毒9.5.3 毒鼠强中毒9.6 矿物质中毒和其他物质中毒(0.5学时)9.6.1 食盐中毒9.6.2 克伦特罗中毒四、其它教学环节安排五、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课堂上参与某一病例诊断的讨论;刚学过的常见内科病查阅资料在班上作进展报告;对于在学术界有争议或答案多样的题目,在课堂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多查资料;充分利用华中农业大学校内科学实习基地-校兽医院,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完整病例的处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科研课题,使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科研第一线,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