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第2学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刀具磨损形态包括 磨损、 磨损和边界磨损。
3、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 、 和 。
4、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
5、.圆周铣削有 和 两种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于夹具定位元件制造不准确所造成的加工误差。
( )
2、 刀具磨损机制包括硬质点磨损、扩散磨损、相变磨损和化学磨损。
( )
3、在制订单件小批生产的工艺规程时,应采取工序分散原则。
( )
4、正刃倾角使切屑流向待加工表面,有利于精加工要求。
( )
5、高速钢刀具切削时一般要加切削液,而硬质合金刀具不加切削液,
这是因为高速钢的耐热性比硬质合金好。
( ) 6、砂轮的硬度是指组成砂轮的磨粒硬度。
( ) 7、粗加工时产生积屑瘤有一定好处,故常采用中等速度加工;精加工是必须
避免积屑瘤的产生,故切削塑性金属时,常采用高速或低速加工。
( ) 8、零件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时,可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 ) 9、普通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影响不大。
( )
三、解释概念题(每题3分,共15分) 1、工艺规程: 2、粗基准: 3、定位:
4、常值系统误差:
5、加工经济精度:
四、简述题(每题5分,共20分)
1、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2、工件定位的六点定位原理:
3、精基准选择原则:
4、什么是顺铣和逆铣
五、试画出45度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的标注几何角度。
(本题10分)
————————¤—————¤———————————装订线————————¤———————¤
——————
七、分析题(第1题7分,第2题5分,共12分)
1、指出下列定位元件所限自由度数及具体限制自由度方向(7分)
2、修改下列机械加工结构工艺性不当处(5分)
———————¤—————¤———————————装订线————————¤———————¤——————— 八、计算题(第1题8分,第2题7分,本题15分) 1、如图,带键槽齿轮孔,其加工工序为:
(1)镗内孔至0.10
039.6φ+mm (2)插键槽至尺寸A mm (3)热处理(淬火)
(4)磨内孔至尺寸0.05040φ+mm 同时保证键槽深度尺寸0.34
043.6+mm 。
试计算插键
槽工序尺寸A 和公差。
(8分)
2、在磨床上加工销轴,要求销轴外径
0.016
0.04312d --=mm ,抽样后测得11.974x =mm,0.005σ=mm ,其尺寸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试分析该工序的加工质量,并草画尺寸分布曲线。
(7分)
(已知: 0.4772φ(2)0.4332,φ(1.5)0.3413,φ(1)0.1915,φ(0.5)====)
机械学院2008~2009学年第2学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脆性 塑性
2、前刀面 后到面
3、切削速度 进给量 背吃刀量
4、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5、顺铣 逆铣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F.
2、F.
3、F.
4、T.
5、F.
6、F.
7、T.
8、T.
9、T. 10、F.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
2、粗基准:在零件机械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中,只能采用毛坯上未加工表面
来作定位基准。
3、定位:指确定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
4、常值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此误差为常
值系统误差。
5、加工精度: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
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四、简述题 (每题5分,共20分)(其中1、3、4题每条1分) 1、答:(1)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
(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3)良好的导热性和耐热冲击性。
(4)稳定的化学性能。
(5)良好的工艺性能。
2、答:用一定规律设置的六个支承点,去分别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从而使工件在空
间得到确定位置的方法称为工件定位的六点定位原理。
3、答:(1)基准重合原则。
(2)基准统一原则。
(3)互为基准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5)定位、夹紧可靠,有足够大接触面和分布面。
4、答:顺铣指工件进给方向与铣刀的旋转方向相同; 逆铣指工件进给方向与铣刀的旋转方向相反。
五、试画出45度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的标注几何角度(本题10分) (每个视图1.5分,每个标注角度0.5分) 六、应用题(本题8分)(传动式每部1分,运动平衡式1分)
1、
2、
1252442601
n =n n 720/min 2504842302
r ⨯
⨯⨯⨯==电电 七、分析题(1题7分,2题5分,共12分) 1、(判断自由度数和方向各0.5分)
答:图a :限制2个自由度,x ,y 。
图b :限制1个自由度,z
图c :限制5个自由度,x ,y ,z ,z ),y )。
2、(对工艺性不当处需修改每处1分)
八、计算题(1题8分,2题7分,共15分)
1、解:如图尺寸链
①尺寸 0.34
043.6+为封闭环 ,
②0.025020+、A 为增环 ,0.05
019.8+为减环 ③则有:
43.6=20+A-19.8 , A=43.4mm (1) (1) ES (A )=0.34-0.025+0=0.315mm (2) EI (A )=0-0+0.05=0.05mm (3)
∴ A=0.315
0.0543.4++mm (4)
④按入体原则标注 A=0.265
043.45+mm
(图2分,分析判断2分,每步列式1分,结果1分)
另解:①画尺寸链:图a 中尺寸z/2为封闭环,尺寸20为增环,尺寸19.8为减环;图b 中尺寸43.6为封闭环,尺寸z/2、A 为增环。
图a 图 b ②则有:
2
z
=20-19.8=0.2mm; A=43.4mm (1) ES (2z
)=ES(20)-EI(19.8)=0.025-0=0.025mm (2)
EI (2
z
)=EI(20)-ES(19.8)=0-0.05=-0.05mm (3)
ES (A )=ES(43.6)- ES (2z
)= 0.34-0.025=0.315mm (4)
EI(A)=EI(43.6)- EI (2z
)=0-(-0.05)=0.05mm (5)
③ ∴ A=0.3150.0543.4++=0.265
43.45+mm (每图1分,其它同上)
2、解:d T =-0.016-(-0.043)=0.027mm
∴ 工序能力为三级,能力不足必有少量不合格品. ∵ min A =11.957mm
∴ min A <min d ,不会产生不可修复产品。
∵ max A =11.984mm
∴max A <max d ,则产生可修复产品。
(草图) ∵根据已知条件 ()2=0.4772Φ, ∴偏大不合格品率: Q=0.5-0.4772=0.0228=2.28% ,这些不合格品可修复。
图a 图b 图c
(工序能力判断2分,加工尺寸计算2分,废品率(或合格率)2分,草图1分)。